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牵梦绕大观园

文 | 秦长清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老姥爷(父亲的姥爷)说,济南的大观园是个好地方。那里商贾汇集,摩肩接踵,做买做卖,货色齐全。那里有戏院子、电影院、说书的大茶馆、站在院子里拉洋片的人,京剧、梆子、快板、相声、京韵大鼓,吹拉弹唱、南腔北调,煞是好听好看。那里有各种大小饭馆酒馆,各种南北大菜、风味小吃、酱菜、肴肉、炒栗子、烤地瓜应有尽有。北京来的烤鸭子香味扑鼻,远远的就能够闻到香味,馋的人拔不动腿,令人直流吃喇喇(遥墙土话,就是馋涎或者哈喇子)。

老姥爷说大观园那里的天津包子狗不理,花色齐全,声明远扬。最好吃的就是狗不理的灌汤包子,皮薄的透明,灌汤又香又鲜,肉馅子調的特别讲究、好闻、更好吃。他还说吃狗不理包子也特别讲究,不能买了拿着就吃。一是因为刚出锅的包子挺热的,二是包子是灌汤的,一咬就流汤汁,可能会脏了衣服或者给烫着了。最好是找个桌子坐下来,点上两个小菜,要一壶好酒,慢慢的喝着酒、吃着菜,等着包子出锅上桌,趁热小心翼翼的吃。他说那店家上包子的时候会在盘子里垫着一两片干荷叶,还会给一根苇子管。热包子带着荷叶的清香,就感觉馨香扑鼻,好闻极了。

而吃包子的时候要先挑开包子上边的一点皮,把苇子管插进去吸食品尝汤汁。嘿!那个香啊,就别提多么好了。然后,再慢慢的吃包子皮和馅,也就不怕烫了。老姥爷说,那个时候前往大观园狗不理包子铺吃包子的人很多,大多数时间都是耐心的排队等着,大家都把到大观园吃狗不理的包子当作一个特别美好的享受。那个时候听老姥爷说的济南大观园,就像听神话故事一样,感觉他说的那个大观园简直就是一个梦一样的好地方。一边听着老姥爷讲故事,一边想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去看看那么好看的大观园,也去尝尝狗不理的包子!

老姥爷是上世纪初清朝末年出生的人,居住在历城东北乡的火石庄,1978年后搬来我家,跟着奶奶和父母亲居住养老。他家的那个庄子则因为修建济南遥墙机场,多年前早就拆迁了。老姥爷在我家安度晚年的时间里,我经常找他聊天,听他讲各种故事,那是一段让我大开眼界的快乐时光。父亲说,老姥爷是一个喜欢做小买卖的农民,主要就是从历城和章丘交界的东北乡收购粮食、花生、豆子、小杂粮等等的物资,送往济南商埠的大观园、普利门和东关大街的海晏门等等的粮栈。委托他收购或者运送的各类粮食等物资,质量上乘、要价公道、信誉良好,很受各大粮栈的欢迎,他也因此交了一些生意上的好朋友。

父亲说,各个粮栈的老板们也十分信任老姥爷,缺少了钱到柜台上说一声,拿着就走,都不用打收条的。而他也是按期归还,绝不拖欠。那个时候老姥爷一般五天去两次济南城,大观园则是隔三差五的往那里跑,因此对大观园则更是了如指掌。在我找他聊天听他讲故事的时候,感觉他从大观园建设开始的各种掌故、布局、商号、戏院、影院、茶馆、客栈、酒店、小吃店,如数家珍,就像天方夜谭一样,玄幻神奇,引人入胜!

在我八岁的那一年,父亲骑着自行车带着我来济南看国庆节的大游行,就住在东关大街海晏门外的花园庄,一个老姥爷做买卖时认下的拜把子兄弟家里。国庆节那天上午,泉城路两侧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父亲把我放在了宏济堂药店西边不远处一个卖点心的食物店的窗台上,倚着我不让我掉下来,我才能看见路上的游行队伍。那个时候应该是国庆节的一个大庆的年份,工农兵学生各色人等,排着整整齐齐队伍、喊着威武雄壮的口号,跟着一辆一辆的花车,一波一波的自东向西从眼前走过,端的是威武雄壮、口号震天、令人激动不已。

