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文棚
世间安得双全法(随笔)
六月,一场洪灾近在咫尺。
刹那间,大量的灾区讯息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每天都有人呼救,有人营救……听见老人没了,心好痛,辛苦一辈子的老人家,晚年却遭遇不测;听见小孩子没了,心好痛,祖国的花朵还没有开始张开花瓣迎接露珠儿就枯萎了;听见大人没了,心好痛,上有老下有小就这样一去不复还了……在灾难面前,我总是词穷,不知道说什么。只好默默祈祷:愿洪水早日褪去,愿灾民平安,愿一切安好!
洪水无情人有情。全市上下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家园保卫战。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画面让我肃然起敬。报纸上有这样几句话:在连平县内莞镇受灾最严重的莞中村,村民周育诚在返回家中的路上看到邻居被困,救下邻居后,返回家中时,爷爷却被无情的洪水夺去了生命。记者见到周育诚时,他和村民一起开展灾后复产工作。五味杂陈的他,拒绝了记者的采访。报纸上没有出现周育诚的图片,因为其拒绝采访也没有更多的内容。可是就是这么短短的几句话,却引起一阵唏嘘。
有人说他傻,自己亲人不救,救别人;有人说他伟大,可歌可泣。而当事人周育诚拒绝采访,选择沉默。
当时的他肯定是处于两难的境地。人无法准确地预知未来。洪水是凶猛的。家里被困了,这些他都是知道的。人心总是肉做的。爷爷是生命,被困的邻居又何尝不是生命。更何况这条生命就在他的眼前被困。此情此景,他唯一能做的就只有尽快解救邻居,然后赶回家救爷爷。只可惜,天不遂人愿,给他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人们不应该苛责他。他在危难之时返家救人,不管救的是爷爷还是邻居。他勇气可嘉,释放着人性的光辉和正能量。正如在当地洪灾最严重时,抵达灾区救灾的武警官兵们一样,谁家里没点事呢?但是他们职责所在,义不容辞。
灾难面前,人人都是受难者,也都是平等的。我们值得庆幸的是,周育诚救了一个离他最近的人。大浪滔天,虽然离家很近了,但是谁又能保证他放弃邻居赶回家中又一定能救到爷爷呢?
曾经一个寓言:有只驴子好几天没吃饭了,肚子饿到不行。结果主人拿了两捆看起来一样多、一样鲜美的草料放在驴子的眼前。这头驴一下子难以决定该吃哪一边好,犹豫了好久,就在犹豫中活活饿死了!在两难的境地中,什么样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在当时的情形下,周育诚做了最应该做的事,救了一个近在眼前的人。这就够了。
人生有很多的两难选择,而且每个选择都不会尽善尽美。由张翎小说《余震》改编的电影《唐山大地震》里有个情节,唐山大地震发生时,主人公一家四口,父亲当场被压死,一对五岁的双胞胎小姐弟,被压在水泥板的两端,母亲大声哭喊,救援人员到来后,为难地说:现在的情况很棘手,水泥板处于连动状态,不管撬开哪一端,另一端的小孩就会被压死。
救援人员要母亲选择救哪一个?
残忍的两难选择。
母亲僵在了那里。
但地震现场需要救援的伤员很多,时间就是生命。救援人员准备走,母亲吓得跪了下来,抱住他们的腿,她哭喊道:救……弟弟。
意识清醒但不能开口说话的五岁小姐姐流泪了。她最终幸免于难,家人都不知道。后来,母亲给自己的女儿下跪,为当年自己的那个选择。
这么多年来,母亲每天都给已经死了的女儿供奉一个震前承诺的西红柿,每年,都给她买和弟弟一模一样的书包和书。
震后的日日夜夜,对这对母女来说,都是余震。
灾难后的许多日子,对周育诚来说何尝不是余难?都说百善孝为先,想起爷爷该是怎样的心情?子欲养而亲不待,他五味杂陈,窗外的明月会懂得吧?这世界没有感同身受,没有经历过的人没有资格批判他什么。恨只恨,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往后余生,愿周育诚依旧善良美好,内心安宁,做一个快乐的人,被岁月温柔以待,平安百岁。
(文棚是一个以散文为主的共享平台,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外地来稿不论公开发表与否,皆有可能采用。凡当月阅读量达6500次,编辑部打赏100元/篇。请一稿一投。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非签约作家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账号。)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蓝运良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