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不仅是单纯的指称符号,它还具有丰富的文学意蕴。正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一个时代的姓名其实是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政治文化和审美风尚的,一定具有那个时代最广泛的鲜明时代特色。
唐
唐代出现了儒、道、佛三教并存共荣的繁荣景象,这一点也反映在唐代的人名中。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在唐代前虽历经魏晋玄学和南北朝时代佛教的冲击,但其在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中的地位仍是根深蒂固的。到唐代,由于长时期国泰民安、社会稳定,传统儒学又呈复兴之势。唐明皇李隆基甚至还亲自注释《孝经》,并颁行全国,要求人人诵读,可见唐代统治者对儒学的推崇。正由于儒学的兴盛,一些体现儒家观念的字眼成为唐人取名用字的一时之选,诸如仁、义、礼、忠、孝、节、恭、敬、礼、德等字眼,都常见于唐人的名字中,如:尉迟恭、窦建德、薛仁贵、狄仁杰、徐敬业、杨国忠。
唐代人对佛教信仰的程度虽并不弱于南北朝时期,但他们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对佛法、佛理的狂热崇拜,因此,唐人的名字虽时出现有佛教意味的字眼,但却远不如南北朝时代那样普遍。有名的如诗人王维字摩诘,牛、李党争中牛党首领牛僧孺,唐玄宗所亲信的宦官高力士等。
与佛教字眼在人名中的零落之势相比,道教字眼在唐代人名用字中却呈繁盛之势,这是与道教在唐代的盛极一时分不开的。因为据说唐代李氏皇帝与被道教奉为始祖的太上老君(即老子,李耳)攀上了亲戚,因此道教的地位尊崇。也为唐人的名字涂上了浓重的道家色彩,诸如道、真、玄、素等字频见于唐人名号中,如:房玄龄、李道宗、颜真卿、陈玄礼等。
唐代人名在形式上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双名开始占优势,双名由两个字组成,两字搭配可以组成表达一个完整而具体意思的词。同时强调立意,因此,有的名字就是直接由寓意深刻的经典名言截取、提炼而成,如:武三思,源自《论语·公冶长》:三思而后行。韦待价,出自《论语·子单》: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价者也。杜如晦,源自《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随着唐代古文化运动的进展,标榜复古,旨在革新的时代意识在唐人取名中亦有反映,如颜师古、张道古、李宣古、任希古、张蕴古等。
唐代出现了名、字相同的现象。 当时名是用来自称的,字是让朋友呼唤以示尊重的,名字相同,自己和别人在称呼上就不分你我了,这种自谦和谦人的形式在较为开放的唐代出现是正常的。名字一致,如:郭子仪字子仪,李鼎字鼎,司马之礼字之礼,孟浩然字浩然等。名字相近,如:李白字太白,杜牧字牧之。
唐人行弟称呼流行。打开杜甫的《草堂诗笺》,诗题上的称呼,满眼都是行弟字。如:韦十六评事、樊三十三侍御、高三十五书记适、李十五丈等。唐人诗文集中,这种称呼是第一特征。见到这个特征,断为唐诗,八九不离十。这种习惯不仅畅行于诗中,而且朝野上下,闺阁内外都很流行。如唐高宗呼裴寂为裴二,唐明皇呼宋济为宋五、唐德宗呼陆贽为陆九,这种称呼表示朝中君臣之间的亲昵。还有徐十二娘、占三娘、朱十二娘、陈卅一娘等,这种称呼表示闺密之间的和睦。
自唐以后,出现了引用典故诗文起名的做法,这类人名显得高雅深隽,无疑是文人所为。如唐代茶圣陆羽,字鸿渐,系取自《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北宋词人周邦彥,邦彥二字取自《诗经》:彼其之子,邦之彥兮。清人王先谦,字益君,益君出自《尚书》谦受益一句。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宋
