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在北京国家速滑馆举行的2022年冬奥会男子500米决赛中,中国队的速度滑冰运动员高亭宇以34.32秒创造了新的冬奥会纪录。
他为中国男子速滑创造了历史,更是打破了奥运会代表团旗手难夺冠的魔咒。
在赛后,一位外国记者问他:可以评价一下自己的性格是什么吗?
他蹦了三个字格路吧。
这三个字让很多听不懂东北话的记者面面相觑,更是给现场的翻译出了难题。不懂东北话的翻译小哥只能翻成:
I think I’m quite…gelu?
高亭宇的翻译被难哭了: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冠军高亭宇赛后接受采访时被问到自己是什么性格,一句格路弄懵了在场所有人,更让翻译一脸问号,直接翻译成了gelu。问题来了,Gelu到底怎么翻译呢?
看来没有东北话十级,根本没法做成速滑翻译。
啥是格路呢?原来这是一句地道的东北方言,在东北话中,代表的是格外不同,路数不大众。同时也表示一个人比较反常,老是跟多数人拧着来。高亭宇笑着用格路二字评价自己的性格特点,带着些许自嘲。
那格路到底要怎么翻呢?可以尝试着用offbeat这个词,《美国传统词典》中这样解释道:
Not conforming to an ordinary type or pattern; unconventional.
我比较格路吧。
I am sort of offbeat.
东北话成冬奥会网红语言
匈牙利短道速滑运动员刘少林在接受采访时脱口而出:我是长春那疙瘩的。
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则是地道的东北小伙。他曾在形容短道速滑队内的训练氛围时感叹:大家几个东北人在一起,那出口成段啊!
解说员王濛的一句我滴眼睛就是尺让东北口音再度出圈。
东北话之所以在冬奥会上这样火,是因为东北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向冰雪运动项目输送了大批优秀运动员。
在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护送奥林匹克会旗入场的六位运动员,五位来自东北,包括首金获得者杨扬、大魔王王濛、花滑夫妇赵宏博申雪,以及短道速滑队队长武大靖。冰天雪地中孕育出了绚丽的中国冬奥荣耀。
生活中他们操着一口流利的东北话,诠释着低调幽默。而在赛场上,他们则向世界展现出砥砺拼搏的冬奥精神。
来源: 中国日报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