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戴记》:《礼运》小笺
刘咸炘 著
有志焉,即安怀之量,大同之境。必由积久而成。为治之初,岂遂能之?所以致之者此志也。
叹鲁即为东周之志。
言天下为公,而重言选贤与能,此即九经尊贤、为政在人之义。下段正君臣、笃父子、睦兄弟、和夫妇,未尝不是。特争此些子,故一切皆差,非勉强不如自然也,岂有不始于勉强者哉。
不独亲亲子子即是恕仁之人门也。仁无私,故为公,公即义,故《注》云:以义理之公,行当然之事。于此可见仁义之合,并可见亲亲子子乃义理之公,一人之私,实天下之大公,非溺爱私情也。此足以发龚定庵论私之旨。
不必藏己,为已是进层,货力为己,以功为己,未尝非恶,弃恶不出也,然皆为己,故为私。先祖注解为进层,真卓见。
礼字至第三段始点出,然上面一切皆非礼不行。选贤与能即在尊贤礼养老立学,故为首义。所以不先出礼字者,此以本原论,道即是礼。
众以为殃,是公道已伸,人心渐合,特未到无所为之境耳,故为小康。
列于鬼神,即祭礼可见。
所重民食丧祭,即夫礼之初、昔者先王两段之义。始诸饮食,食也。养生送死,事鬼神上帝,食丧祭也。
言己正君臣、笃父子、睦兄弟、齐上下、皆于祭而见之。按:此乃感通妙理,故与前谋用是作者迥异,学者细参之。
以嘉魂魄,是谓合莫,《注》所云兼上大中古之意。事死如生,即是从其初之意。
鲁僭郊禘是礼坏之本。礼莫重于祭,祭莫重于郊,天地父母之义也。此而僭之,其余何足观哉。故首叹之,下推论礼失皆由此推出。
大假,诚也。幽国,伪也。僭君、胁君、乱国,皆无君也。君与臣同国,相慢也。制度,安分也。坏法乱纪,天下无所忌也。君臣为谑,不敬也。夫诚、伪、无君、相慢、安分、无忌、不敬,其端多矣,而皆于礼之节见之,故曰礼者所以明微也。
失礼者多矣,而独举天子、诸侯君臣之失礼者,为下政字也。幽国、僭、胁、乱国、同国,是政不治也,此皆篡弑之渐也,君乌能安哉?先陈诸失而后言礼,所以治政安君,真是一叫便醒。
大信小窃,即是僭、胁、同国、乱国之弊。
刑肃俗敝,即是谋用是作。礼既坏,必至于此。至于此,则礼愈坏。
藏身即安君,此亦孔子引诱时君苦衷。然所谓藏身者,即是特立于天地间为完人之义也。故曰:本于天,降于社,降于祖庙、山川、五祀,奉天地鬼神以临民而不有其功,故曰藏身。故礼莫重于祭,参天地,并鬼神,非《易》之所谓大人乎。
天生、地生、父生、师教,均是礼之自然秩叙,而用在于君。以此节看,则知自我观周道以来,皆言君政,似于礼无涉,而实礼之精义也。君相衰而师儒起,此境不复见久矣,故吾夫子慨想而不能已也。此非三代之英而何?
处其所存,玩其所乐,便是大同一节景象。
立于无过,即是藏身,岂特无过,亦且无功。不言无功,正是圣人妙于立言处。故无过当作无功看,否则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不可通矣。不言无功,恐惰君之藉口也。无过是申明藏身之义,恐不知藏身之义而误会也。
君以正用之,先祖云正己以正人,此正字是上几政字之本。政者,正也。
所明所养一节意深甚。极谓君功何必如此。盖以君为参化之首,平治之根,受命两大,责不容辞,上下交迫,将何以应之?此际不可不深图而忽视之也。此岂君之威福哉?正是礼之秩叙,天之命令,立之司牧,礼之大本也。故曰礼达而分定。此一礼字是无心照应,而蛛丝马迹固自显然,细心察之,自知其意。后人瞀昧,必有谓此为助暴君之论者矣。
明人则有过,后世恃察以为明者曷鉴诸,盖不独君为然也。纪文达《槐西杂志》卷四记明恕斋微行一条,足发此义。可知后人千言万语不出圣人范围。
养人不足,子产乘舆济人是也。
爱死患生,便是不必为己,不必藏己,不独亲亲子子。所谓逸道,使民虽劳不怨;生道,教民虽死不怨也。老泉所谓死生之说,岂不肤哉。
用人之知勇仁,用字非权术,乃教之至理。注云似是而非,非至明不能察。此即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之义也。大人即与日月合明之大人。
申爱死患生之义而首言国君死社稷,正己而正人之义也。
圣人耐以以下二节合君与人情而言,承上起下,点出礼字,直探本原。
一所穷之,所谓定于一,一家一人,皆此一也。此一字虽是礼,实是礼穷之即是运之,运之即是不息。
言五行而不以四时,则但见其质,不见其气,所谓发生、长养、肃杀、收藏诸义皆不可以质解,故曰播五行于四时。
和而后月生,可知月乃消长之迹,日之消长亦于是见,实与节气相终始。后人乃谓阴历为非,何哉!
