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知识份子对于一的追求,应用在人身的体认,儒、释、道各有说法:佛教中看来 就是自性、儒家所谓良知、良能、道家则是返朴归真,都是在探讨一种人原本存在的 特质,这种特质不假外求,也就是恒卦中谈的德之固即是对于人性中必然有的本性,加以肯定。
所以,这固有之物,必须固守贞之,不能轻易舍弃,也无法自外求得;颐卦中谈自求口实的人身修鍊,初爻中舍尔灵龟,就是点出人所以迷悟而不能安养的症结,正是外求妙方而自弃灵龟,这外求的心动多半虚妄不实,也就是无妄卦中所提到的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因此,要是不能保持住自己的主宰之物,随意就受到外在的影响而失去自己的立场,不正也是蒙卦三爻中见金夫,不有躬的见异思迁而舍本逐末?所以颐卦中谈观颐,观其所养也,吸收什么, 就变什么样子;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自己原本固有的良知、良能,正是培养一切的基皿。
从文明发展的大方向来看,中华文化之所以可长可久,历数千年而不衰,正是因为一方面能 接受外来的影响;一方面却不失自信,兼容并畜而将之内化为其中一部份,所以生机源源不绝。未完待续。
本文由甄仪汇编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