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声明:本文为九州原创图文,欢迎关注@九州铮史带给你别的平台所没有的历史哲思。文章虽长,但精华在后面!
近期热播的悬疑历史剧《风起洛阳》确实是一部节奏紧凑、剧情环环相扣又跌宕起伏的悬疑推理好剧。此剧主角中虽然高炳烛和武思月的戏份更多,但论最受观众喜爱和女粉丝尖叫的当属智商天花板又是全剧颜值担当的百里弘毅(大帅哥王一博饰演),其受欢迎程度,只须看看弹幕便可一目了然。
《风起洛阳》百里弘毅剧照
说到百里一家,大家可能会对百里这个姓氏多有兴趣。百里姓其实是传统的复姓之一,虽然在历史上人口极少,但却出过三位彪炳史册的人物,至今流传。
第一位:五羊大夫 百里奚
要说百里氏,大家最关注的就是这个姓氏的由来了。实际上,这个姓氏的始祖就是大约三千年前的秦国名相百里奚了,曾辅佐秦穆公成为叱诧风云的春秋五霸之一。
百里奚画像
百里奚,这个人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年轻的时候,他周游列国不受重用。在齐国当过小官后被弃用,之后又去了周王室谋职也不受待见,最后郁郁不得志地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一个小国家——虞国,却未曾想真受到了虞侯的重用,官拜大夫。拜官后的他以出生地百里乡为氏,名为百里奚或百里傒,人称百里子或百里。
为何说他传奇呢,只需要看看下面两段著名的历史桥段和著名典故便可知:
- 唇亡齿寒&假虞灭虢
春秋初期诸侯国分布图
唇亡齿寒和假虞灭虢这两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说的事其实都和百里奚有关。公元前655年(秦穆公任好五年),当时强大的晋国想要灭了不听话的虢国,但是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小国,就是虞国。于是晋献公就假意赠送给虞侯许多珍宝美玉和良马,说是借道去惩罚一下虢国,这点心意就当是感谢虞侯借道了,并保证对虞国绝对秋毫无犯。这种鬼话骗得了贪小便宜的虞侯,却骗不了百里奚等大夫。百里奚向虞侯进言说,虢国一灭,虞国就很危险了,这叫唇亡齿寒啊。如果晋国灭了虢国回首兵不血刃地顺手把虞国也给灭了,届时将毫无还手之力,一国之君不能贪图眼前一丁点小利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啊。只可惜,百里奚的忠言规劝不能入虞侯那被小利蒙蔽住的耳朵。最后果不其然,晋国在灭了虢国之后顺手牵羊就灭了毫无准备的虞国,这便是另一个典故唇亡齿寒和假虞灭虢的由来了。
唇亡齿寒
最为讽刺的就是,虞国亡国之后,晋国大夫荀息还专门去虞国寻回了此前赠送给虞侯的宝玉和良马交还给晋献公。晋献公望着失而复得的宝物,得意洋洋地说:宝玉还是原来的,没有变样;只是这马又多长了一颗牙齿,比去年大一岁了。不得不感叹虞侯之愚蠢至极。
- 看牛大王&五羊大夫
虞国灭亡后,百里奚等大臣便理所当然地成了阶下囚,沦为晋国的奴隶。不久,秦穆公向晋献公求亲(秦国与晋国世代多有联姻,史称秦晋之好),晋献公便答应把一个女儿嫁给他,同时把百里傒等虞国俘虏当作陪嫁的奴隶一并送往秦国。不甘心当奴隶的百里奚,在中途找到了一个时机成功逃跑了,结果逃到宛城(今河南南阳)时又被楚国给抓了。楚国人以为他是奸细,便问他是做什么的?他便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诉说自己是虞国人,因为亡国好不容易才出来逃难的。于是楚人便安排他去养牛,不料百里奚确实有学识,他养的牛比别家的都强壮许多,远近闻名,楚人都称赞他为看牛大王,就连当时的楚成王都听说了他的名号,于是安排他到南海去喂养战马。
看牛大王百里奚
而秦穆公是个有雄心壮志又求贤若渴的国君,当他听说百里奚是个有大才干之人现今已逃到楚国之后,就决心要把他追要回来。他考虑过,如果用重金去向楚国赎人,必定会引起楚国对百里傒的重视,估计很难得到人。于是就派人向楚国人说,百里奚原本是陪嫁到秦国的奴隶,只是半路逃跑出来到了楚国,秦公想要把他追要回去目的是为了惩戒一番以儆效尤,并愿意按当时奴隶的市场价即五张黑羊皮来交换,希望楚国能够放人。就这样,把百里傒作为逃奴被秦穆公给赎回来了。之后,秦穆公亲自接见了百里傒,交谈之后发现他确实是一位贤德大才,对其大加赞赏,立即敕封为上大夫,赏赐百里之邑。因此世人又称其为五羖大夫、五羊大夫或百里大夫。羖,就是完整的母黑羊皮。
