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刚接触《周易》的时候,许多人对占、卜、筮三个字傻愣愣地分不清,更被占卜、占筮、卜筮这些概念绕晕了。
迄今为止,三个字的意思都表示预测。
但是古代,在文字意义上,占、卜、筮三者是有区别的,研究《周易》一定要辨明。
卜,用火灼烧龟壳的背面,其正面会出现裂纹。占卜师会观察龟壳裂纹的纵横走向,判断吉凶。《周礼·大卜》注云:问龟曰卜。卜、又叫做龟卜。
筮、使用蓍草根据《周易》64卦预测吉凶。《说文》:筮,易卦用蓍也。筮就是《周易》的预测方法。筮又叫蓍筮。
占,《说文》:占,视兆问也。占是预测的统称、总称,囊括卜与筮,以及用铜钱、骨牌、星象...预测都是占。占卜、占筮、占卦、占星...都是预测吉凶的手段。
2.
对于卜和筮,古人认为小事则筮,大事则卜。
卜和筮两者并不是一个系统,卜比筮有更久远的历史。
据《汉书·艺文志》 龟书五十二卷。夏龟二十六卷。南龟书二十八卷。巨龟三十六卷。杂龟十六卷。
《夏龟》就是夏朝的卜书,《南龟书》是商朝的占卜书,《巨龟》是周朝的占卜书。
这些书都已经全部遗失不可考据,而夏朝还没有文物证明其存在。
所以,龟卜目前最早可以追朔到商朝。
根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显示,国家的对外战争、田猎、耕作、祭祀都事先通过龟作为灵媒,预测吉凶运势,龟卜的流行兴盛是后世所不及的。
在当时殷商作为天下最先进文明的地区,自然可以大肆使用材料珍贵的龟壳进行占卜。
3.
但是 四夷各异卜,在民间、边缘地区,没能拥有大量的乌龟,自然要找代替品。
在那时祭祀通常使用茅草,茅草也被认为有通灵的作用,于是跟茅草成分相似的蓍草就成为了廉价的代替品。
把蓍草与卦象结合起来进行预测的始作俑者,就是周文王。
按《史记》记载,武王伐纣之前,用龟卜预测胜负,结果是不吉,而且天降大雨,士兵都在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下。
但是用蓍筮预测,结果却是吉利的!
一般来说,占卜与占筮的结果出现矛盾,都是以占卜为准,因为龟的灵性比草木要高。
姜太公却不管什么龟的,草的,坚决督促周武王出战,趁着殷商的军队东征,后方虚空,采取主动进攻。
不知道是不是商纣王太残暴,这一次上天都罩不住他。
在牧野之战,西周打败了殷商,改朝换代!龟失准了!蓍草反而灵验!
是蓍草占筮,显示周朝是天命所归!
周人为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在庙堂之上引进了蓍筮。
从此,占筮与占卜并行使用,以筮代卜在西周出现转折点。
4.
周朝的礼教毕竟是继承殷商,使用龟占卜,已经成为深入人心传统习惯,更是身份的象征,一时间不能改变。
所以,龟卜在整个周朝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周武王在迁都之前,事关重大,关乎国运,也继续使用龟占卜,才决定在镐京定都。
晋献公娶骊姬之前,使用龟卜的结果是不吉, 蓍筮是吉。
就像武王伐纣之前,卜与筮的结果出现矛盾。
那怎么办呢!?巫师说:筮短龟长,不如从长。
动物的灵性要高于植物,如果结果出现矛盾,那当然是听龟卜的结果。
但是晋献公很可能已经色迷心窍。
没有听从巫师的建议,还是娶了骊姬,结果这一次应验的是龟卜的不祥,后来引发了晋国的动乱。
读过《论语》,或许记得孔子评价臧文仲,说: 臧文仲居蔡, 山节藻棁, 何如其知也?
蔡就是大乌龟, 臧文仲将大龟藏在装饰华丽的屋内, 把它视为宝贝。孔子抨击他穷奢极欲,不是东西。
这段话证明,直到春秋末期,龟卜相比蓍筮依然是绝对的优势地位。
5.
到了西汉武帝时期,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周易》跻身庙堂成为官方经典。
占筮依靠着经学得以广泛辐射传播,被知识分子所接受。
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战乱,上古的龟卜书籍遭到战火散失湮灭。
占筮却在《周易》的基础上,理论不断发展创新。
终于到了北宋,朝廷废除了太卜这个职位, 龟卜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残余的资料仅在《尚书》、《左传》、《史记》...等几本书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好了,总结今天的内容。
占、卜、筮在今天都泛指预测,但在古代是不一样的。
占是预测的总称,包括了卜、筮、铜钱、骨牌、星象...乃至各种旁门左道的预测方法。
卜是灼烧龟壳,观察龟壳的纹理预测吉凶。
筮是通过蓍草根据周易的64卦进行推演预测。
龟卜目前有出土文物证明可以追朔到商朝,在当时社会各方面都广泛使用。
占筮是源自民间或者边疆地区,并在武王伐纣之前,用占筮预测得吉利的征兆,为了证明合法性推行占筮。
但是西汉之前,人们都是习惯大事占卜、小事占筮。
《周易》成为五经之后,天平才开始向占筮倾斜。
到了北宋,龟卜彻底退出历史,占筮成为主流。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