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孩子就知道有个字叫班,因为进了幼儿园就开始分大小班。但提到这个字,大多数人脑海中基本上只有班级、班长、上班等几个词语,有些人或许还知道班师回朝的班也是这个,但极少数知道他还是个姓氏,再进一步知道他还有点历史故事的估计也就更寥寥无几了!
不过大家不知道也不足为奇,毕竟班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35位,在中华民族数千个姓氏中既不靠前,也没拖尾,典型的路人脸、大众脸。
班姓起源众说不一,说出自芈姓、子姓、姬姓的都有,但不管是哪个,都有个特点:贵族姓、小众姓。班氏还有一部分是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他们被朝廷铁拳说服,汉化改用了汉姓,估摸着选来选去,感觉班姓比较少人用,易于日后区分敌我,以便再聚起来干大事,就选用了班姓。不过这些都难以考证,姑且暂置一旁。
就来说说班氏的历史小故事。班氏一族就如同中国历史长河中翻滚的一粒金子,发过一闪而过的耀眼光芒,很快就被湮没,不过这个闪光却足以在中华千秋史册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班氏极盛于两汉魏晋,以班彪一家尤为突出,一门四杰,出了他和班固、班超、班昭四位大名人。
① 班彪
班彪一家据查是楚国功勋令尹(宰相)子文的后人,就是前面说的源于芈姓(跟前几年大火的《芈月传》中的楚国公一个祖先),班彪的爷爷班况在汉武帝时期打过匈奴,立过战功,当过越骑校尉(相当于现在的军长或师长),不过史书上着墨不多。但班况有个相当出名的女儿--班婕妤。
班婕妤本名不叫婕妤,婕妤是入宫后皇帝的封赐(类似贵妃、昭仪、才人之类)。班婕妤秀外慧中,不仅人长得漂亮,还是位出类拔萃的大才女,早期深得皇帝宠幸和太后欣赏,太后甚至把她比作曾辅佐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的樊姬(这里不得不提一下,那时在内辅佐楚庄王的是樊姬,在外辅佐的就是班婕妤的祖先——令尹子文)。
但是汉成帝差了楚庄王十万八千里,而有得操又贤淑的班婕妤,终究没能敌得过长袖善舞的赵婕妤(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淫惑皇帝的代表性人物——赵飞燕,初入宫时也是被封婕妤),古代妇德的楷模最终败于毫无底线的荡妇,贤德的班婕妤被排挤到深宫,郁郁而终,只留下了一番佳话和三篇佳作!
班彪自幼聪慧,少时就随其兄游学四方,其学博才高广为流传。不过他二十来岁正处于西汉末年,当时正逢王莽篡汉,作为一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只能依附于当时的军阀,他先投隗嚣,但与隗嚣意见不合,又愤而投靠窦融。大了班彪近20岁的窦融倒是很器重班彪,干啥事都会征求班彪意见,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称帝后,窦荣归汉,保不齐就是他撺掇的。
进入东汉时期,班彪身体已经大不如前,虽然皇帝多次想重用他,让他去徐州等地任职,但他志不在此,也就没认真打过卡、上过班,而是把精力都用到了修史上,先后写了《前史略论》《史记后传》等,为后面他儿子编《汉书》打下了根基。
现在搞文学创作都有即时回报,也能发家致富,一些作家尤其是网络作家靠一部书就能富甲一方,搞公众号、头条的大牛也靠文字实现了财务自由。不过汉朝那个年代,著书基本无法变现,加上班彪之前也没好好当过官、揩过油,到老了也没攒下几个钱,后面就苦了老婆孩子。
② 班固
班彪去世后,23岁的长子班固在洛阳没找到工作,生存不下去(京都向来房租、物价比较高)就带着老母亲和弟弟、妹妹回了老家陕西扶风,回去之后是边种地边继承他老爸的遗志,继续修史,为此还落了个私修国史的罪名,这玩意在当时是要被杀头的(皇家怕刁民给他们画小圈圈,把糗事抖搂给后世)。幸好班家还有个有勇有谋、口才一流的班超,他快马加鞭跑洛阳告御状为哥哥申冤,也就是这个御状成就了班氏,成为了班氏一族命运的转折点。
汉明帝风格有点像雍正,对官吏十分苛刻,对老百姓却比较宽仁。这是当时的百姓之福,更是班氏之幸,因为,班超竟然以平民身份得到了汉明帝的接见!班超见了汉明帝,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把他爸和他哥如何苦熬几十年修史的经历作了哭诉,并表达了他们家继续为汉家王朝歌功颂德的强烈意愿,使汉明帝为之动容!
