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称为《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之一,方称《诗经》。因其书为毛公所传,又称《毛诗》。其创作年代,距今约二千五百年左右,大体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它是奴隶制时代的诗歌,为我国诗歌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对我国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共三百零五首,简称诗三百。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类。风乃风土之曲,即民间歌谣,共一百六十篇,总称为十五国风。雅乃朝廷之乐,多为京都一带朝廷官吏的作品,共一百零五篇,分为《大雅》和《小雅》。颂乃庙堂之音,是王侯举行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礼专用的乐歌,共四十篇,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合称三颂。
对于《诗经》的解释,两千多年来众说纷纭,有的很难达成共识,甚至古今名家也不知所谓。为了文学爱好者阅读方便,这里只是博采众长,作一般性的简释和介绍。对于生僻和古今异读的字,由于种种限制,不能详细诠释,但尽可能地注音。
愚之见,《诗经》不宜翻译,任何译文都不如原文;同样,也不宜对其进行评说,任何评说都难免主观色彩。对于《诗经》的理解,因人因时因环境之不同而迥然有异,这正是《诗经》的妙处。如果仅从字面理解,一览无余,那就没有什么味道了。读《诗经》,重在读、贵在读、趣在读。在注音注释的帮助下,流畅地熟读,在诵读的同时去理解、去感悟,这是学习《诗经》最好、最聪明的方法。
国风·曹风
曹风:曹,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西南定陶、菏泽、曹县一带。周武王封其弟叔振铎于此,都陶丘(今定陶县)。《曹风》是曹国境内民歌,共四篇,大都是东周和春秋时期的作品。
【风-150】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题解】哀叹人生短促,有如朝生暮死的蜉蝣。
【注解】
1、蜉蝣(浮游fú yóu):虫名。
2、楚楚:《毛传》:楚楚,鲜明貌。 闻一多《风诗类钞》:蜉蝣之羽,衣裳楚楚,犹言楚楚的衣服,有如蜉蝣之羽。
3、於我归处:《郑笺》:君当于何依归乎?
4、采采:犹楚楚,鲜明貌。
5、阅:洞穴。《正义》:蜉蝣之虫,初掘地而出,皆鲜说(悦)也。
6、说(税shuì):休息。《集传》:说,舍息也。
【翻译】
蜉蝣翅膀薄又轻,衣裳华丽真鲜明。我的心里多忧愁,可怜何处是归程!
蜉蝣展翅翩翩舞,华丽鲜明好衣服。我的心里多忧愁,可怜何处是归宿。
蜉蝣穿洞向外飞,双膀洁白似麻衣。我的心里多忧戚,我的归宿在哪里?
【风-151】候人
彼候人兮,何戈与祋。彼其之子,三百赤芾。
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维鹈在梁,不濡其咮。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荟兮蔚兮,南山朝隮。婉兮娈兮,季女斯饥。
【题解】
这首诗写的是对于一位清寒劳苦的候人的同情和对于一些不称其服地朝贵的讥刺。
【注解】
1、候人:担任在国境和道路上守望及迎送宾客职务的人,总数有一百多人,除少数低级官僚外都属普通兵卒。本诗中的候人是指一般供役的兵卒。何:即荷,肩负。祋(兑duì):兵器名,杖类,即殳(书shū)。
2、彼:指曹国朝廷。其(记jì):语助词。之子:指下文三百赤芾、不称其服的那些人。赤芾(扶fú):红色熟牛皮所制的蔽膝,即韠(闭bì),卿大夫朝服的一部分。曹是小国,而朝中高官厚禄者多至三百人。
3、鹈(啼tí):水鸟名,即鹈鹕,食鱼。梁:鱼梁,即拦鱼坝。濡:湿。鹈鹕以鱼为食却不曾濡湿翅膀,说明不曾下水。这两句是比喻,如果是比朝中的贵人,就是说这些人不是自己求食,而是高高在上,靠别人供养;如是比候人自己,就是说候人值勤辛苦,连吃饭都顾不上。第一章上二句写候人,下二句写朝中贵人,这里也以上二句指候人较顺。下章同此。
4、服:指赤芾。这句说三百着赤芾的人才德和地位不相称。
