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六经为川, 肠胃为海
郭志杰 指导: 肖相如
肖相如教授幼承庭训, 孜孜于岐黄之学, 未冠即悬壶于乡里, 后师从伤寒大家李培生、 梅国强教授, 学术大进, 后又考取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 师承中医肾病学科创始人时振声教授, 尽得真传, 并设伤寒讲席于北京中医药大学, 执教之余, 为人诊治甚众, 学验俱丰。 肖教授博览群书, 遍采诸长, 熟读内难诸经, 常于细微处觅得学问, 如他对‘‘六经为川, 肠胃为海 的认识就颇有心得, 下面笔者简要介绍。
六经为川, 肠胃为海 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 原意是借用了自然界的事物取象类比, 论证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 《说文解字》 : 川, 贯穿流水也,海, 天池也, 以纳百川。 "《管子・度地》 : 水之出于他水, 沟流于大水及海者,命日川水。 《黄帝内经太素》 : ‘‘六经为川, 三阴三阳六经之脉, 流诸血气以注肠胃, 故为川也。 平按: 川袁刻作水, 注同。 肠胃为海, 夫海者, 一则众川归之,二则利泽万物。 肠胃为彼六经所归, 又滋百节, 故为海也。 肖师认为从川和海的这样一种关系看, 六经和肠胃是有联系的, 是相通的, 理论上可以认为六经的疾病可以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引导到肠胃中来, 再通过下法, 驱邪外出, 使病得解。正如王孟英所说: 移其邪由腑出, 正是病之去路。
1何谓六经
1. 1《内经》 中六经 的含义
六经一词首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 ‘‘六经为川, 肠胃为海, 九窍为水注之气 。 因此, 要全面了解六经的含义, 须溯本求源于《内经》 。
首先, 《内经》 认为人体是阴阳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体, 人体的五脏六腑、 气血经脉、 生理病理, 都可以用阴阳两个方面来加以认识。 为了便于定性及量化, 又分为三阴三阳系统, 《素问・天元纪大论》 日阴阳之气, 各有多少, 故日三阴三阳也 。 《素问・至真要大论》 云阴阳之三也, 何谓也?……阴阳之气各有多少, 故日三阴三阳也 。
其次, 再将这些粗象的概念运用到具体的医学领域就有了六经阴阳太少的命名。 如《素问・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日: 圣人南面而立, 前日广明, 后日太冲, 太冲之地, 名日少阴, 少阴之上, 名日太阳, 太阳根起于至阴, 结于命门, 名日阴中之阳。 中身而上, 名日广明, 广明之下, 名日太阴, 太阳之前, 名日阳明, 阳明根起子厉兑, 名日阴中之阳。 厥阴之表, 名日少阳, 少阳根起于窍阴, 名日阴中之少阳。 是故三阳之离合也, 太阳为开, 阳明为阖, 少阳为枢。 三经者, 不得相失也,博而弗浮, 命日一阳。 ……外者为阳, 内者为阴。 然则中为阴, 其冲在下, 名日太阴。 太阳根起于隐白, 名日阴中之阴。 太阴之后, 名日少阴。 少阴根起于涌泉, 名日阴中之少阴。 少阴之前, 名日厥阴。 厥阴根起于大敦, 阴之绝阳, 名日阴之绝阴。是故三阴之离合也, 太阴为开, 厥阴为阖, 少阴为枢。 三经者, 不得相失也, 搏而弗沉, 名日一阴。 阴阳翰留, 积传为一周, 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 再与手足命名别之, 与相应的脏腑相配。 便组成了现行的十二经脉系统, 运行全身气血, 联络脏腑肢节, 沟通表里上下。 《灵枢・根结篇第五》 又进一步的确立了六经的起止部位。
第三, 用六经理论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体脏腑功能。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日: 寒暑燥湿风火, 天之阴阳也, 三阴三阳上奉之, …… 厥阴之上, 风气主之; 少阴之上, 热气主之; 太阴之上, 湿气生之; 少阳之上, 相火主之; 阳明之上燥气主之; 太阳之上, 寒气主之 。
第四, 用六经概言人的体质禀赋, 如《灵枢・通天论篇》 : 人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 太阳之人, 少阳之人, 阴阳平和之人 。 此谓之五态。