汉明帝迅速让人把班固的手稿拿来看个究竟,这一看不得了,他被班固的才气震撼了(班超除了编史,还是汉赋四大家之一,大家对这个四大家可能不咋了解,但提起一个人应该就知道其分量了,司马相如就是这四大家之一,班固和他齐名),不光没杀班固的头,还把他收入内宫赏了个差事,让其去搜罗他老爹光武帝的光辉事迹,编纂《世祖本纪》(汉明帝应该是对他老爹佩服的五体投地,造就了一个历史小巧合:西汉的第二位皇帝是萧规曹随,东汉的第二位皇帝搞了个一切遵奉光武制度)。
有了新工作,班家一大家子又搬回了京都洛阳,班固自此开始书虫生涯。到班固50岁的时候,前后历时25年,终于在知命之年完成了父子两代人夙愿,基本编成史学巨著--《汉书》。
《汉书》从刘邦写到了王莽,记录了整个西汉王朝和王莽篡汉230年的兴衰史。西汉王朝是中华民族最为显赫的时期,西汉一朝北击匈奴、攻灭南越、西服戎羌、东征朝鲜,国威远扬!读《汉书》,即可领略汉高祖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豪情壮志,感受卫青、霍去病开疆扩土的英雄气概,感慨项羽、李广怆然陨落的苍凉悲壮!
而,一句汉军威武,又激荡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唤醒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复兴伟梦!
班固虽著成《汉书》,但在仕途上一直进展不大,虽时常面圣,但一直没能博得理想的官职。加上,与《汉书》中诸多不世英雄相伴几十年,他肯定不会满足于当时的状况,于是开始筹划弃文从武以建功立业、博取功名。于是58岁的班固投靠窦宪(班彪跟随的窦融的曾孙)踏上了北征匈奴之路,窦宪大军前后跟北单于打了两次大仗,均大获全胜,打的北单于遁逃,不知去向(经查,北单于往西跑到了黑海和多瑙河一带,又跟哥特人合伙,一块灭了一脸懵逼的罗马帝国,多么的无辜、无奈、无语)。
不过虽然取得了大胜,班固并没有享啥福,因为班师回朝后不久,窦宪密谋叛乱事发,班固受株连,不久便死于狱中,终年61岁。
③ 班超
回头来说说班超。前面讲了班超告御状的事,这事过了没多久,30岁的他就跟着哥哥回洛阳安了家。不过不知道当时是兄弟俩分了家,还是班固工资确实不高,班超要靠给官府抄写文书来维持生计,后来班固又托皇帝的关系给他找了个掌管奏章和文书的差事,但没干多长时间,就犯错被免了。
直到41岁的时候,他才算是找到了他的真正宿命。刚过不惑之年的班超跟随窦固(班彪跟随的窦融的侄子,班窦两家正儿八经算得上铁板世交了)西出攻打北匈奴,因作战骁勇,颇受窦固赏识,后派其出使西域,从此开始了他传奇魔幻的外交官生涯(确切说,应该是挂着外交官头衔的军事家)。
班超在西域深耕三十年,纵横捭阖玩的是炉火纯青,几乎凭一己之力平定五十余国,将西域从匈奴手中抢夺回来。正是因为西域的稳定,形成了东汉与匈奴、大月氏等强国的缓冲带,有效阻止了匈奴对东汉核心区域的骚扰,为东汉难得一现的明章之治打下了一定基础,也为中国的版图成型和民族团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来罗列一下他神话般的战绩:
1.以36人袭杀北匈奴使团一二百人,降服鄯善国(原来的楼兰)。
2.诱杀于阗国巫师,威服于阗国。
经此两事,西域众小国都纷纷遣王子到洛阳入质归降,王莽篡汉后间断了六十余年的丝绸之路重新开通。
3.兵戈未动赶走疏勒王兜题、立忠为疏勒王,解除疏勒之祸。之后又平定疏勒国内叛乱、击破尉头国,使疏勒再次安定。
4.率领疏勒等国士兵一万多人攻破姑墨国,孤立乌兹国。
这里要多说一句的是,完成以上操作,班超可供指挥的汉家男儿仅有他最早带来的使团36人。
5.率兵一千余人斩杀疏勒叛军一千多人(朝廷派了一千人增援,到这时,班超的汉朝部队终于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虽然这一千人大多是罪犯、流氓)。