五行之盛衰,月之盈阙,便是天之秩叙。
以阴阳为端颇不易,此中似该得感召之理,所谓他心通者,疑即此理。
以四时为柄,即圣人之时中也。《易》十二解卦大象所言是也。
以日星为纪,设官分职似之。
事可劝,功有艺,皆非单指政事,于静存尤切。制礼之时亦本于此。
鬼神为徒,诚之至也。注云尽人道而鬼神来享,此即通神通灵之功。事可守者,与天为一,不失其时,不虑覆败也。圣人言与鬼神为徒,而后儒乃禁人信鬼神,何其悖欤。凡呵护之迹皆是可守之征。祸福在天,鬼神行之,而云可守,可知人定胜天。
礼义为器,故事可考。器主所执而言,执礼义则事可成。考,成也。如解亦得。
以为田,然后得嘉种而有滋生。为田即正心之功,纵情而悖理者,皆不以为田也。奥即正字之义。为田有非其种锄而去之意。
四时为柄,月为量,五行为质,皆法其乘除。乍看似混,柄、量、质三字究有别。
故先王一节总承上数段,证明为本诸义,故首举祭礼,余皆从略。盖礼以祭为本,祭所以则天地、阴阳、四时、日星月、鬼神、五行者也。自天地至五行,万事之本也。设制度,即是以礼义为器。
国、官、事、礼四字包括甚广,必先言国、官者,以应上文之政与君也。
先王患礼之不达,于下一节己写出一全人之规模。此不独为君者然,庶人皆得祀天地、祖庙、山川、五祀,不待言矣。此亦于众礼中独举祭礼,盖特标畏天命之义,勿诧其大而不切也。
卜、筮、瞽、侑、前巫、后史,皆以神仕之官,而庶司百职不与焉。何其重神而轻人乎?此正畏天命之实也。于此愈知礼以祭为重。
行郊而神受职,行社而货可极,行祖庙而孝慈服,行五祀而正法则,皆由神以达人,由上以达下。义之修,即务民之义也,即孝慈服、正法则也,故务义敬神为一贯之事。礼之藏,藏字极妙,以百事归于一礼,以人归于神。纳须弥于芥子,藏之义也。
礼行于郊一段申先王患礼之不达一节之义,与上夫政必本于天一节语同而意异。彼言君所以藏身之固,就君与政言。此节专就礼言,政即礼,礼即政,实则无二。
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一节总上节而言,与夫政必本于天一节相似,然彼就政言,政系人为;此就礼言,礼由天秩。故一曰本于、教于,一曰分为转为、变为。其降日命,激转降于山川,降于天地,其官于天,则归结于自然之秩叙,太极之主宰也。
协于分艺四字即礼之大凡。
居人曰养,亦极明自然之义。居移气,养移体,居、养皆在礼,则气、体纯于自然。其所以然,则以百为四体皆理之所寓也。
故礼义也者,特出义字与礼字并提,跟上义之修来,盖推论于礼之自然,故必以义明之。义可以该万事而藉为顺字张本也。
讲信修睦,观注知信睦为用人行政应事之本,故特举之。
养生、送死、事鬼神,足该五礼,军、宾二者在后,养生即前所谓礼之初。由生而死,死而鬼神,不朽之理也。鬼神为礼之大,故于生死外特举之。生死无憾,养之始终也,事鬼神,教之本也。
天道人情,即是生死鬼神。知死生之说,知鬼神之情状,乃可以制礼。
达字即通天人,顺字即叙天秩。
窦以藏言,即何莫由斯之意。
薄犹有蘗,乱世则然。天之不息,人之不容昧者也。薄仍是蘖少功浅之过,岂蘖之性也哉。故为善譬。
故礼之于人一节合前言礼言人而引到顺字,故单提人情以明自然。
言礼而兼义,为人情中间旋纽。情中有义故成礼,礼必由义,则非纵情。
陈义以种,义本心所有,如种本田所生,特须圣人为种之耳。讲学以耨讲去其非以求其是也。本仁以聚,加一本字,即收敛归根之义,《易》所谓藏诸用,《老子》所谓归根复命也。纳万物于一理,故曰聚。播乐以安,播字即从本字出。
义之实义就心理言,礼就秩叙言。
故礼也者一节综合礼义相合之故,递到顺字艺字,即事字之替。此节将礼义事仁诸字一合讲于仁。讲字即讲学之讲。
强即刚字,天理常伸之意。
礼也者、义者、仁者三节逆说,归根点出顺字、尊字,即本原之意。
为礼而不本于义,强从而不真,老泉论礼正坐此病。使圣人果持生死劳逸之说,则是为礼不本于义矣。
先耕后种,由勉而安之意,若先种则欲蔽而理晦。
相考相守,即前讲信修睦,专指士庶为礼之普及也。
畅言大顺极自然之量,转恐纵任志藉口,故又特言守危,教人以危持之,顺似相反而实相成,临深履薄,自志学至从心无异也。
大顺即大同之别名耳,不爱道,不爱宝,不爱情,即是首数节所言大同之境象。
末段仍有慨想,意即首段未之逮也,而有志焉之意也。
末收礼、义、顺,又添一信,信是诚之替。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