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之村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无尘之村

十三村外观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无尘之村

渔夫在临湘黄盖湖捕鱼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一旦开启这瓶香菇酱,我和十三村的缘分就此注定。如同赶赴人生中一次重要的约会,我将要远行千里去造访它。它的存在是一个秘密,我必须一探究竟。

事出偶然。不久前,为了躲避楼上装修制造的噪音,我找到一处僻静之所独居数日,临行时带上了友人相送的一箱香菇酱。一日三餐就酱下饭,吃得倒也很有滋味。

渐渐地,我竟然莫名地钟情于它,对它有了依赖。有一种无形的东西磁铁一样吸引了我,再也坐立不住,于是就有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我就这样来到了十三村。

十三村缘起一段历史佳话。三国时期,黄盖曾屯兵长江沿岸(今湖南临湘)操练水兵。有趣的是,历史在这里出现了分野,真实的记载是,赤壁之战应该归功于黄盖的苦肉计,然民间传言与此相悖,说黄盖下令将种植的大量蔬菜腌制,士兵食用后胃口大开,从而大败曹军。这一说法未免夸大其词,但酱菜作为传统佳肴传承至今,倒是不争的事实。当时黄盖统兵所在地共分为十三个屯,屯村同义,这便是十三村的由来。

十三村有着千百年的历史,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依然还只是一家濒临倒闭的小作坊。但历史必须由人改写,先划上句号,再翻开崭新的一页。

这个人便是李国武。他的出现,既是临危受命,又可谓天降大任,经他接手,一时做得风生水起,继而神话般地屡创佳绩,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准确描述十三村是困难的,仅挂满墙壁的数十项殊荣就令人眼花缭乱。在荣誉的光环照耀下如何保持清醒,考验着李国武和他的企业。我怀着好奇心走进了十三村,也近距离接触了李国武本人,亲眼见证了其与众不同之处。我留意到一些细节,这是我捕捉到的几个镜头,也是十三村的真实写照。

镜头一:花果园

若非厂标明确指引,我们无论如何不敢相信这是生产酱菜的厂家,它掩映在一片花木果树之中,俨然花园或果园。不见烟囱,无废气排放,整个厂区花果飘香,间杂一股特有的酱菜味,淡淡的似有若无,却也挥之不去。

漫步其间,有一种云游揽胜的感觉。不经意地抬头,发现厂房的屋角挂满木盒,原来是人工雀巢,喜欢檐下筑窝的鸟类尽可以据此做它们称心的归宿。

置身在鸟语花香的世界,我想起了一句成语:一尘不染。作为一家没有任何污染的厂区,如此形容十三村并不过分,它其实就是地道的无尘之村,因而被授予了工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AAA级景区的称号。

镜头二:德字碑

生态化的环境只是十三村的外表,一块著名的德字碑才是它的灵魂。这块由56位全国道德模范联手签名的德字碑,赫然竖立在厂区中央,过往的人无不心生敬意。我伫立在碑前,久久凝视雕刻很深的德字,沉醉在立碑者的匠心之中。

石碑取自山中一块天然原石,李国武朴实得就如同石头本身,他把做企业的全部心思凝聚成了一个德字刻于石上。

做企业要有良心。这是他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李国武言出必行,创业初始,他组织了一次打假,将购买的3.5吨假货当众焚烧,以示和假冒伪劣决裂之心;新开发的220大坛豆瓣酱稍不达标,便毫不犹豫全部销毁;为了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他从源头抓起,建立了无公害蔬菜、水上养殖和蛋禽肉类供应基地,并给合作伙伴附加了苛刻的条件,名道德考察期。任何时候,都不忘记以德为本。

十三村的办公楼与德字碑仅一步之遥。李国武的办公室极为简陋,一切陈设都是将就着用。多年以来,他的收入除了用于发展生产,剩余几乎全部用在了慈善公益和救助贫困上。

德字碑如一面明镜光鉴照人,照十三村,也照世人。

镜头三:笑脸墙

在厂房林立的工业园区,这面笑脸墙无疑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它只属于十三村。它的出现,不是为了点缀,而是十三村的另一种缩影。一张张生动的笑脸,鲜花般开满院墙,不曾凋谢。

这是由若干幅照片组合成的图,皆出自李国武之手。李国武酷爱摄影,但奇怪的是,他几乎从不拍景物,而只关注人们开心的表情。他醉心于生活的快乐抑或幸福瞬间,从无数大同小异的笑容中分辨出细微的差别。

我伫立在笑脸墙前,如沐春风,又仿佛听见一阵阵爽朗笑声穿墙而来,不绝于耳。脑子里总是盘旋着李国武这个人,这个笑脸墙的创始者。善良,温暖,明亮,是他内心的底色。

在李国武的心目中,生活就像他镜头前的欢笑一样充满阳光,而所有的愁眉苦脸都可以视而不见。

镜头四:第一坛

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腌菜缸了。

5年前的一天,陶艺大师雍起林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临湘十三村请他制作一只足以容纳千斤酱菜的陶缸。他年事已高,又从未做过如此巨型制品,本来已经婉拒,后来却经不起对方三顾茅庐式的恳求,才应承下来。准确地说,是十三村的精神感染了他。他倾尽晚年的心血,攻克了制胎、烧制等技术难关,最终完成了这件作品——天下第一坛。

在十三村的窖库里,窖藏了近万坛酱菜,它们一字排列,宛如一道地下长城逶迤蜿蜒,长城尽头便是让十三村人引以为豪的镇窖之宝,它高达两米多,落地生根,鹤立鸡群般髙高耸立。从诞生那一天起,它就已经闻名遐迩,许多游人慕名而至,专程来一睹它的芳容。

在人们心目中,它不再仅作为普通酱坛存在,而具有某种象征意义,象征一种精神,一种带领十三村前行的精神。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