宋朝建立之初,那些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名臣将帅大都是从五代过来的,而五代是个只讲军功的尚武时代,所以他们名字大都比较直白有力。翻开《宋史》看,石守信、高怀德、韩崇业、郭从义、李洪信、李洪义、武行德、杨承信、冯继业、李继勋这类名字很多。这些名字都比较直观易懂。宋朝建国后不久,便确立了崇尚文治的大格局,读书人骤然多了起来,文人地位也空前提高,崇尚经术、彰显文化成为宋朝的时代风气。此前此后出生的人在取名儿这个环节上,也很快顺应了潮流。宋朝既是中国历史上最文的朝代,其名字中的文化含金量自然也是很高的。
宋代是个重文轻武的时代,对内重用文士而排斥武人,对外则一味忍让,导致有宋一代国运日益颓败。崇尚文治的政治氛围,与重视修身的理学都决定了宋人不再会有建功立业、建侯封爵的雄心壮志,而只能致力于自身人格的陶冶和修养。这一时代精神也反映在宋人的名字中,宋人取名特别偏爱那些表示美德善行的字,如:高怀德、石守信、吕端(字易直)、包拯(字希仁)。
宋代部分文人名字呈现出龙钟老态,多以老翁叟字命名, 如胡唐老、苏元老、杜莘老、孟元老;刘辰翁、王次翁、魏了翁、张山翁;陈敬叟、徐荣叟、盛明叟、范彝叟等等。这类名字既反映了尊老敬老的时代风尚,也显示出当时人们对老年年龄切分划界的状况,同时也是当时文人心态的一种折射。杜甫写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时,不过48岁;而苏轼写老夫聊发少年狂时,还不到40岁。
把名字有意与先贤相连,这也是唐宋以后起名的一个特点。宋人愈成在《萤雪丛说》卷一中记载:今人生子,妄自尊大,多取文、武、富、贵四字为名。不以‘晞颜’为名,则以望回为名(按:仰慕颜回也);不以次韩为名,则以齐愈为名(按仰慕韩愈也),甚可笑也。古者命名,多自贬损,或曰愚,或曰鲁,或曰拙,或曰贱,皆取谦抑之义也。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发现宋代起名的习俗与前人的不同之处。
辽金元
辽、金、元是少数民族政权,这是我国命名史上的一段特殊时期。一是,名中多用哥、奴等字;二是许多人有两种语言的名,如,辽太祖,一名阿骨打,又有汉名;金代的兀术,又名宗弼;金世宗名哈喇,又名。同时,也有一些汉族人取了少数民族名。
元代是北方蒙古族入主中原,因此元代人名中出现了许多由少数民族音译或意译过来的名字,如成吉思汗、窝阔台、拖雷、兀良合台、耶律楚材,为中国姓名史涂上了一抹奇光异彩。另外《元史》中也不乏一些有趣的名字,如石抹狗狗、宁猪狗、高闹儿之类,诸如此类的名字只能是属于平民的,也与元人文化修养不高有关。
明
明代开始,传统的崇尚文雅的取名风气回归。
明人的名字用字倾向基本与宋代人相同,他们也喜欢用一些表示美德的字眼为名,如:孙慎行、温体仁、魏忠贤、于谦、方孝孺、傅友德、李文忠。
但明人的名字较之宋人名字的寓意多了些对世俗幸福追求的意味,如高攀龙、杨嗣昌、周遇吉、李万庆、黄得功、陈子龙、郑芝龙等,都寄托了望子成龙、光宗耀祖等世俗的愿望,这与明代社会追名逐利的风气是分不开的。
清
清代是中国封建文化之末季。清人身置末世,已不具有在文化上别开生面、标新立异的能力,只能沉湎于对灿烂的古文化的缅怀与眷恋之中,清人的怀古倾向体现在清代的金石考古之学中,那些古色古香的青铜玉器成了他们精神的寄托。清人的名字也受到这种慕古之风的薰染,其名字常常是假用自古代玉器、青铜器的名称,如施琅、郭琇、岳钟琪、田文镜、李绂、和珅、姚鼐。
清代文字狱盛行,导致清人对于政治时事噤若寒蝉,知识分子恐怕因言致祸故纷纷远离经世致用之学,致力于无关乎国计民生的文学和经典考证之学,其著文立说不能直抒胸臆,而追求含蓄蕴藉的风格。因此清人虽多用双名,但并不像以前历代人名中的双名那样有明确的含义。双名的两个字之间往往并无直接的语法上的关联,而只有意义上间接的呼应,由此形成了清人名字含蓄而古奥的特点,如:黄宗羲、洪承畴、傅维鳞等名。
值得一提的是,明清两代,堪称知识分子取名花样的巅峰期,大多数名留史书者都语出有典故。明清二朝皇室的取名堪称登峰造极,是姓名学发展的高峰。
民国
清代取名的学术文雅气一直保持到了民国,加之西方文化的进入,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很多民国知名人物的名字,重名率较低,名字多有丰富寓意。
下面开始举栗子。
王国维(包括曾用名王国桢)。《诗经·大雅·文王》:王国克生,维周之桢。
梁思成。《诗·商颂·那》:汤孙奏假,绥我思成。
林徽因。《诗经·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徽音,美好的声誉。这句是称颂大姒(周文王之妻)继承美德,必能多子多孙。林徽因早年名徽音,后因常被误会为作家林微音,才改为徽因。语出此典的还有画家吕斯百。