看完游行后,父亲带着我往西步行去了大观园,到狗不理包子铺吃了梦寐以求的灌汤包子。就像老姥爷说的那样,要了点小菜和包子,美美吃了一顿,圆了那个美好的梦想。饭后父亲带着我在大观园里,逛了一圈又一圈,看的我就像看了西洋镜,目不暇接;又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各种新奇好奇油然而生,久久难以忘怀。虽然后来还逛了趵突泉、大明湖、解放阁的大台子、黑虎泉的老虎头等处风景名胜区。但是,依然没有冲淡我对大观园的美好记忆,以至于回到遥墙老家后,还是经常炫耀这次逛济南看的景致,尤其是经常向小朋友吹嘘大观园多么美好、多少景致、狗不理包子多么多么的好吃等等,也让那些小朋友馋涎欲滴、唏嘘不已。

大约九年以后,1979年9月我考上了大学,就住在魏家庄以南的永庆街南首,也就是原济南教育技校,后来的济南市教研室的那个办公楼上。刚入学的时候,父亲带着我去人民商场西侧平房里买了衣服和一个军绿色的书包,就像那个时候的军用挎包,但是没有印着为人民服务红字的那种样子。随后又领着我去了大观园,再次吃了狗不理的灌汤包子。没有想到我们居住的这里距离大观园会这么近,因此在以后一年的时间里,只要有时间就会三五成群或者一个单溜去大观园逛逛。很多时候,就是傍晚散步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往大观园里去走走。

那个时候从永庆街南首去大观园主要有三条道路,第一条路是往北走到经四路折向西走,过了大纬二路后可以直接进去大观园的北门;第二条路是从永庆街往南走到林祥南街折向西走,走到大纬二路后折往北走不远,再折向西走过大纬二路后,可以从经五路直接进大观园的南门。第三条路是后来发现的,就在永庆街中段偏北往西行,那些职工宿舍的平房之间,有一条拐弯抹角的窄小的胡同,大体位置在经四路和纬二路小学北侧之间,过了大纬二路,可以从大观园的东北方向的一个小胡同里进入大观园。有时候就是为了散步走走看看,有时候就是相约去看场电影,有时候就是去买点文具啥的东西。从大观园的东西南北四条街道,北门南门东西胡同口,反反复复进出了不知道有多少次。

各个角落走了个遍,大小胡同往来穿梭,大小店铺有空必看。那时候一个穷学生,大餐是不敢吃的,看看还是可以饱眼福的。那个时候偶尔在周末去大观园的时候,我最喜欢去西侧的大观园电影院看电影,或者在西北角的曲艺厅听相声、评书、山东快板或者大鼓书,当时的演员后来都成了电视上的明星名角。那一年我还去过东南角的大众剧场看了一场京剧《包公审判官》。由于平生第一次在戏院子里现场看戏,由于真人实演,现场感觉极强,特别是判官一出场,嘴里扑扑喷火的场景,令人印象特别深刻,至今久久难以忘怀。

由于那个时候经常去大观园走走看看,就想对大观园的历史做一番了解,为此我经常去找当地老人聊天,听他们讲大观园的历史掌故,后来我还查找了一些有关的资料。当地的老人们都说大观园在1930年前还是一片荒地,是北洋军阀靳云鹗的,大约有四五十多亩地。后来让一个大粮食商人名字叫张仪亭的租下了这块地,筹建了这个大约有45亩的大小的大观园。大观园开业的时候是1931年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20日,恰好又是周末),名字是比着《红楼梦》的大观园起的。因为本书里的大观园景色优美、人物风流,所以大观园起的这个名字和开业的时间都有美好和吉祥的含义。

大观园一开始开业的时候分为南边和北边两个区域、分为内市场和外市场,主要是给有钱人服务的。但是有钱人总还是少数啊,不长时候就停业整顿了。1932年初春再重新开业时候,由于面向普通老百姓,着重发展了由特色小吃、露天杂耍和百货经营等组成的北边的区域,这下子就成功了。后来到了特别火的时候,光大观园北边的外市场里有绸布、百货、鞋帽、图书、饭馆、照相、理发、镶牙等大小商店200余家,加上各种摊贩共计有400多家。还有一些打拳卖艺的、拆字算卦的、说书唱戏的,各据一方,招徕主顾,就越来越热闹了。

而大观园的内市场则主要是有三个大剧院构成,那个时候就是济南最重要的娱乐场所了。那个第一剧场(即后来的大众剧场)是以演京剧为主的地方,里面的共和厅主要是个说书的场地,经常演一些歌曲、相声、曲艺和京剧清唱节目一类的节目;第二剧场(后来的大观电影院)是放映电影为主的场地;第三剧场是表演魔术、杂技、小型歌舞表演为主的场地。这三个大剧场和往来云集的文化名人、艺术名角,就让大观园更出名更热闹了,各色人等争着来这里喝茶、听书、看戏、看热闹,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极大的提高了大观园的文化氛围。