第五, 论述热病的六经。 《素问・热论》 : 伤寒一日, 巨阳受之; 二日阳明受之; 三日少阳受之; 四日太阴受之, 五日少阴受之; 六日厥阴受之……。 将外感热病的发展过程分为三阴三阳的六个阶段, 日传一经, 由表及里。 由阳到阴, 并且各经证候与该经循行部位及络属的脏腑病理相一致。
第六, 用以研究阴阳离合规律及开、 合、 枢等生理功能。 《素问・阴阳离合论》 :太阳为开, 阳明为合, 少阳为枢; 太阴为开, 厥阴为合, 少阴为枢 。 正如王冰所说: 开合枢是六经各自的阴阳之气多少不等, 功用殊也。 夫开者, 所以司动静之基; 合者所以执禁锢之权; 枢者所以主动转之徵。 由斯殊气之用, 故此三变也 。
1. 2《伤寒论》 六经 的含义
《伤寒论》 原文中并没有‘‘六经 原词。 六经 之名是后世医家在研究伤寒论
时提出的概念, 是对《伤寒论》 中太阳 、 阳明 、 少阳 、 太阴 、 少阴 、 厥
阴 的简称。 《伤寒论》 以六经作为辨证纲领, 首先继承了《内经》 六经代表脏腑、
经脉、 阴阳、 六气等诸多含义, 然究竟六经的实质为何, 历代伤寒学家在《内经》
理论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 提出了各自对六经的见解, 在伤寒学研究
中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六经的实质是人体的十二经脉及其脏腑的概括。
《伤寒论》 六经实质是气化。
六经实质是脏腑与体表相应部位的变化。
《伤寒论》 六经实质是脏腑、 经络、 气化的综合反应。
. 除此以外, 尚有三焦说、 邪正说、 八纲说、 时空说、 治法说等约数十种
总之, 《伤寒论》 六经是在《内经》 六经的基础上, 加上仲师对前人经验的总
结和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创立的。 两者既有一定的差别, 又有一定的联系。 要全
面的理解六经为川 的含义, 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理解。
2肠胃的含义
《灵枢・本输》 云: 大肠小肠皆属于胃 。 肠胃应指大肠、 小肠和胃。 胃主受纳,
小肠主化物, 大肠主传导, 皆以通降为顺。 《伤寒论》 阳明病提纲证日: 阳明之为
病, 胃家实是也 。 《伤寒论》 又云: 阳明居中, 主土也, 万物所归, 无所复传 。
土者, 生万物而法天地, 脾胃同居中焦, 一属湿土, 一属燥土。 就其生理而言, 具
有土德之性, 既能生养万物, 又是万物最后的归宿。 即万物皆从土而出, 亦从土而
归 , 薛生白亦认为胃为五脏之根本, 人身之根蒂 。 病理而言阳明以燥为本, 诸经
病邪, 无论表里寒热, 只要并入阳明, 则必从热从燥而化, 化燥成实。 就象五行之
土, 既能生长万物, 又是万物的归宿, 所以六经病症皆有传入阳明的趋势和可能。
3临床意义
急性胆囊炎案: 韩某, 36岁, 农民。 1981年7月 16日晨, 乍寒乍热, 右胁
胀痛, 挚及胃脘痛不可忍, 以头撞墙, 大汗淋漓。 入县医院急诊, 注射杜冷丁 。
止痛一时, 诊断为急性胆囊炎, 查: 体胖, 面部潮红, 喜食辛辣, 舌红苔黄燥,
脉弦滑有力, 大便3日未解, 小便黄赤, 口苦呕逆, 不欲食, 腹满痛。 证属: 少
阳未解, 阳明里实; 治宜疏泄肝胆, 清除腑热, 予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 黄芩、
枳实、 元胡、 大黄各15克, 半夏、 生姜各lO克, 一剂, 水煎分2次服。 第一煎
药服后排气欲便, 即时胁痛及头痛减轻, 呕恶缓解; 间隔2小时后, 第2煎药服
后, 泻下浠水便半痰盂, 矢气, 胁痛轻微, 头汗止。
本案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证, 病位不全在肠胃, 肖师认为用大柴胡汤乃是引
少阳之邪从阳明而解, 正如《伤寒论翼》 所说: 大柴胡为少阳气分之下药……下
少阳无形之邪 。 肠胃为海, 如海之广阔, 无所不归, 少阳之邪亦然, 邪由川入海,
下之自去最终大便泻下, 达到双解少阳阳明之邪。
在六经为川, 肠胃为海 理论指导下的下法运用也有一定的适应症。 肖师认
为须满足两点: 首先, 病邪必须有下行的趋势, 必须符合《内经》 其下者, 引而
竭之 之理; 其二, 必须有有形实邪结聚, 且疾病为邪实所引起。 只有满足这两点
才能保证理论的正确运用。
以上简要介绍了肖教授对‘‘六经为川, 肠胃为海 的理论的认识。 管见所及,
非肖师见解之全貌。 不足之处, 当责之于笔者。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