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传说:漫说牛郎织女与董永遇仙的来源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七夕,这个关于织女爱上牛郎的美丽故事,也由此成为了情人节的源头。

牛郎织女最早源于古人为天生的牛郎织女星的星象神话,而后才慢慢变成了人神恋爱的故事。这背后实际上是与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中的孝感动天观念相结合的民间故事化过程。

天上有牵牛星和织女星的星宿名称,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的时候。,最开始应该只是单纯地依据男耕女织的农耕文化而对星座取名的。商朝的祭祀文化非常鼎盛,先人通过祭天的过程观察到了牵牛星和织女星一年相会一次的这种天文现象。二群,最早的牵牛星和织女星神话,是把牵牛星和织女星对应描述成了商王族的某个先王和先王后的故事。而后这一套神话故事流传,渐渐演变成后来的牛郎织女爱情故事。

七夕传说:漫说牛郎织女与董永遇仙的来源

在早期的故事中,比较著名的记载是茅盾先生研究注明是出自《荆楚岁时记》的一段: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哀其独处,许配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一会。

在在这里面为牵牛星和织女星一岁一会构建了一个神话,说的是天河(其实就是银河)的东面有个织女,很辛苦地织天衣(成语天衣无缝就是出自织女的传说故事)。后来天帝看她一个人很孤独,不忍心,就把她许配给了天河西面的牵牛郎。估计是嫁人后太幸福了,织女就把织天衣的任务给荒废了,天帝十分生气,就把织女处罚回天河之东,让她和牛郎两人(星座)一年才能相会一次。

这个故事更多地是有很浓厚的农耕原始文明中对男耕女织的看重的意味在里面,劝人要不荒废耕织之业,并没有太多爱情故事情节在里面。

七夕传说:漫说牛郎织女与董永遇仙的来源


牛郎织女故事后来会不断地爱情化,其实是魏晋文人笔记兴起后的事情。这一点从和后来的牛郎织女故事几乎重叠起来的另一个董永遇仙故事的变化上体现得更明显。董永遇仙的故事,形成于汉代,最早和牵牛星织女星并没有关系。最初说的是,汉代人董永家境贫寒给人当佣工,这人十分孝顺,感动了上天,于是天帝派了神女来帮他织布。

在最初的故事中,神女还不是天帝的女儿,也没有嫁给董永,只是帮助他织布。目前最早的,在出土的东汉武梁祠的画像石上面就有关于董永遇仙故事的图像。而远至汉末曹魏时期,曹植的《灵芝篇》中就有关于董永遇仙的记载。还有《搜神记》、《孝子传》等也都有文字记载。

七夕传说:漫说牛郎织女与董永遇仙的来源

董永遇仙故事镜

在这些记载中,基本上有几个共通的故事情节和结构,即董永是汉代人(有说西汉有说东汉),非常的孝顺,家境贫寒给人当佣工,感动了上天,派了神女来帮他织布。须注意的是,这里面神女是被上天派来的,而且也没说是玉帝或天帝的女儿,更不是私自下凡来的,然后只是用神力帮他织布,也还没有出现嫁给他的情节。

这个故事起源于以宣扬孝道为主流的经学形成和成熟的汉代,其目的是为了阐发孝感动天的文化。

而后牛郎织女和董永遇仙这两个故事的合流和再演绎,实际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过了魏晋文人笔记时期,加上佛教的变文、宋代话本故事等民间加工,差不多要到元明之际,董永和七仙女以及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才演绎成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情节十分详细几乎重叠的故事。

七夕传说:漫说牛郎织女与董永遇仙的来源

黄梅戏《天仙配》

今天著名的黄梅戏《天仙配》的故事基本上在明初的《清平山堂话本》中的《董永遇仙传》中就已经完整了。在这个故事中的董永是汉武帝时期著名大儒董仲舒的父亲,相传董仲舒就是董永和七仙女所生的儿子。之所以把董仲舒代入这个神话传说,估计还和董仲舒提出了那个有名的天人感应思想本身就符合孝感动天有关。
其实大多民间故事也都是这样的一些过程,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渴望上天赏赐个老婆的愿望,就算放在今天大概也是广大单身宅男的愿望和梦想吧!


顺便插播个冷知识:关于董永的历史原型,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他就是历史记载中,生活于两汉之间的高昌侯董永。《汉书》卷17《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中,有一个人叫董忠,曾被汉宣帝封为高昌壮侯,后来他的儿子、孙子董宏、董武又相继为侯。西汉末年,董武为王莽所废。东汉光武帝即位后,大加恢复被王莽所废的西汉故侯。建武二年,高昌侯第四代董永被朝廷找到,再度封侯。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