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踏青来到黄河东岸的山西省中条山脚下,沿着田间小道穿行,一侧油菜花盛开一侧翠柏染新绿,黄土小道弯弯曲曲蛇形一般通上了大山,云雾缭绕下在山腰如梦如幻,宛若仙境,听当地人说远古时期这里曾经建有一座尧王台,是尧帝最早在此建都的地方,目前上边的小山村里还坚守着一对8旬老人家,他家是一个山洞小院,百万元都不卖。
沿着山道步行40多分钟我们便看到了一个小山村,依山而建的一排房子也就是五六户人家,这便是小山村的全部,几乎全部倒塌废弃,只有村边上的一家古色古香的砖门楼上贴着红对联,寻思这家极有可能便是我们要寻访的地方,也许是听到了我们的说话声,一位拄着木棍的大爷走了出来,看着我们打起了招呼:你们是哪里来的?来游尧王台的吧,先到家里坐坐,喝喝水休息一下,这里有我专门准备的长沙发,不收费。大家连忙谢过老人家,遵守了他的安排。
大爷带着我们走到了他待客的地方,不远处便看到了尧王台的古城楼,大气磅礴很有帝都的气势和风采,大爷招呼坐在了一个沙发上,招呼着大家也坐了下来,开始给我们讲起尧王台的历史:这尧王台是尧舜禹三大古帝的禅让制的见证之地,史称尧山,尧峰,也叫凤凰山,尧王的旧都城就在这里,水经注里称作尧都,尧王率舜在此游首山得河图,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近代这里也曾经是抗日革命根据地之一,抗日军民在此击退日寇多次进攻,成为保卫大西北的安全屏障,这里是个风水宝地,山上一派帝都神韵,山下一派田园风光。
远观过尧王台,便跟上大爷走进了他的神秘小院,大爷姓谢今年81岁,孩子们和其它几户村民早已迁到了山下的新农村生活了,他和老伴坚守在此,为何不离开便是我们很想知道的问题。谢大爷非常热情,一手拿着制造的旱烟袋,一手从房间里给我们拿出几个小板凳请大家落座,四下望去小院子依山而建,西侧是窑洞,南边有一排瓦房,东边是门房,北边是黄土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当地风格的黄土小院,听说百万不卖我们还是不太相信。
谢大爷坐在了窑洞前,老伴在一旁择这茵陈野菜,大家围坐一起开始拉家常,大爷介绍说:我家的小院子看上很普通,却是很有年代,听爷爷说他的爷爷手里就有这座院子里,以前的人都是借助地形建造住处,我家的这个窑洞很早以前就是个山洞,祖上只是略加改造外边用青砖进行了加固便有了现在的样子,小山村的人也就是五六户人家,都是尧王的传人,可以说就是皇城里的人,住在这里守着祖先留下的地方就有传承,说句大话在中国你还能找到这样的地方吗?
说到这里谢大爷哈哈哈地笑了,老伴连忙打断他的话:不敢吹牛!,谢大爷倒是信心满满接着聊:年轻人们,你们说我是吹牛吗?有点文化的人都有这个认识,近几年当地政府加强了文物古迹的管理工作,进行保护性开发,开始建设尧王台旅游区,这里慢慢热闹了起来,我家这唯一的住户也被圈定在景区里,我们就当是个义务守城人了,小院也就是古城的一部分,前年曾经有黄河对岸的西安客人看上了这里,提出给20万买下我家的小院,我说这不是钱的事,百万元都不卖!以后我们老两口不住了这就是国家的财产!
走进了谢大爷家的山洞里,我们依旧能看到从前的痕迹,山洞里边已经用青砖封住了,大爷说以前的山洞很深,足足有20米左右,现在只有他们老两口生活在这里所以就这样改造了一下,到了夏天里边特别凉爽,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空调房间,睡在炕上还要盖被子,山洞里借鉴了窑洞的生活方式,一洞就是一个家,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说起了现在的生活奶奶搭上了话,她说两个儿子一个在国外施工队,一个是名厨,在当地有个一条龙的厨师班子,都算是有事业的人,孩子们都很孝顺,在国外的常常给家里寄钱,干厨师的常常回家照顾他们,生活上现在不发愁,养老的日子很悠闲。
谢大爷说现在他们老两口身体还算健康,就是有点老年病,没有大问题,和农村大多数老人一样喜欢干点轻快的农活,庄稼自然是不种了,就是在院子前边和旁边开垦了两块地,作为小菜园,一来能方便自己吃菜,二来有活干就当锻炼身体。
谢大爷说:我不卖小院有前边说过的大道理,也有自己的小感情,从小就在这尧王台长大,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感情,山上有帝王灵气,空气新鲜,环境优美,一年四季云雾缭绕,简直如同仙境,在心中自己是难以割舍,否则自己早就跟上孩子们一起住到了山下去了,坚守在这里便是传承尧王精神,守护华夏民族的寻根问祖之地。
据大爷说尧王台属于旧石器时代,不但是风水宝地,里边还有很多宝贝,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大兴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就曾经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挖出很多的生活生产的旧石器和古钱币,这都足以说明尧王台的历史地位,以前尧王台也是古人观测天象神坛,也被称作瞭望台,这几年山根还建成了爱国教育基地,很多人在次寻根问祖的同时还能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谢大爷家门外为游客摆放了一排旧沙发,为游客提供方便,也是他常常和老伴休息的地方,他们会常常坐在这里瞭望尧王台,在他们的心里山洞小院虽是简单可是很珍贵,尧王后代当有一份责任和义务,坚守的当是中华民族的根,生活在这里自然是最好的风水宝地。【想看到更多百姓的故事请点击关注】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