梁思成、林徽因名字都取自《诗经》,他俩能走到一起,就像《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原来冥冥之中早有注定啊!
张闻天。《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陈诚,字辞修。《周易·乾卦》: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蒋百里,字方震。《周易·震卦》: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陈省身。《论语》:吾日三省吾身。
戴望舒。《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
当然,还有当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屠呦呦。《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种取名法也被很多港台名人所沿用。
萧淑慎。《诗经·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邵洵美。《诗经·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周星驰。《滕王阁序》: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莫文蔚。《周易·革卦》:君子豹变,其文蔚也。
金庸先生在武侠小说中也喜欢从古代诗文中摘取名句给人物取名。
任盈盈和令狐冲。《道德经》:大盈若冲。
木婉清。《诗经·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何红药。《扬州慢》: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现当代
现代社会的烟雨沧桑也可以在名字里得到映现,1949年以前,中国普通老百姓代表性的名字是:赵财顺、钱满仓、孙福禄、李寿生等,反映出人们对富裕、丰收、幸福、长寿的企盼。1949-1975年间的姓名,显示出与时事政治息息相关的特点,如郑解放、李建国、叶南下等。
此外,如抗生、解放、建国、援朝、卫国、跃进、向东、继红等等,这些名字诞生于中国特定的历史时期、与一个个历史事件相关联,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人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变化,以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传统的起名习俗和起名方法正在面临新的挑战,命名的表达手段不断发生出新,这是中国人姓名变化的一个新现象。
一、璧联姓的出现
璧联姓就是子女既姓父姓,又姓母姓,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出现的新的现象,主要与实行独生子女政策有关,因为只能生一个子女,所以父母给孩子取名时希望把双方的姓氏都标上,这样就造出了一个璧联姓。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反映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男女平等意识的增强。
二、混合语符名字的出现
传统的命名习俗,都是以规范汉字为起名材料的,混合语符名字则是以汉字加字母组合而成的,这种命名方式最早出现在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中,但阿Q是文学作品中的名字,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名字。2006年,江西省鹰潭市月湖区,一位叫赵C的大学生申请办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时被拒,由此引发了全国第一起姓名权诉讼案。
三、三字名的出现
这里讲的三字名,不是单姓加双名,还是复姓加单名,也不是联壁姓加单名,更不是少数民族的名,而是真正的汉族名,形式为单姓+三字名。这种姓名是对传统单双名命名方式的突破,对增强名字的表义功能,减少重名有一定的作用。
