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好多年前刚开始练习时,瑜伽新手的我,经过艰难的决定加入一个瑜伽馆的会员,隔天上班时,我就兴高采烈,等不及跟我要好的同事宣告:
我要开始做瑜伽了!。
结果,他给了我一个意想不到的脸,什么?你要去做瑜伽,转头跟另一个热爱跑步的同事说她要去做瑜伽了耶,然后,情况急转直下,两个人围着我说,做瑜伽真的很危险,吧啦吧啦的开始对我说教起来。
这跟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样啊!
我本来以为,他们会很开心我加入到他们的运动大部队中,怎么变成他们对我劝说瑜伽是一种激烈且危险的运动呢?
(天知道跑步姿势不正确才更伤膝盖啊!)
(其中一个同事,甚至还在网上翻出了一篇瑜伽是死亡机率排名第二运动的文章给我看)
但多年来,除了一些轻微拉伤以外,我也没有遇到什么太大的运动伤害。
。。。。直到前年为止!
起源于参加一堂手平衡与倒立的研习课程,我在暖身的直手臂乌鸦转换到四柱支撑式时,一个不注意,我的右脚大脚趾就吃萝卜了(啵的一声)。
但还是忍着痛上完了课。。。。。(后来医生说绝对是NG行为!应该要在第一时间冰敷。)
隔天去找骨科医生,想说请他目测一下多久会恢复,医生一派轻松说,如果没有很痛,应该是韧带拉伤,两三个礼拜就会好啰!但如果你担心的话,过几天可以来照个X光片来看看。
下午在家人的催促下,马上安排了X片检查,拿了片子去找医生后,医生开始一脸凝重,说:美女,你是怎么弄的,骨头裂了啦!
我:。。。。
医生:你做瑜伽没有穿鞋子喔?!
我:。。。。(看来医生没有尝试过瑜伽,不用跟他解释太多)
医生:这个要一个月才会好喔。过阵子再来复诊吧!
(然后,在受伤的情况与家人的责备下,本人就没有认真执行每天就要做瑜伽这个目标 Sorry…)
今天就要来跟大家谈谈,预防大脚趾受伤的这件事了,
(因为大脚趾不能施力与弯曲,真的很难做完整的vinyasa)
站立手抓大脚趾式这个动作也暂时不能做了
在瑜伽练习中脚趾很重要吗?
我们的脚具有负重功能,因此不管是在运动还是平常的生活中都很重要(在游泳和武术中,脚是用来往出踢的)。瑜伽练习对脚的作用更为重要。例如,脚底被认为是较小脉轮的位置。另外,脚的精确运动会影响到远离身体的部分。因此,了解它们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是很重要的。
下面是脚的纵向足弓的结构。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解剖:
1. 骨头的拱
在脚的外侧,距骨、跟骨(跟骨)、骰股和外侧跖骨形成了纵向外侧足弓。这是较浅的足弓,是脚的主要承重面。侧足弓的变平和加深是通过骰股和第四、第五跖骨之间的运动发生的。
在足内侧,距骨、跟骨、舟形、楔形骨和内侧跖骨形成内侧纵弓。这是更深的拱形。足弓的变平和加深是通过距骨和舟形骨之间的运动发生的。
2. 韧带的拱
足底筋膜是一种纤维状的韧带结构,从跟骨延伸到脚趾根部。提(伸)脚趾收紧足底筋膜,加深足弓。
3.肌肉动力器
驱动足弓的肌肉被分为足的内肌和外肌。内肌起源于并插入足部的骨骼上。外源性肌肉起源于小腿并插入到脚的骨骼上。腓骨长肌,短肌和胫骨后肌,这是脚的三个外部肌肉。收缩腓骨长肌和短肌使足向外倾斜(外翻)。利用胫后肌使足部向内倾斜。这三块肌肉都可以用来加强和加深足弓的纵向。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瑜伽体式中的这些结构作用。
1. 在坐姿前屈体式中,伸展脚趾可以加深和加强足弓。
2. 牵拉这些肌肉可以在轮式中抬高足弓。
在许多其他体式(尤其是站立体式)中,足弓可以得到锻炼和加强。通过在各种姿势中轻轻翻转和翻转双脚,弯曲和伸展脚趾来了解这些重要的结构。当你把你的解剖学知识应用到你的实践中去时,一定要小心地练习并逐渐建立意识。
在练习vinyasa时需要注意的重点有以下几点:
重点1
在练习vinyasa串联动作,从一些手平衡的姿势转换到四柱支撑式时,记得一定要微弯大脚趾,保护好大脚趾,避免让脚趾顶端单点着地施力。练习四柱支撑对大脚趾会造成很大的压力,可能会出现滑膜炎或扭伤。如果不慎受伤了请立即冰敷,必要时请找医生开抗发炎药物,并暂时不要过度运动,好好休息二到三个礼拜。(这完全是我需要提前知道的小细节啊!)
重点2
在单脚垫脚下犬式的动作,会将身体的重量都集中在大脚趾脚球,可能会造成拓指关节的压力太大,而不舒服,请量力而为,如果拓指关节开始觉得不舒服,就不要再逞强了!
重点3
如果你的指头天生或是因为后天的因素,大脚趾外侧长茧,或是有一点点的偏向外侧,造成大脚趾拓指关节疼痛,可以在练习瑜伽开始之前先上下延伸,或绕圈暖身,按摩一下大脚趾附近的肌肉,让肌肉群可以适度放松。
重点4
在一些站姿或坐姿手抓大脚趾瑜珈动作时,有些人可能因为股后肌群太紧,而无法延伸,这时如果硬抓着大脚趾,可能就会造成受伤。因此,做这个动作的技巧,应该启动大脚趾往下踩的力量,造成与手指抓脚趾互相抗衡的力度。
还有,这边要提醒大家,穿高跟鞋真的对脚底的肌肉与骨头很伤,长期的靠脚趾支撑身体的重量,会造成骨质增生,请特别注意!
结论:
瑜伽的八支,第一支持戒(Yama),持戒的第一个分支就是不伤害(Ahimsa),因此,不断强迫自己过度练习也是对自我的一种伤害,如何在第二支精进(Niyama),与持戒(不伤害)之间,取到平衡,是一种智慧与觉知的学习。
常常会造成练习时的受伤,通常是因为不专心,或是对自己太过强求。甚至,有时候是因为我们执着的要完成某些动作,而变相的使用身体的其他部位去做代偿,时间久了,问题就会渐渐浮现。虽然受伤往往会让我们的练习退步,但也是一个可以自我检视练习习惯,与找到对的方法的警告。
希望大家练习时可以使用觉知,启动身体自我保护的机制,安全并长久的练习!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