5、咮(皱zhòu):鸟嘴。这句和不濡其翼比喻的意思相同。
6、遂:和对古同音互训,不对也就是不称的意思。媾:读为遘(够gòu),厚待,宠爱。这句也是说才德和地位不相称。
7、荟(会huì)、蔚(未wèi):都是聚集的意思,这里指云彩浓密。隮(霁jī):出现在西方的虹。这两句说南山早晨有浓云升起。
8、婉娈:形容女孩子娇好之词。季(稚)女:幼小的女儿。这一章写候人值勤到天明,看见南山朝云,惦记小女儿在家没有早饭吃。
【余冠英今译】
那个候人啊,扛着长矛和长棍。那些张三李四们,大红蔽膝三百人。
鹈鹕守在鱼梁上,不曾沾湿两翅膀。那些张三李四们,不配他的好衣裳。
鹈鹕守在鱼梁上,不曾沾湿他的嘴。那些张三李四们,高官厚禄他不配。
一会青啊一会紫,南山早上云升起。多么娇啊多么小,幼小女儿忍着饥。
【风-152】鳲鸠
鳲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鳲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鳲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鳲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题解】赞美统治者言行一致,服饰美盛,仪态无差,永为四国人民之长。
【注解】
1、鳲(尸shī)鸠:布谷鸟。
2、仪:容貌举止。
3、结:固结不散。
4、伊:助词。
5、弁(变biàn):冠冕。骐(其qí):古代帽上的玉饰。《郑笺》:骐当作琪,以玉为之。
6、不忒:不疑。无差错。
7、正:法则。一解领导,做……官长。
【翻译】
布谷筑巢桑林里,孵下雏鸟数有七。那位君子品德好,坚守礼义言行一。坚守礼义言行一,心如磐石不可移。
布谷桑间来筑巢,雏鸟飞上梅树梢。那位君子仪容好,丝织大带系在腰。丝织大带系在腰,采玉装饰皮礼帽。
布谷筑巢桑树间,雏鸟飞上酸枣巅。那位君子心地善,言行端正无过愆。言行端正无过愆,心如磐石不可移。(愆:qiān,罪过;过失。)
布谷筑巢桑树上,雏鸟学飞榛树傍。那位君子心善良,能做国人好官长。能做国人好官长,祝他万寿永无疆。
【风-153】下泉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忾我寤叹,念彼周京。
冽彼下泉,浸彼苞萧。忾我寤叹,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忾我寤叹,念彼京师。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伯劳之。
【题解】公元前521年,周景王死,太子寿先卒,王子猛立。王子朝作乱,攻杀猛,尹氏立王子朝。王子丐居狄泉(即下泉,今洛阳东)。连年内战,人民生活痛苦。后来晋文王派大夫荀跞攻王子朝而立王子丐于成周,就是敬王。这首诗是曹国人对荀跞的赞美,大约作于敬王入成周(公元前516年)以后。
【注解】
1、冽:《毛传》:洌,寒也。下泉,泉下流也。 洌当作冽。《诗辑》:洌旁三点者,从水也,清也,洁也。旁二点者,从冰也,寒也。
2、苞(包bāo):丛生。稂(朗láng):童梁,一种野草名。
3、忾(慨kài):叹息。
4、周京:《集传》:周京,天子所居也。
5、萧:艾蒿。
6、京周:《集传》:京周,犹周京也。
7、蓍(湿shī):草名。古代常用以占卜。
8、芃芃(朋péng):《毛传》:芃芃,美貌。 《正义》:此苗所以得盛者,由上天以阴雨膏泽之故也。
9、郇(寻xún)伯:周文王之子。闻一多《风诗类钞》:四方诸侯之所以有王者,以郇伯勤劳之故也。
【翻译】
地下泉水冷如冰,浸得杂草难出生。夜不成寐长叹息,一心想念周王城。
地下泉水冰样凉,浸得蒿草难生长。夜不成寐长叹息,镐京时时缠心上。
地下泉水透骨寒,浸得蓍草生长难。夜不成寐长叹息,一心只把京师念。
蓬勃一片黍子苗,雨水滋润生长高。天下有王谁人保,全靠郇伯来操劳。
★最好的资源献给最好的您,精心编排。各级专家和超级高手请略过此文,本文仅献给有需要的朋友。整理排版非常辛苦,让我们一起来弘扬正能量,期待您能喜欢并收藏转发给其他需要此材料的您的朋友。有什么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请大家谅解,有需要其它经典的请点击我的头像并关注,其它国学经典会陆续更新,祝大家学习愉快。如您喜欢,请+关注我,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