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验是中国先秦哲学理论中的术语,是韩非提出的用以检验认识正确性的一种方法。参是比较,验是验证。参验是通过考察比较,对认识进行验证。
在韩非以前,参验一词已经出现。《庄子·天下》篇提出以参为验,《楚辞·惜往昔》篇说 弗参验以考实, 远迁臣而弗思,认为参验的目的是为了考实,去伪而存真。
韩非主张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偶参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他认为判断一种意见、言论是否正确,应通过参验的方法去考察。
参验即参伍之验,就是把各种情况进行排列、分类,加以比较、研究,进行分析、验证。他说: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显学》)。他要求在参验的过程中采取客观态度,要虚心,要言会众端,以综合天、地、人、物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比较、考核,而不可偏听偏信。为了判明是非真假,最可靠的方法还是要通过实际的检验。韩非比喻说,判断刀剑是否锋利,就要用刀剑去宰杀动物;挑选马匹,就要将马驾上车跑一次。
韩非的参验之说重视认识和事实的一致性,但还没有明确提出以社会实践去检验人们的认识。他的参验说,对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