嫲嫲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17个月大的女儿小乖睡在我的右边,我们离得非常近。她怀里抱着个猪猪公仔,小腿搁在我的肚子上,头歪到一边。我静静地守护在她身边,不敢翻动身子,不敢大声呼吸,生怕惊扰了她的甜梦。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奶奶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奶奶过来,喊句:组惹(怎么了)?妹妹。小乖就安静了。
说来也是我这个做妈妈的失败,我从来没有一次成功哄她入睡过,睡觉前她一定要抱着奶瓶,一定要抱着猪猪,一定要抱着小被单……明明躺下了,又坐起来打蚊子。小手这里拍拍,那里拍拍,还摊开手掌让我看她打到的蚊子,好像她手上真有蚊子似的,然后笑得东倒西歪,咯咯的笑声引来奶奶,又玩闹一会。折腾好久,第二天要早起上班的我最后苦不堪言骂她几句:再不睡觉妈妈不要你了,你走。她嘴巴一瘪,哭喊着嫲嫲,阿嫲嫲。然后扑向奶奶怀里,各种委屈撒娇。我伸手抱她,哼一声将我的手拍开,头歪在奶奶脖子上,好不傲娇。奶奶抱着她,轻轻拍她的背,满眼都是怜爱。给她放儿歌,一起学猫叫,学老虎叫……给她念客家童谣:哦哦训(睡),旯(逛)田圳,旯到两角(杯)米,转(回)去喂鸡仔。磨谷、锤茶,淘米、煮茶,煮茶,烧锅……奶奶温柔的声音伴着她入梦。半夜梦中醒来没有看到奶奶,又要哭喊。
小乖很早就学会了走路,说话却很迟。什么都听得懂,就是不说。但是她能清楚地分清妈妈和嫲嫲的区别,从来没有叫错过。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爷爷复工推迟了一个月,复工时,奶奶要一起去深圳几天,深圳外来人口多,感染的人数也是比较多的,大家商量着暂时将小乖留在我们身边。小乖听懂了,亦步亦趋地跟着奶奶,直到爷爷奶奶拖着行李箱,她终于意识到不肯带她一起了。放声大哭,抱着奶奶的腿,索抱抱。最后强行把她撇下,爷爷奶奶走到地下车库,电话里传来小乖声嘶力竭的哭声,边哭边吐。心疼得不得了,戚戚然折返回来,最后决定带她一起走。她终于破涕为笑。
我脑海中一直回想小乖声嘶力竭哭得那么无助,哭到失声,哭到吐的样子,心里很理解这种难过。在她的成长过程中,除了嫲嫲之外,家里每个人都要上班,都会长时间或者短时间离开她,但是嫲嫲不会,一直在身边,只有奶奶才能够给予她足够多的安全感。
想起小乖刚刚出生那会,整个月子里,都是婆婆在照顾我们母女。怕我得月子病,用艾叶姜叶煮水给我冲凉;用姜煲娘酒给我喝,祛风驱寒;担心小乖有胎毒,用金银花煮水给她冲凉;用鸡蛋衣烧成灰涂抹在小乖的肚脐眼,预防发炎;将长裤倒挂着蚊帐上,说可以调整宝宝睡眠,晚上好睡。
小乖还没满月,恰逢隔壁装修。小乖总是被电钻声吓醒,夜里时不时突然惊哭。婆婆在床头设香案,抱着小乖跪拜,嘴里念念有词:日贪乖,夜贪眠,床公床母,保佑我家妹妹乖乖睡乖乖聊。婆婆一整天忙忙碌碌,忙着鼓捣这鼓捣那,忙着洗衣做饭,忙着做家务,忙着给小乖冲凉换尿裤……
小乖的成长,婆婆付出了太多心血和爱。
小乖也长得越来越像婆婆。她两手叉腰扭着小屁股跳广场舞的样子,端着脸盘搓洗衣服的样子,拿着拖把来来回回拖地的样子,拧干抹布细细擦桌子的样子,干杯喝完杯中水仰头大笑的样子……全是婆婆的样子。我仿佛看见一个小家婆一本正经地做家务。
记得以前饭后我主动洗碗,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是晚辈,分担家务是应该的。现在我主动洗碗,是我从小乖身上我看到了婆婆辛苦操劳的影子,开始体谅婆婆的辛苦。我感觉自己洗的是同一个碗,又不是同一个碗。
吃饭时,小乖一定要坐在奶奶旁边的凳子上。奶奶咳嗽,小乖抬起小手轻轻拍她的背,然后侧过脸看奶奶好点没有。那个场景,温暖人心。
我亲爱的小女孩,很庆幸你知道嫲嫲的好,和嫲嫲亲。妈妈也有嫲嫲,妈妈嫲嫲的故事,我细细讲给你听。在我还是小女孩的那个年代,我也曾像你一样,跟在嫲嫲身边。她喂猪的时候我就舀猪食倒进猪槽,倒得满地都是;她挑水的时候,就用小袋子装两小袋水,给我一根竹竿让我有模有样地挑回厨房,厨房总被我倒腾得湿漉漉;她去种菜,会给我一把小锄头,我学着她的样子翻土,锄坏了多少小菜苗……路人笑,别把小女孩宠坏了啊。我的嫲嫲就笑,菜刀往下切(客家方言切与疼爱的疼同音),爱往下走……我不关心菜刀怎么切,我只知道嫲嫲疼我。
我一直很怀念,怀念那时候朴素的日子,怀念陋室里简单的装饰,怀念灶膛里毕毕剥剥燃烧着的松香,怀念那涂着红色油漆的小木窗,怀念我的嫲嫲,她步履蹒跚,像一艘鼓满风的船,摇摇晃晃驶向彼岸。
嫲嫲这个词现在不怎么用了,那声亲切的称呼被阿婆,被奶奶取代。我以为我的奶奶是最后几个被叫做嫲嫲的人当中的一个,我以为这对语言的多样性而言会是个相当沉重的打击,我觉得很难过。
直到我做了妈妈,直到我的孩子对着她的奶奶喊嫲嫲,那些从前的时光被重新定义,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东西会一直延续。正如我的嫲嫲曾经说过的那样,菜刀往下切,爱往下走……
(请勿微信投稿!文棚以散文为主的共享平台,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和欣赏、交流。写手栏目面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写手栏目发表的稿件,当月阅读量达到1万次,编辑部打赏50元;达到2万次,编辑部打赏100元;达到3万次,编辑部打赏150元。请一投一稿, 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文责自负。非签约作家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账号。)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张鹏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