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铎声阵阵》唱响蓉城演绎川北40年悲欢离合

《铎声阵阵》唱响蓉城演绎川北40年悲欢离合《铎声阵阵》唱响蓉城演绎川北40年悲欢离合《铎声阵阵》唱响蓉城演绎川北40年悲欢离合《铎声阵阵》唱响蓉城演绎川北40年悲欢离合《铎声阵阵》唱响蓉城演绎川北40年悲欢离合《铎声阵阵》唱响蓉城演绎川北40年悲欢离合

太阳出来嘛照大江啰,照得江水嘛蓝汪汪啰。今天是个嘛好日子哟,又该哪家噻娶婆娘啰……伴随着川江号子风味的喜庆唱词,LED背景屏幕上的一叶红色帆船顺江而下,紧接着,一队身着嫁衣、脚穿绣花小鞋的姑娘从侧台鱼贯而出……8月15、16日晚,由四川省川剧院打造的新编现代川剧《铎声阵阵》,为蓉城观众演绎了一段延续约40年、富有川北民俗文化风味的悲欢离合。这也是《铎声阵阵》于上月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后的首演。

横跨40年

讲述嘉陵江畔的故事

川剧《铎声阵阵》是根据作家李一清的小说《木铎》改编而成,由四川省重点签约作者雨林、里程、安庆云编剧,著名戏剧导演查明哲执导。汇聚了国内优秀的音乐、舞美、灯光、服装设计等专家,组建了一支包括梅花奖获得者崔光丽以及邹宏、何洪庆等在内的优秀川剧演员队伍。

该剧讲述了女主人公葛来凤一家三口两代人的命运故事——川北嘉陵江畔里镇,李氏铎人(旧时一地遇大事时,负责敲击木铎集合民众之人)家的儿媳葛来凤为人率真果敢,性格泼辣,丈夫李天开原本迂腐懦弱,葛来凤力劝因循守旧的丈夫到成都闯荡,不料丈夫误入军队后性情大变,成了嗜血成性的小军阀。后来,她又鼓励儿子李长山参加抗战,后者荣归家乡之后为避免兄弟相残,最终选择饮弹自尽。

16日19:30,舞台大幕拉开,阵阵急促的铎声响起,川北嘉陵江畔里镇李氏族人聚集到宗祠……《铎声阵阵》开场,悬念就吊起了观众胃口。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铎声阵阵》的故事在舞台上次第展开,时间跨度从20世纪初叶直至1949年,剧中人物历经悲欢离合,命运的起伏不定令人叹惋,让不少观众为之动情。变革时期,两代人不同的性格和遭遇,让观众对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性格进行了再思考。戏中母亲尤为感人,这是一出故事出奇、性格鲜明、好看好听的大戏。一位年轻观众感慨表示。

其实,对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该剧女主角葛来凤的饰演者崔光丽来说,出演《铎声阵阵》颇有挑战。葛来凤这个角色要求很高,跨越了40年的历史,她要从少女演到白发老人,她不知道如何来呈现葛来凤的情与义,如何呈现葛来凤内心的挣扎与彷徨?在与角色慢慢的磨合之中,崔光丽对角色有了更深的了解与感触。后来,我逐渐理解了这个角色,她很勇敢,也很坚强,她的精神也鼓励了我。

13次易稿

获得原著作者认可

小说《木铎》一共30万字,历史跨度长,描写了两百多年的历史。《铎声阵阵》着重展现20世纪初叶至1949年这段历史,展现女主角葛来凤与丈夫、儿子的悲欢离合,展示了特殊时代背景下不同人物的历史命运,艺术地传递了爱国爱家的核心价值观。不过,将数十万字的小说,浓缩成两个半小时的舞台表演并不容易。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从省川剧院获悉,为呈现出一部好看好听的现代新川剧,传递生生不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铎声阵阵》剧本易稿十三次,经过北京、成都、南充三地专家数度研讨而成。

除了剧本不断打磨,此次演出的布景、灯光、道具,创作人员先后5次到南充蓬安、阆中等地采风,搜集民歌,学习唱法,将嘉陵江畔的水码头和川东古镇的风土人情艺术地呈现在舞台上。该剧也得到了原著作者李一清的认可,铎是文化符号、文化象征。川剧《铎声阵阵》抓住一个家族两代铎人性格变化,将木铎的文化内涵表达了出来。我认为做的很到位、很不错。

这也是著名戏剧导演查明哲,继2005年执导《易胆大》后,再度携手省川剧院打造《铎声阵阵》。在他看来,《铎》拥有具有象征意味的、诗性色彩、浓郁地域历史风貌、深入现代理性思索的近代题材川剧的艺术风格,是一出性格喜剧与命运悲剧交融的社会正剧。这是中国人意识到中国文化断裂之后的自省,是社会回归到有序、有情、有人性美好光辉、有理想追求的一种形势。

9段童谣

串起40年历史跨度

李天开,傻戳戳,娶个婆娘是大脚,走起路来‘哔嚗嚗’,骇得天开‘神壳壳’哎哟哟……伴随着一声声童谣响起,立马吸引了全场观众的注意力,几个小演员的表现有着川剧独有的特色,纯真烂漫的歌声与动作感染了许多观众,都为他们拍手叫好。其实,在《铎声阵阵》演出过程中,每到时空转换之时,总有7个十来岁的孩子反复出现,念诵出总共9段童谣,这也成为该剧演出中的一大特色。

导演查明哲说,《铎声阵阵》里九段特色鲜明的童谣,不但展现了嘉陵江流域的民俗风情,还有机地串联起故事情节,使全剧完成近40年的历史跨越。戏剧中童谣演出部分的小演员是查明哲亲自到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挑选的,查明哲表示,童谣不仅承担着交代历史背景、推进剧情发展的重要任务,还具有特别的意义,这些小演员具有象征性,与我们希望的寄托是连在一起的,也代表着戏剧的传承和发展。

当晚,成都青年剧评团众人也来到现场,其创始人、青年编剧潘乃奇对童谣赞赏有佳:童谣恰到好处的使用直接腾出了更多的空间给戏剧性段落的展示,而童谣又不完全游离于主题剧情之外,如剧末儿童们以李氏族人后代的身份拾起家谱、学着念家谱,又成为了剧中人。这种童谣叙事与主题剧情间跳出与跳进的灵活处理,颇具意趣。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摄影报道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