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汝州怯庄的村民90%以上都姓怯(kǎi),2006年,怯姓被《大河报》评为河南十大罕见姓氏,有人说怯姓是蒙古后裔。第一次听说汝州有怯姓蒙古族同胞时,立刻引起兴奋并高度关注,他们很有可能是元朝皇室怯薛军(禁卫军)的后代。因为他们居住的位置,正好位于南阳王姓蒙古先祖到南阳的路线上,他们是保护成吉思汗后裔元朝皇室人员南阳王姓先祖们一起行走的,但不知何原因,他们留在汝州。
作为姓氏,怯确实不常见,除了怯庄村人,几乎所有初见这一姓氏的人,都要将其读作qiè。望字生义,很多人对怯字的印象并不好,似乎它代表的就是怯懦、怯弱、胆怯等等,鉴于此,一些怯氏后人还生出了改姓的想法,有村民干脆让孩子随母姓。怯氏缘于汝州市汝南街道的怯庄村,该村共有常住人口1500余人,其中怯姓人口占90%以上。此外,还零星分散于平顶山、台湾等地。
虽然在字典中没有找到怯(kǎi)的读音,但在《辞海》中,却有这样一条关于怯绿连河的注释。怯绿连河,曾被称为客鲁涟河、克鲁连河、怯绿怜河、曲烈儿河等,今称作克鲁伦河,皆为同音异译。《元史》称之为怯绿鳞河,自清代起称为克鲁伦河。克鲁伦河是额尔克纳河的支流,发源于蒙古国肯特山东部,上游位于蒙古国境内,中游位于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流入我国境内,向东北进入呼伦湖的西南部。怯绿连河流域在古时曾是优良的牧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铁木真就是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怯氏后人据此认为,怯姓或起源于怯绿连河,因此将其作为怯姓为蒙古后裔的根据之一。
怯虽然并非多音字,在字典中也只有qiè这一个读音。但有学者考证认为,怯克或为通假字,在老汝州人的发音中,克的读音也是kǎi,这一读音收录在汝州文化名人陈建国主编的《汝州方言》中。另有传说,古时曾有一位姓怯的将军,骁勇善战,勇猛非常。但皇帝对他的姓氏却很有意见,说这个字读qiè,两军对垒,战旗一竖,别人先看到一个硕大的怯字,容易打击我方将士士气,长敌人志气。因此,当即下令,将这一字音改为kǎi,取旗开得胜、凯旋之意,与克的一个释义相同。关于让怯姓将军姓氏改音的传闻不只这一条,有传闻说这皇帝是忽必烈,也有传闻说是一名叫怯的不花的将军,但内容都差不多,觉得怯字念qiè上战场不吉,因此将其读为kǎi。
2013年与怯氏后人怯新现主持编著了《怯家庄怯氏家族》,编著期间,王中水据怯庄怯家老坟墓碑文考证,怯氏族人是在明初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广济寺迁居而来。怯氏三兄弟在移民人流中,长途跋涉,受尽折磨,最后经官府指派,到了汝河南岸。那时的汝河南岸,尚为一片荒芜之地,三兄弟搭草棚为家,挖土坑当炉灶,勉强落脚于此。白天,开荒造田,晚上面北而坐,思念故乡。因家谱失传、碑记无存,始祖兄弟三人名字无考,只是考证出其兄弟三人只有一个支派繁衍至今,即八世祖怯旭杰与孙氏所生六子。而这六子有三子不知去往何方,如今怯氏家族的三大支派均为其余三子后裔。即长门太运、二门迅然、三门莹然。繁衍至今,已有24代,人口逾千万。
《怯家庄怯氏家族》中有《兄弟三人迁汝郡》诗一首:
晋北沙漠生故园,祖辈耕读乐余年。
明初洪武迁民诏,离乡背井别家园。
怯姓兄弟共三人,始发沙漠到河南。
阴历九月天渐冷,可怜身上衣正单。
押官声声催逼,迢途茫茫日如年。
一日难行百里路,风餐露宿受饥寒。
旬余到达南阳府,交归汝州管束严格。
汝城东关迁散处,手指方向汝河南。
暂搭草棚挖坑灶,西北风起灶烟寒。