解放前的大观园经历了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混乱复杂的局面,解放以后对大观园进行了有计划的改造和扩建,拆除旧房棚屋、扩展道路、修建门市楼房,还调整了整体布局,使内外两个市场完全连成一片,成为济南最大的综合性商场。虽然在那个特殊时期也受到了一些冲击影响,但是大观园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着。由于大观园丰富多彩的商业活动和浓浓的文化氛围,最终这里成了人们心目中购物的天堂、休闲娱乐的场所和心心向往的好地方。

1981年7月参加工作以后,我去了历城的南部山区,后又展转到了东北部平原地区。虽然离着城市远了,但是对大观园的印象和向往基本并没有多少改变。有时候过来买件像样的衣服,有时候过来买个乡下稀缺的物件,有时候过来开会或者培训的时候,顺便进大观园吃点饭。有时候就是在别处买了东西了,也还是要再到大观园看看,还有没有更好的更合适的物品。那一年结婚时,媳妇给我买了一块上好的面料,我和她专门来大观园的洪顺服装店,定做了一身深蓝色的中山装,那种感觉就别提多么美了。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一直到本世纪初的近三十年间,每年总有两三次或者更多次去大观园逛逛,有时是在东图大楼买书后进去看看,或者买点啥、或者吃点啥,或者看一场电影,或者什么也不买,就是为了进去走走看看。渐渐的发现,那个原先以平房为主的大观园,慢慢的变了模样。北门外的那个理发厅一度非常出名,乡下的人也要来理个发啥的。那里的服务员热情周到,就是排队时间也太长了。狗不理包子铺也改了方向去了东北角上,成了沿街的店铺。那个卖羊汤焖饼的回民店,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大观园电影院北侧的那个往西走的胡同里也挂满了各种衣服,就连西侧的南北街上也都成了各种各样的服装店铺。西南角的那个菜市场已经找不到原先的样子了,东南角的那个小广场和大众剧场也没有了,而就在大观园电影院的右侧前方,建起来一个高耸入云的商业大楼。大楼上各色商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直看女人们兴高采烈、欣喜若狂,直看的男人们晕头转向、迷迷泱泱。

2015年我去上海复旦大学参加培训期间,晚上抽空去了御园商城看了看,感觉那些古香古色的建筑,的确体现了中国风的文化特点,浓浓的商业氛围,不愧为老上海增添了一抹亮色。但是和我们济南相比而言,那里更加注重商业经营,而像大观园那样的文化类的场地,感觉并不怎么明显,当然也许是时间有限,我没有走到看到,或者没有看全吧。今年年初退休以后,我也就有更多的时间到处走走看看了,梦绕魂牵大观园就成了时常光顾的场所。在济南的商圈越来越多,商场林立、商铺云集,物资已经是极大的丰富甚至过剩的时代,再去大观园逛逛看看,可能也并不为了买啥稀缺的东西,有时就是想走走看看那些过去的老地方,找找曾经留下的足迹,回顾一下那些有过的快乐,或者是否会有某些梦里的奇景异象。

蓦然间发现,济南大观园又迎来了新的蝶变,仿佛老上海的御园落户在了济南城。那些古香各色的建筑装饰,那些无与伦比的海派风光,令人耳目一新,眼界为之一变。当那些海派文化和济南本土的标志性文化内涵碰撞在一起的时候,无疑将会使济南大观园瞬间蝶变、迸发出勃勃生机,也无疑将会让济南大观园迎来一个新时代令人魂牵梦绕的春天。

本文参考文献如下,在此一并致谢!

1李浩:《济南开埠与城市民俗的变迁》,《理论学刊》2006年第9期。

2、马双:《民国时期济南文化娱乐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年。(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

3、摘抄修改自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先生文史原创作品。

4、摘抄自百度搜索之济南大观园条目所载相关资料。

————秦长清(清莲子)/历城区委党校,写于2021年10月28日,修改于10月31日,谨以此文纪念那些青葱岁月,并见证济南大观园发展变化的辉煌历程。

魂牵梦绕大观园

作者简介:秦长清(笔名:清莲子),男,汉族,中共党员,曲阜师大本科毕业,具有化学教育专业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早先供职于济南市历城区教育系统,任职普通高中化学教师、教师进修学校化学讲师,区教育局电化教育站教研员(高级教师)、监察室负责人,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后来任职于历城区委党校副校长、党委委员、机关党支部书记直至退休。现为山东散文学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会员、历城区作家协会会员、历城区稼轩文化交流协会会员。

壹点号山东创作中心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魂牵梦绕大观园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