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村全景
曲立石头村位于岚县东门第一村,始建于明朝成化年代,距今已有近500余年的历史。该村用石头建筑的老窑洞至今全部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线条清晰、古朴典雅,令人不禁感受到几百年前村民质朴宁静的生活气息。踏着光滑的石头路,听着鸡鸣犬吠声,在明清风格的石窑之间穿行,古老的风情让人流连忘返。
石窑洞的老人
曲立石头村辖属社科乡(原兰家舍公社),与北崔山(已成弃村)、 下尹家滩为同一行政村。距社科乡15里,县城30里。因村庄位于岚河岸边的河湾之内,故名曲立村;用石头建筑的窑洞、房屋、街道、围墙、圈舍、等是该村最大的特色,因此人们又称石头村。村境岚河主干流与娄烦县石门子交界处的鸦儿池,是岚县境内海拔(1130.5米)最低的地方,岚河由此出界。村东与静乐、村南和娄烦交界。村庄西南隔河为岚马线217省道,通往娄烦、静乐,连接太佳高速线,是目前岚县至太原的主要通道。2014年建成的太兴铁路穿村架桥通往县城以西。
石头围墙
全村总人口652户,在册人口1806余人,常住1300多人,为当前社会环境下留守人口较多的村庄。主要姓氏十姓:李张高邸陈,罗马范段冯,其中以陈、李、邸、高人口较多。据称陈姓由陈家营村、邸姓由兰家舍村、冯姓从娄烦静游相继迁入现址,高姓与北崔山高姓同出一支。
石头窑
石头路
因地处岚河下游,过去水患频繁,村民多在现址以村中沟子的黄土坡梁之上凿窑洞而居。曲立村古老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汉族民居形式,分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和接口子窑洞多种。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劳动人民的象征。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反映了古代农民的民间艺术。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
维修石头窑
曲立村是一个窑居户比较多的村庄,窑洞式住宅,它建在黄土坡梁上,是天然黄土中的穴居形式,因其具有冬暖夏凉,不破坏生态,不占用良田,经济省钱等优点,被当地人民群众广泛采用。窑洞有靠山土窑、石料接口土窑、平地石砌窑多种,大部分是石料接口土窑。窑洞一般高四米,宽八尺至一丈,深三丈,一般窑洞修三孔或五孔,大多中间为正窑为长辈居住,四孔、六孔较少,意在回避四六不成材的俗语。窑腿上一般有小窑,用以祭祀天地神只。窑洞上面叫窑顶,用以打晒粮食。
石头村一角
捣炕石板
家庭小石磨
石磨
破石磨
石磨在磨面
石碾只
窑洞内窑壁一般用石灰涂抹,显得白晃晃的,干爽亮堂。窑洞内部装饰包括窑洞别致的设计,如窑洞内部形状、过洞(即在两孔窑洞中间的小门)及掩饰过洞的门帘等。此外还有装饰画,家具、家电及其外套或遮掩物,靠边墙一侧均盘有土炕,炕上的被子叠放方式等。这些基本上都是当地人特别是家庭主妇的手工作品,炕墙上一般贴着一些绘有图案的纸画,生活富裕的人家是请的油匠用油漆彩画的图案,人们将其均称为炕围子。炕围子是一种实用性的装饰, 它们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与粗糙的墙壁直接接触摩擦, 还可以保持清洁。而窑洞的内部装饰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地人对这家家庭主妇的评价。在炕的一头都连着灶台,一般而言,锅灶相连,用上好的石料打做方形炉台,石板旋口盖面。其下为炉灶,上置锅,其面称为锅台,用于切菜等用。炉灶之火曲折经过炕底后从烟囱而出,冬天炕上很暖和。烧柴点炕,满窑生暖,主窑坐炕,其乐融融,窑洞内温度经常在10 ℃~22 ℃之间,相对湿度为30%~75 %。
窑洞外部的窗户也比较讲究,窗户分天窗、斜窗、炕窗、门窗四大部分,一般为一窑一窗,门窗多用柳、杨、榆、椿之木。窗棂格式多样,曲直交错,长短相间,窑洞的门多为双扇,开在一侧,经彩绘油漆,剪纸装饰,显得美观大方。用麻纸裱糊木质窗格,根据窗户的格局, 把窗花布置得美观而又得体。窗花贴在窗外,从外看颜色鲜艳,内观则明快舒坦,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光、色、调相融合的形式美。窗格疏朗,显得窑洞内明亮干净而又保暖散气。阳光可以自由地透进来。所以,温度、湿度宜人。保温隔热,冬暖夏凉,有利于居民的长寿与健康。
石头窑不但是人们的好居舍,也是神仙的好穴位。比如村西石爷湾石壁上有两个石窟,窟内石雕古朴精致,始建年代不详,据称为石佛寺。人们利用石头除了建筑窑洞的住宅技能外,还有门前院子的花样功能也很多:石板铺院、石头围墙、石头圈舍、石头喂猪槽、石碾子、石磨、石锅头、石瓮盖、推莜面石板、炕石板、石头打夯机、石头花台等等。
供神石窑洞
曲立石头村他生长在黄土坡梁,经历着有史以来的风雨陈三,见证着历史变迁的哀乐,承载着真善美慧的传统。石头是这里的宝贝,它陪伴着曲立人祖祖辈辈的健康成长,世世代代的辛福生活。现在石头依然是这里老百姓的生活依靠,并成了这个传统村落永久名片。
在这里,您可以找到原始人的智慧,更能看到现代人的美德。
在这里,既有中华远古的梦,更有中国现代的梦!
真是,好山、好水、好花木!石全、石美、石头村!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