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豆子,人民艺术家
吃,是国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之一(另外一件事是呼吸)。
在汉字中,也有很多字是与吃有关,是吃货专用的字。就算是生僻字,也绝不能阻挠吃货开吃。
下面,就带大家认识几个和吃有关的生僻字吧!
啖,吃或给人吃。吃货苏轼曾经曰过: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名痔疮患者因为湿热不戒酒病情愈发严重,可他一旦遭遇荔枝,他绝不吃零食的誓言(见《东坡志林》)也就沦陷了。
至今在很多地区的方言里,啖还是吃的意思,如山东话啖净,就是吃干净了的意思。广东话揾啖食,就是找好吃的谋生计的意思。
饕餮,有人说是龙子,这不对,饕餮是龙的孙子。其形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手,大头大嘴。性格贪婪,好吃东西,故而人们把美食家称作老饕。我们看饕,就是一只虎叫唤着扑向猎物,食之。
苏轼有《老饕赋》: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体现了一名吃货对于美食的鉴赏能力。
这是醋的原写法。但当酒器的时候,念zuò。南北朝人民已会醋溜了,《齐民要术》记载:蝉脯菹法:捶之,火炙令熟。细擘,下酢。就是醋溜金蝉。
炙鱼也很好吃,用白鱼细切,姜、橘、椒、葱、胡芹、小蒜细切段,盐、豉、酢和,以渍鱼。鲜美无比!
乍一看很像酢,然而是另外一种东西。按照一定工艺,腌制发酵而成。汉代已经流行,到后来做法更是高超。新鲤鱼去鳞切条,使有鱼皮,洗净撒白盐,笼中逐水,各色调料、好酒腌制而成,可随吃随取。
这是北方常用语,熥,就是通过紧贴的行为,对食物进行加热。譬如:把那个馒头熥一熥!可以贴着炉子,也可以直接用锅。凉了,就要熥。
/熥就是把熟食再加热/
也写成溜。一种烹调手法,跟炒相似,但作料里搀了淀粉。如清末《三侠剑》:这个熘里脊真是两味的,这碟可是我自己吃。看来要私吞这个里脊!
/最常见的是熘三样/
熘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用篦子熘(liù)东西,通过水蒸气熏蒸的作用,重新让馒头变得柔软暖和。
也叫葅,就是酸菜、腌菜、泡菜的意思。和葅不同,菹字更倾向于泡菜这个意思,草字头代表菜,下面部分代表淹滞阻碍。
最便宜的就是韭菜了,黄庭坚《戏赠彦深》:世传寒士有食籍,一生当饭百瓮葅。说的是庾杲之,还有诗歌赞扬庾杲之的食谱:庾郎鲑菜二十七,太常斋日三百馀。说他虽然家贫,但是平时吃饭有二十七样菜,分别是韭薤、蒲韭、生韭,俗称三韭。
有人问,这不才三样吗?
不,是二十七样。
小学算术学过没啊?三韭二十七。
粔籹是古代的一种食品,用蜂蜜和面,搓成一个细条,做许多圆环,然后用长筷子递进油内炸熟。说到这里大家也许看出来了,这尼玛就是馓子啊!
这在古代属于婚宴常用小甜品,楚辞便提到了这东西。后代闺怨诗膏环粔籹贺堂成,几日新邻便有情,证明炸面圈和馓子是新婚糖果饼干类的喜庆东西。
烀,即用少量的水将食物加热,如烀饼子。有时候也指燃料围在周围,糊上坛子焖熟。
《三刻拍案惊奇》中就有这个字:走到后山树林里,看见微微烟起,他便闯去,见是一坛狗肉,四围芦柴、草鞋,爿着道:‘我前烀不熟,你今日却被这秃烀熟了。’他烀狗肉没弄熟,让这和尚(秃)给烀熟了,他就很不服气。
这是个非常生僻的字,在一般的汉语词典里是没有的。即便有,也没解释。
然而这个字,乃是古今中外美食的最高境界,所以我不得不为它正名!对于䐄的解释,《说文解字》说:食肉不厌也。而唐代的《食次》,记载了一个叫䐄炙的美食。炙是烤肉,而䐄炙,就是好吃到爆、绝不会厌烦的烤肉。意味着这种东西怎么吃都吃不厌。
用鹅、鸭、羊、犊、獐、鹿、猪肉肥者,赤白半,细斫熬之。以酸瓜菹、笋菹、姜、椒、橘皮、葱、胡芹,细切。盐、豉汁,合和肉,丸之。手搦为寸半方,以羊、猪胳肚臌裹之。两歧,簇两条,簇炙之,簇两脔,令极熟。奠,四脔。牛、鸡肉不中用。
想想都饿得不行啦。
好了,今天的吃货学习录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坚定信念,不要因为任何事情,影响到自己吃的信仰!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