五张羊皮换来的一代名相
从逃亡奴隶到看牛大王再到五羊大夫,人生跌宕又回到正途的百里傒百感交集,因感激秦穆公的知遇之恩,于是倾其所能竭力扶持秦国,与蹇叔等人共同辅佐秦穆公,终使秦国成为举足轻重的春秋霸主之一。
五羖大夫百里奚
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秦大夫百里傒之后,其先虞人,家于百里,因氏焉。说的就是其后世子孙敬仰先祖百里奚之德能,就沿用他的出生地虞国百里乡为姓氏,称百里氏。
第二位:一代名将 百里视
说到百里视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有点陌生,但如果说孟明视,想必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们就比较熟悉了。百里视,就是秦国的一代名将孟明视。关于孟明视的身世,史上有三种说法,一说他是百里奚的儿子,一说他和百里奚基本是同年代的人,没有血缘关系,还有一说是他就是百里奚,但绝大部分史料和学者都认为孟明视是百里奚的儿子。
孟明视画谱
关于孟明视,最有意思、也是对后世最有意义的就是他的屡败屡战不气馁最终一战功成的典故了。
- 屡败屡战&侥幸生还
春秋霸主晋文公重耳死后,一直被晋国压制着的秦穆公决心取而代之、制霸中原,而孟明视便是秦穆公东出称霸的坚决拥护者。公元前628年冬,秦穆公不顾百里奚和蹇叔的劝阻,执意以孟明视为主将、西乞术、白乙丙为副将,兴师讨伐晋国的保护国郑国。大军行至滑国时,被郑国的一位名叫弦高的爱国牛贩子遇见了。弦高听说秦国要攻打他的母国郑国,于是当机立断派人回国报信,自己则赶着牛群迎上秦国的军队打算拖延时间。他告诉孟明视说他是郑国派来的使臣,特意携带十二头牛和四张熟牛皮前来犒劳秦国的将士们。结果此举骗过了孟明视,让他误以为郑国已经得知消息并定然做好了准备,因此不敢攻打郑国。不过想到这劳师动众的啥也没捞着,如果就这么回去了不好向秦穆公交待,于是便顺手把滑国给灭了,掳走了许多玉帛、粮食和劳力,班师回国。然而,当秦军行至地势险绝的崤山附近(今河南陕县东)时,被提前埋伏的晋国军队杀的全军覆灭,孟明视和其副将西乞术、白乙丙都成了晋国的俘虏,史称崤之战。
第一代爱国商人弦高,舍牛救国
崤山之战示意图
原本,晋襄公打算把孟明视等人当作祭品,押到太庙里宰杀祭奠祖先的。听到消息的晋襄公母亲文嬴(晋文公妻子,秦穆公女儿)担心,如果杀掉孟明视等人会使晋、秦两国的冤仇越结越深,于是立即向儿子晋襄公求情。晋襄公听从了文嬴的话,便把这三人给放了,之后因为晋军主将先轸的斥骂又后悔不已,当即派大夫阳处父去追,不过已经来不及了。阳处父带人一直追到了黄河边,结果发现三人已经上了秦国早已准备好的船上。就这样,孟明视才算死里逃生地捡回了三条命。
阳处父追击不及
胸怀若谷的秦穆公对于打了大败战的孟明视,不仅没有责备,还亲自穿了丧服在城外等候迎接,并把兵败的原因全揽到自己身上。两年后的公元前625年,一直对崤山惨败耿耿于怀的孟明视再次请求秦穆公发兵攻打晋国以报崤山之仇。秦穆公答应了,再次拜百里视为大将,西乞术、白乙丙为副将率领四百辆兵车攻打晋国。然而,这一次秦军的行动再一次被早有准备的晋国挫败,两军在彭衙交锋,秦军战败而归,史称彭衙之战。再度落败的孟明视惭愧的无地自容,自己上了囚车回到秦国都城,希望秦穆公治他的罪。但心胸宽广、阅历丰富的秦穆公也并未怪罪于他,还对其一番勉励,继续让其统帅军队。
善用人的秦穆公
屡败屡战这一成语便是源于孟明视的这个典故。
- 忍辱负重&一战功成
常败将军
经过这两次惨败后,孟明视痛定思痛,不再敢如过去那样自负和轻敌了,逐渐变得沉稳老练起来。他开始关心百姓的生活和士兵的处境,他将自己的全部家当和俸禄都拿出来,去慰问阵亡将士的家属,自己则和兵士们一起吃粗粮、啃草根;此外,他愈发重视士兵的训练和战术的演练,每天厉兵秣马、埋头苦干,就这样持续了好几个月。同年冬天,当晋国联合宋、陈、郑等依附的小国在秦国边境集结准备围殴秦国之时,百里视下令固守城池,任何人不得出击战。晋国人在城下一再挑衅,他不予理睬,即便是晋国军队连夺秦国边境的两座城池,他依然不动声色地埋头训练兵马。受不了晋国人骂战挑衅的老秦人,一个个气得摩拳擦掌,但主帅不让出战,憋着一口恶气,甚至有人开始骂孟明视是胆小鬼、输怕了。