田地荒芜汗水垦,春耕夏耘盼丰年。
所幸三年不纳粮,才使仓囤有余棉。
虽说置产又立业,心中依旧是故园。
故园依稀别时貌,更有沙漠记心间。
岁月黄土催人老,后辈子孙代代传。
问我故乡在何处,晋北沙漠是家园。
不过,这一说法只是证实汝南怯氏先人在明洪武年间迁居至此,却没有考证出怯氏先人在迁居前的姓氏由来。据史料载,明初山西洪洞县人口众多,根据官府制定的移民政策,所有移民的百姓均须到洪洞县大槐树下办理移民手续,因此这一地区成为移民的核心区,或者也可以说是中转站。不少被迫迁徙的百姓在这里离开家园,来到饱经战乱之苦的中原腹地。这次移民历时半个世纪之久,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罕见的。
《明太祖实录》卷66记载,洪武二年迁沙漠遣民32800余户屯田河南。自洪武三年至四年六月,又从这一地区迁民三次,除第一次没有户口记载外,后二次史载迁民86774户,涉及18个省,500个县,881个姓氏,其中并没有怯姓。根据《明史》《明实录》《日知录之余》等史料记录,移民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2217个县,其中河南有123个县市,汝州包含在内。在那个饱受战乱之苦,可以说是赤地千里的当下,移民让河南迅速休养生息,恢复生机。
据资料显示,中原一带,尤其是河南、山东等地,一半以上的村庄都是在明代建立的,大多数的村庄留存的家谱、墓碑及口头传承中,都笼统地说先祖来自洪洞县。因此,有后人大胆猜测,怯氏先人在迁徙之前或许并不姓怯,只是到了迁徙地后,思念故土,才以家乡为姓。
而说到家乡,就不能不提绿连河。
作为一个只有千余人的小众姓氏,怯氏族人主要分布在汝州市汝南街道的怯庄社区。2006年,《大河报》组织了一场名为推荐河南最罕见的姓氏主题活动,该活动本着人口较少、有姓氏渊源、姓氏用字非冷僻字、确有其人等几个原则,将揣、豁、歹、漫、伽、耍、怯、湾、岁、遵等10个姓氏确定为河南十大罕见姓氏,怯氏后人怯富申作为怯姓代表,参加了当年在郑州举办的2006年新百家姓商都大团圆系列活动。
据怯庄社区会计张青霞介绍,怯庄社区作为行政村,截至2020年底,共有1100余户3800余人,下辖4个自然村,分别为戎庄、马庄、桂庄和怯庄。怯庄自然村共有350余户1500余人,其中怯姓居民占比达90%以上。另外,据《石家庄怯氏家族》记载,在台湾的高雄、台中、桃园,广东的深圳、佛山,陕西、新疆、湖北、北京及加拿大等地也有此姓。不过,据考证,这些地方的怯姓人口均为怯庄村民迁过去的。甚至有些地方,一个城市只有一户怯姓人。
除此之外,在平顶山市新城区幸福村,也有一个小怯庄自然村。据传,民国时期有一怯氏后人逃荒至宝丰县滍阳镇,并在此落户。1964年,滍阳地区遭遇洪灾,为彻底治理灾害,国家决定在这一区域规划建设白龟山水库。根据这一规划,包括小怯庄在内的附近几个村庄需要搬迁,已在此定居的怯氏村民借此机会迁回汝州老家。而搬迁后的小怯庄仍按原村名划归平顶山市新城区幸福村管辖。幸福村下辖四个自然村,分别为吴寨、南王庄、北王庄和小怯庄。现村内居民主要为田姓和陈姓,没有怯姓。
在台湾定居的大部分蒋氏后人,主要是建国前后跟随国民党部队过去定居的。而在其他省份定居的怯氏后人,主要是建国后因各种原因散居在当地。怯氏后人多有长寿者,根据《怯家庄怯氏家族》统计,村内寿星就有80余人。村民思想淳朴,为人豪爽,好客善饮。在民族大融合的历程中,其生活习性与汉民无异。若按明初建村算起,怯氏后人在怯庄生活已600余年,繁衍24代。口口相传中,怯氏族人时刻不忘先祖,力所能及时,均尝试着寻根归祖。只是史料浩如烟海,在没有灯塔的瀚海拾遗,能查有实证的实在少之又少。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