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八十耄耋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八十耄耋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三十而立并非三十岁成家立业, 这里的\"立\"是指学业的根基已经树立, 就是个人的价值观已经形成,不会被外力所动摇。

四十不惑,确切的说也不是四十岁没有疑惑, 立与惑是一组对立,界定在于是否懂得行权。

三十而立时通常遇事无权可行,无权则无发言权,对事态度是可即可,不可即不可。 四十时,已掌握一定权利,此时处事相对通达,对待事情是无可,无不可。这里想象成一群四十来岁官运亨通的小老爷们,整天若无其事接待着一个个来自弱势群体的求助,表面心不在焉,内心精明了得,游戏规则是如何予其有利,如何制定。

呵呵,这个比喻来的有点噱头,但好理解行权重要性,行权者不惑也。现在该知道当官的多在哪个年龄段了吧。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上天的命令吗?这么说不是很唯心? 其实这里有一段典故,周文王在五十岁坐牢时想不通自己为什么这么衰, 皇帝做了半辈子,如今还要坐牢,不甘心啊,于是潜心研究, 终于悟透一个道理——万物在周而复始的规律性变化,这就是《周易》的本质。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海有潮起潮落,花有花开花落,

天有白天黑夜,人有清醒睡眠,

年有春夏秋冬,衣有四季之分,

股票有涨有跌,心情就有好有坏,

业绩有高有低,待遇就有好有差,

秒针滴答滴答,时间一圈圈跑远,

皇朝在循环交替,领导在不断更换,

流行在循环交替,明星在不断更换,

芯片在循环交替,手机在不断更换,

到最后我们的生死也是循环交替的....

是的,一切都是周而复始的规律性变化, 站在这个层面照理没什么会想不通了, 可有人会说:道理都懂,可做起来难。 所以还不是真懂,那什么是真懂? 呵呵,没有五十年的造化,换不来啊!不然怎么叫五十知天命呢。

想来后世成为阶下囚的拿破轮,米络舍维其,乃至今天的撒达姆在悟性上若有周文王的半点功力, 也该落得安心了吧。

说完五十,再说六十 。 六十而耳顺,并非常言说的年纪大了,耳朵顺了,听什么都能接受。

《说文》中提到:理也,损百川。意思是河川流通顺畅了以后,才看得天下美景。 正所谓,顺之而后,始见天理,始着条理。 诗画中的美景是用眼睛看的, 而人心亦是一幅美景,却不能眼观, 于是要用耳朵来倾听,所谓弦外之音, 说的正是用耳朵听出潜藏的声音, 即是所言之人的真实所想。简单讲就是把察言观色的工夫发挥到家了。 朋友之间常说:你只要说一句话,我就知道你下半句讲什么。 要知道说这话的人完全出自对朋友的了解与性格的掌握。而面对一个陌生人,很少有人敢这么说,如果今天有个人站在你面前,对你说:你要升官了 那这个人不是算命的,就是耳顺的, 你若问他贵庚,兴许人家会告诉你:老朽六十有三。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心所欲就是想怎么着就怎么着.自古只有皇帝敢这么说,难道人到七荀就敢自命为皇? 当然不是,下文的不逾矩便是这么做的前提。这里的矩即法规,伦理。 整句说的是七十岁做事随心所欲,却不逾越规则,这一条放在最后,足见境界之高了。 人总是杂念丛生,因为生来欲望不止,

现在要让欲望自发的限制在规则之内随意游走,这可不是随便一说的。如果把从心所欲做一次层面的分类,可以看到 。

层面一、恶欲而恶为,指坏念头坏行为,这是人性本恶的论调,想象一个人生来没有接受任何教育,他的所作所为应该是对本能的最好的体现,而这种行为一定与外界格格不入,人们会把他视做一个没有教养的野兽,当然这样的人早就进医院或大牢了。

层面二、恶欲而善为,指有坏念头但做好事。色而不欲,说的应该是这一层,有色心,却不触犯戒条,能自律。还有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种美色当前、金钱当前的论调,也多为这一层意思。 恶欲善为的行为模式应该算得主流吧。

层面三、善欲而善为,指全是好念头,只做好事。行欲而不动恶念,这是很高的思想境界.孔子七十 岁道破这番领悟,反见这位门徒三千的千古圣人都难逃恶念萦绕六十载,何况常人呢? 不过七十虽为孔子最后一个十载,但从心所欲的终极领悟却仍未摆脱欲念,假借老子语录,可妄称其谓道可道,非常道,圣可道,非常圣吧 。

说来孔子若寿寝于八十,人生格言中该加上一句, 八十而无欲则刚。

附:年龄称谓

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八十耄耋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61岁

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0岁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寿:指70岁寿辰。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m-o]耋[di-]之年。

杖围之年:指70岁。

中寿:七十为中寿。

悬车之年:指70岁。

77岁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o]耋[di-]: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中寿:指80岁以上。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88岁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90岁

上寿:九十为上寿。

99岁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期颐指一百岁。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期颐之年:指百岁。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八十耄耋

108岁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另外称儿童的有:

童孺:儿童。

垂髫[tiao]: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垂髫:髫[ti-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龆[tiao]:儿童换牙。龆年:童年。

髫[ti-o]年:童年。

髫[ti-o]龄:童年。

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另外称成人的有:

冠者:指成年人。

另外称老人的有:

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黄发: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皓首:白头,指年老。

久寿:长寿。

眉寿:耄[mao]寿,长寿。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姥[mu]:年老的妇人。

暮齿:晚年,暮年。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遐龄:指人长寿高龄。

图文均来自网络 涉及版权 联系删除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