6.将计就计,斩杀叛变的原疏勒王忠。
7.调发于阗等国士兵二万多人与莎车国、龟兹国5万人对劈,用巧计攻破莎车大本营,斩杀五千余人,莎车国投降。
8.领着数量不多且反复无常的属国兵,勇破鼎盛时期的大月氏国七万人的进攻,促使大月氏认罪并与东汉修好。
9.调发龟兹、鄯善等八国部队共七万人进攻焉耆、危须、尉犁,设计擒杀焉耆、尉犁国王。至此,西域五十多个国家都归附了东汉王朝。
完成西域统一大业时,班超已是白发苍苍、将至古稀之人。此时,他早已获封定远侯,功成名就,实现了立功西域的远大理想、抱负,实现了年轻时吹的牛逼(大家可以查查投笔从戎的典故)。此刻,他最大的愿望是衣锦还乡、叶落归根,返乡后没过多久,旧病复发去世,享年71岁。
值得补充的是,班超去世后,其继任者任尚既无班超之才、又无班超之志,不再实施班超以夷制夷的战略构想,之后不久,西域诸国再次造反,丝绸之路再度断绝,班超创下的基业毁于一旦。好在,班氏后继有人,他的小儿子班勇受命重返西域,复联车师、平定六国、驱逐匈奴,再度打通了丝绸之路。
班超之伟大,在于他身上那种刻在骨子里的寻求立功域外的勇武、进取精神,他一个人凭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坚毅和智慧,克服种种困境,以一己之力为国家开拓了大片疆土!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同汉武大帝、卫青、霍去病等一样的汉家男儿的血性和气概!
当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外随时可能爆发,需要中华儿女们重拾班超精神,重燃汉家男儿血性!
④ 班昭
所谓虎父无犬子,基因传承在班彪一族得到了完美验证。班彪、班固、班昭都才赋禀异,文学造诣颇深,就连以武功著称的班超也有相当深厚的文学修养。
班昭是家中小妹,自幼受父兄熏陶,接受了正统、系统的儒学教育,使其博学才广。前面提到班固基本著成《汉书》,就是因为《汉书》中的八\"表\"和\"天文志\"还没完稿,班固就死于狱中。班固去世后,由于其所著《汉书》是鸿篇巨著,引经据典于常人难以触及的、数量众多的皇家史料,有的篇章更是是艰涩生僻、拗口难懂,很多鸿学大儒甚至都读不懂,更不用说去续写。
汉和帝将当朝捋了个遍,竟找不出一个可堪续写《汉书》大任之人。得知班昭贤才,又曾随其兄参与过《汉书》编著,一道圣旨令班昭扛起了续写《汉书》的大梁。而这,又何尝不是其所愿,她清楚《汉书》对父兄的意义,也就毕其所能去完成父兄未竟之志。女子修史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也就仅此一例,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后来,汉和帝还让她教授后宫嫔妃天文、历史、伦理道德等等,她也就被尊称为曹大家(她老公姓曹)。除此之外, 每逢各地贡献珍贵稀奇物品,汉和帝还叫她作赋赞扬(凭这一点,她和司马相如又有些相像)。
再后来,历史上有名的邓太后临朝听政,仍把班昭像老师一样看待,经常向她问计问策。班昭也就常伴邓太后左右,尽心辅佐,对当时的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作出了一定贡献。女官参与朝政在封建王朝中也有那么几个,但大家耳熟能详的多是褒贬不一,善终的更是没有几个。
班昭将近花甲之年,邓太后感佩她的辅佐,封其子为关内侯。她去世后,邓太后亲自素服举哀,并派使者监办班昭的丧事,能有这种殊荣的女人史上又有几人!
班彪一门四杰,历史上相似的还有三苏、三曹、四谢,他们都流芳千年,为世人所敬仰!
班彪之后,班姓趋于没落,虽偶有闪光之人,但成就远不及这四杰!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