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三足鼎立,或鼎足而立,说到鼎,关于他的成语还真不少,什么钟鸣鼎食、力能扛鼎、一言九鼎、鼎鼎大名等等,鼎究竟是什么东西,何以在古人的生活中如此重要呢?下面咱们就来说说这个鼎字。
鼎的字形演变是这样的:
甲骨文是一个有耳容器,下有装饰过的两脚。金文最形象,下为三脚,正为鼎的象形。
如今鼎恐怕只能在博物馆和一些雕塑中看到。然而种种看似陌生的东西,与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其实,古代的鼎就相当于今天的锅。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1万年左右,人类发明了陶器。陶器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发明,对于人类的意义而言,不亚于用火。
自从有了陶器,人们就可以贮藏粮食、汲水、贮水,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用来蒸煮食物。比起用火直接烧烤食物,这是人类饮食方式的巨大进步。毫不夸张的说,陶器的出现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促成了贫富阶级分化,推动了国家的形成。
记得收藏大家马未都先生说过,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容器史。房子是固定的容器,汽车(飞机)是移动的容器。陶器发明之初,人们就把类似碗、罐之类的陶器,注入水,放进食物同煮,这就是鼎沸一词的来历。但是由于陶器底部呈球形,很容易倾倒。
或许有人会问,为何陶器不做成方形?实际上,方的概念起源很晚,或许与自然界中天然的东西大都是圆形或弧线形有关。人们就在陶器(既然做饭用,就称炊器)底部垫上三块石头,把炊器支起来,这样炊器既不会倾倒,还可以在下面放些柴禾加热。后来,人们干脆在炊器底部粘上三只脚,这样就省去了垫石头的麻烦。不过,最初这三只脚是空心的,目的是增大受热的面积,这种器物称之为鬲,其形体特点是大腹袋足。这鬲就是鼎的原型。
当然鼎除了作为炊器之外,还作食器。里面盛上羹汤等,故有列鼎而食,或钟鸣鼎食之家的说法,用来指豪门的奢华生活。
随着青铜时代的到来,鼎逐渐由实用性的炊器(食器)演变为祭祀祖先的礼器。早期的鼎为圆形,后来发展为方形,失掉了实用性,凸显出鼎的纯祭祀形式。
特别是商代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鼎体呈长方形,四个柱形足,重达832多千克。传说,夏禹时铸九鼎,来代表天下九州。至此,鼎成为国之重器,一跃成为国家权力的象征。故定都被称为定鼎。同时,由于身份的不同,拥有鼎的数量也不同。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所以,鼎是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
我们知道,在新时期时代时期时出现了那么多火塘用来取暖做饭,火塘就是在地面挖个圆坑或瓢形坑,里面添加柴草,上面放上三足鼎烹饪。后来,出现了高脚灶,可以直接在上面放炊具。鼎之类的三足鼎炊器的三足没有用了,就逐渐变回为圆底的样子,称之为釜,就是项羽破釜沉舟中的釜,就是今天用的铁锅。
问鼎一词经常被人们使用,这说的是楚庄王欲争霸中原的故事。春秋时楚庄王讨伐陆浑之戎,陈兵于洛水,向周王示威。周王当时派大夫王孙满前去慰问。楚王就问周鼎的大小和轻重,意欲夺取天下。王孙满回答说在德不在鼎,周朝虽然衰败了,但气数还未尽,鼎的大小不是您能问的。言下之意是说,周王还是天子,是天下的共主。若楚王一意孤行,势必会引起诸侯的反对。楚王考虑到自己还没有强大到与天下诸侯抗衡的地步,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就撤兵走人了。问鼎,意为图谋夺取政权,也用于体育比赛意欲夺冠。
下面,我们再说一个与鼎有关的典故:染指。说的是晋国有一个王族子弟,叫公子宋。这人有个特异功能,就是只要该有口福了,食指就有不由自主动起来。这天,公子宋和子家一同郑灵公。忽然,公子宋的食指动了起来,公子宋对子家说,瞧好吧,今个儿准有好吃的。果然,楚国有人献给郑灵公一只大甲鱼,恰好厨师正在宰杀这只甲鱼,两人会心的笑了。郑灵公问两人笑什么。子家就把刚才发生的事告诉了灵公。郑灵公故意刁难公子宋,等到厨师把甲鱼汤端上来的时候,偏偏不给公子宋吃。公子宋恼怒之下,把食指伸进盛有甲鱼羹汤的鼎里蘸了一下放到嘴里尝了尝味道,大摇大摆的扬长而去。看到子家藐视自己的权威,郑灵公很生气,要杀公子宋,结果公子宋先下手为强,联合子家,派人暗杀了郑灵公。一只甲鱼,闹得郑国动荡不安。染指,比喻插手不当参与的事情。
鼎的词义发展脉络如下图
本义指古代的食器,因鼎有三足引申为三方并立。因鼎用于祭祀,地位重要,引申为宝器,又引申为王位。又可引申为显赫,王位的更替以鼎归新王为标志,故引申出变革之义。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