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记者 张玫
时报讯 祝大家春天快乐!前日,南山路的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当主持人说完这句赏心悦目的结束语时,大家欢快地奔上二楼,一堵王公懿老师创作的巨大的粉色樱花墙就这样映入眼帘。粉嫩的颜色,似乎一扫前几天阴雨的心情。
在这场西湖志:王公懿、严善錞作品展中,将展出两位先生有关西湖的作品,涵盖了10多年前的版画,以及部分新作,在宣纸、绢、铜版、雁皮纸、木版上,徐徐展开一张张柳、桃、石、荷、雪、桥、树、山、影、湖的画卷。
王公懿老师自上世纪70年代末离开北京天津,来到杭州学习工作和生活。1980年毕业留校任教,随后辗转欧美,从我们熟知的《秋瑾组画》到今天的西湖数景,可以看到,她的创作由最初的面对社会的悲愤疾呼而返回内心的自省,不再拘束于单一的画种,将艺术变成为自身修炼的日课。
严善錞先生出生在杭州,是上世纪70年代末学院开放以来第一批毕业的艺术家。近10年来,一直着力于通过蚀刻版画与综合材料绘画描绘西湖,自成一套古雅、清静与温润的创作语言。
王公懿老师当年以一套《秋瑾组画》名冠中国。后来她以奔放的个性行走天涯,创作了浩瀚的作品。2010年她在我们美术馆举办的个展,从大型装置到水墨绘画,表现出水墨的伟大诗意。中国美院院长许江评价说。而另一位严善錞先生,许江表示他虽以艺术评论著称,但从未放弃过版画。他以观察水墨变化一样的眼光观察铜版版画,这是一种绵长的爱,和抽丝剥茧的细微体验。
在许江看来,西湖,不仅是一片湖山,也是江南美学的一个标志。严善錞先生的作品,我想形容‘色之空濛’,王公懿老师的,则是‘光之潋滟’。但我又不能这样把他们定格。许江笑着说,因为他们的作品,画的是西湖美的无常。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两位美院老校友都不约而同地向母校捐赠自己的作品。王公懿老师将把她当年在美院读研究生时的成名作《秋瑾组画》8幅原版以及参展的一幅作品捐给母校。中国美院副院长王赞透露。而严善錞先生则把这次参展的180余幅作品,全部捐赠给中国美院,供版画系学生学习。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