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秋战国时期,有个人叫俞伯牙,他年轻时跟成连先生学弹琴,因为刻苦用功,进步很快。成连先生时常带着他,到山林海边去欣赏大自然的风景,陶冶性情,用以激发他的创作灵感。伯牙不但能通过琴声表现出大自然的壮美,而且能传达出它们的神韵。因此人们都称他为琴仙。
2 那时,伯牙在晋国做官,可是在宫廷中竟没有一个人能听懂他的琴声,这使他非常苦恼。有一年,他从楚国出使回来,中秋节那天晚上,船停泊到了汉阳江口上。
3 明月升起,江天如画,景色显得格外秀丽。他高兴地叫小童把琴桌放在船头,悠然自得地弹起琴来。
4 弹着弹着,他心里一惊,抬头望去,只见岸上暗处有一个人站在那里。他以为是贼,慌忙中竟把琴弦也弄断了一根。
5 他把那人找了来,原来是一个过路的樵夫。樵夫听到了琴声,便停住脚步来欣赏。伯牙当面奚落他说:我的琴声连达官贵人都听不懂,你一个打柴的还配听吗?
6 那个樵夫笑了一笑回答说:如果荒山中一定没有能听懂琴声的人,那么,怎么竟会有一个会弹琴的人呢?
7 俞伯牙听这话回答得很妙,便又问:那么,你能说出我弹的是什么曲子吗?樵夫答道:你弹的不是一首哭颜回的乐曲吗?这首歌的第四句是‘留得贤名万古扬’,可惜你没能弹出它,琴弦就断了。
8 俞伯牙心里暗暗敬佩,于是就又弹了一曲。弹的时候,他心里想象着江河在奔流。琴音刚一停下来,樵夫就兴奋地赞叹道:好啊!就像烟波浩渺的江河!
9 俞伯牙抑止不住内心的高兴,挥手又弹了一曲,他心里想象着巍峨的大山。刚弹完,樵夫就赞美道:这山川的气势可真够大的啊!
10 俞伯牙闻听此言,连忙推开琴,起身向他施礼,十分激动地说:原来美玉竟是藏在山中啊!请问先生高名雅姓,家住何处?那个樵夫躬身回说:我叫钟子期,就住在附近的集贤村。
11 俞伯牙十分敬重钟子期的聪慧学识,钟子期也很仰慕俞伯牙的才艺,于是两个人结成了兄弟,并且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12 第二年的中秋夜,俞伯牙再次乘船来到汉阳江口。可是,他伫立在船头守望好久,却见不到钟子期的身影。
13 他想:或许是江边来往的船只太多,他一时认不出我的船了?于是,他将琴摆在船头,像去年那样弹了起来。琴声悠扬委婉。忽然间他好像感到弦间发出一股悲音,便赶紧按住琴弦,敏感地想到:难道我的朋友出了什么变故吗?
14 他慌忙换上便服,趁着月光,命童子携上琴,和他一起去集贤村。走了十多里路,出了山谷口,路分成两条,不知哪边通向集贤村。正发愁时,一个拄着藤杖的老人缓缓向这里过来。俞伯牙恭敬地走上前去向他打听。
15 老人回说:左手是上集贤村,右手是下集贤村,不知先生要去哪个村子?俞伯牙说:我想拜访钟子期先生。老人闻听钟子期三字,顿时一声悲泣,坐在道旁。
16 俞伯牙忙问何故,老人道:子期正是我儿啊!他现在哪里?俞伯牙急急地问。老人擦着眼泪说道:自他去年和俞伯牙先生结为兄弟后,日夜盼望着来年相见,可是几个月前忽然得病故去了。
17 俞伯牙闻听此话,五脏好像都要崩裂了,大呼一声:子期啊!我的好兄弟!便昏倒在蒿草中。老人这才知道原来他就是俞伯牙。
18 过了许久,俞伯牙才苏醒过来。他泪水纵横地拉着老人的双手问道:老伯,子期葬在了哪里?老人说:他死前仍记着和先生中秋节相会的事,所以嘱咐我将他的遗骨埋在江边。
19 俞伯牙在老人的带领下,匆匆赶到江边。看见钟子期的坟墓,他扑跪在地,双手拍墓大哭。他想: 子期地下有知,也一定能听到我的琴声吧?
20 他命童子把琴取来,在墓前石台上,一边弹奏一边悲哀地唱道:月光啊在江中抖动,琴声啊在夜空中回荡,子期啊子期,它在把你的名字呼唤……
21 他再也唱不下去了,两只眼睛呆呆地望着那张琴。突然,他双手举起琴向石台上用力一摔,把它摔得粉碎。
22 老人大惊,问道:先生何故将琴摔碎?俞伯牙回说:子期已经不在了,知音难再得,这琴我留着它还有何用呢?
23 至今,在湖北汉阳郊外,还留有古琴台遗址,游人到此,都会想起这个动人的故事。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