孟明视影视剧照
次年,即公元前624年夏天,一直忍辱负重默默积蓄力量的百里视瞅准晋国内部动荡之际,且自己手下的将士也是连着被晋国羞辱三次嗷嗷待战,他认为讨伐晋国的时机已到,便请秦穆公御驾亲征一起去攻打晋国。他说:若是此战再败,我决不苟活!秦穆公同意了他的请求,尽遣国内精兵,列阵五百辆兵车,兵锋直指晋国。出征之前,秦穆公还拿出大量钱粮,安抚士兵家属,并进行血战动员。一时间全国兵民士气高昂,决定一战雪耻。就这样,秦军上下同仇敌忾,浩浩荡荡的东渡黄河。过河之后,孟明视下令将渡河之船尽数烧毁,鼓舞将士背水一战,有进无退。
王官之战示意图
这一次,秦军终于大获全胜,一战洗刷了三年来的耻辱。孟明视带领将士奋勇冲杀,不几日便夺回此前被晋军夺去的两座城池,还打下了晋国的几座大城。一时间,秦国铁军所向披靡,晋国人闻风丧胆,龟缩城内,不敢迎战。 此战,史称王官之战。此后,秦国称霸中原的序幕终于被拉开了。
细数孟明视的经历,着实非常的励志,我们除了感叹秦穆公的用人之度和知人善任外,也完整的体会到了百折不挠、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
第三位:东汉名臣 百里嵩
百里氏经历了百里奚和百里视两代之后,此后并无十分凸显的人物出现,直到东汉末年出了一个名臣,他叫百里嵩。
百里嵩,有点模糊,将就着看吧
东汉末年,河南封丘人百里嵩曾担任过徐州刺史。百里嵩颇有古圣贤之风,为官清正廉洁。当时朝廷腐败,民生凋敝,他在任期间时刻体察民情,非常关心百姓疾苦。有一年,北方很多地方都出现大旱,田地里禾苗枯焦,可谓赤地千里,他无数次地亲临各县查看旱情和百姓生活状况,百姓都当他为父母官。当时尤以东海、金乡等地因地处山区,旱情最为严重,当地百姓无不急切地盼望百里刺史大人能来解决一些困难。百里嵩得知后,便立即进山。据传说,他的车驾所至,感动了天地,立刻降下大雨,可谓久旱逢甘霖啊,旱情遂解。自此,刺史雨的称号便在远近传开,成了百姓人人爱戴的地方官。
赤地千里
这个故事看起来虽然很离奇,充满了神话色彩,不仅反映了百姓对清官、好官的爱戴之情,也足以可见百里嵩不辞劳苦,为民分忧解难的精神。在他死后,归葬于其故里封丘。当地人非常荣幸于本县出过这样的好官,每逢节日便自发为他的墓清扫祭祀。据记载,元成宗大德九年,人们又在其墓旁为他立碑记述了他生前事迹。到了清代康熙、嘉庆、光绪年间,又多次为其修祠并加盖围墙,无不显示了后人对其官声的称颂和敬仰之情。他的墓和祠庙至今保存完好。
百里嵩使君的碑文
食报在斯民,仪型汉老臣。流风怀百里,膏雨沛千春。
遗庙虽由旧,丹青俨若新。丰碑重勒石,古墓未荒榛。
享祀年年洁,桑麻岁岁匀。甘棠犹念召,芃黍敢忘郇。
保障功非浅,讴歌情亦真。莫言芳躅远,愿作盛名邻。
百里嵩使君庙
这是清代康熙年间的封丘县令王锡魁在拜谒百里嵩使君庙时所作《谒百里使君庙》的诗句,这首诗不仅表明了百里嵩爱民勤政的优良官风被永远流传,同时也表达了他非常仰慕百里嵩之品格并希望向百里嵩学习的心理。
九州君评
百里氏是中国古老的汉族姓氏,据统计,其人口总数在中国甚至进不了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百里氏排行第467位门阀,可见姓氏不是个望族,人口极为稀少。
在百里氏的宗祠通用对联上,有四言、七言、十言等多种版本,例如忠谋霸国,甘雨随车,前半句讲的是百里奚,后半句讲的就是百里嵩;再比如饭牛清风,荣拜上卿之位;随车甘雨,隆称刺史之名。前半句歌颂的是百里氏始祖百里奚,后半句所赞扬的也是号称刺史雨的百里嵩。
百里氏在历史上因人口稀少,所出名人不多,但百里奚、百里视以及后备百里嵩,皆是历史上赫赫有名、受人千古敬仰之人,也算是在中国百家姓中留下过辉煌的历史。
百里弘毅
参考资料
1.《通志氏族略》
2.《左传》
3.《史记》
声明
1.图片多源于网络,首先感谢图片原作者,其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本文为个人观点,如有错误之处或观点不一,请留言探讨,谢谢。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