如:易烊千玺,2000年11月28是出生于湖南怀化,是汉族人,他姓易,烊是迎接,以前叫千禧,就是迎接千禧年的意思。
北京有个青年学生姓史,起名史诗王爵,类似的姓名还有王子拼拼、张宇浩天、许多金子、黄青橙紫、谢天谢地等。
2017年陕西户县出生的一个女孩,起名王者荣耀。
四、形态各异的网名
现在中国的基本上人人都是网民(老人小孩除外),手机上网高度普及,各种网站、APP、小程序登录账号催生了海量的网名、微信名、微博名、头条名、抖音名、店铺名应运而生。网名具有随意性大,自由度高,结构类型多样,名字长短不一,形式五花八门的特点。有用汉字命名的,也有汉字与符号杂糅的,还有用字母和数字作网名的,内容庞杂,良莠不齐,变换频繁。
应该说大多数网名内容是健康的,属于昵称,类似传统人名系统中的号和笔名,具有鲜明的个性化和独特性。
如:作家咪蒙,原名马凌,咪蒙是她的昵称,也是网名。
脱口秀导演池子,原名秦海睿,池子是他的微博名。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网名的出现是社会开放、文化交融的产物,从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时代的起步。对待网名既要有宽容的态度,又不能完全随心所欲,应当正确引导,规范管理。
五、电脑软件取名
近年来,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谈到网上免费测名、起名的事,有些家长过分迷信网络,为了省钱或是图省事,通过上网给孩子起、改名,这种做法同样是不可取的。
据报载,一家长欲给自己的儿子起个名字,听人说电脑可以起名,便将儿子的资料输入电脑,不一会儿,名字出来了,竟和儿子他爷爷的名字一模一样,把一家人气的够呛。
现在有些人盲目迷信高科技,不管什么东西一跟高科技挂上钩,就都是好的。如同前些年在商场、街头摆摊进行电脑算命一样,这几年电脑测名、起名又大行其道,蒙骗了不少人。那么,为什么说电脑起名不可取呢?
首先,我们知道,电脑的程序是由人来编的,人脑处于领导者地位,电脑永远处于从属地位,编程序之人所编出的关于起名的软件,是根据市面上以讹传讹、错漏百出的姓名学书籍编出来的,根本就不加以推敲和验证,将其数理吉凶判断往电脑里一输便为人测名、起名,试问这样给人起的名字怎么能是正确的呢。
其次,电脑起名往往只顾着数理吉凶,完全不考虑所起的名字与名主的八字合不合,殊不知,这样起出的名字有时甚至比不依靠姓名学起名还要糟糕,而且这样做会产生大量重名,因为一个好名字,只要同姓之人皆可使用。即使有的网站说是结合八字,那也是骗人的幌子,因为八字推演不是单纯的数据运算,它是用技术技能,加上思维和经验共同做出的综合判断,必须要由有思维能力的人脑来完成,机器是绝对替代不了的。这就好比中西餐之别,西餐可以把制作过程数字化,规范化,只要按此操作,谁做出来都是一个味儿,中餐则不同,同样一道菜,一个师傅一种风格一种手法,你还无法对其操作过程数字化、规范化,为什么?读者很清楚,这跟八字判断一个道理。
还有文字笔画问题,电脑起名在姓名用字的笔画上极为混乱,有的用繁体字,有的用简体字,有的则两种都可以,致使同一名字出现不同判断结果的现象屡见不鲜。
再者,电脑起名有时只能顾及到数理吉凶,随便找字搭配组合,而不考虑名字组出来后的音、形、义美不美,更加谈不上构思新颖巧妙,有的甚至会闹出笑话来。
总之,中国的姓名,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只适合量身订造,就像某些传统的工艺品一样,只能由艺人来亲自动手制作,而不能依靠机器来批量生产。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不能排斥电脑软件取名,我们要参考他,要逐步的完善它,而不是排斥它。尤其是要完善统一的五行和笔画标准,扩展常用的适宜取名的用字,让电脑取名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于我们。
还是那句话,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区域的交流,文明的碰撞,学科的完善,知识的增长,这些一定也会推着姓名学向前走,而姓名学的根在传统本身,种子在于每一位中国人心里,在信息化的大数据的浇灌下,必将一代代的萌芽,一代代的成长,一代代的传承,一代代的茁壮!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