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聚德匾额
这是北京老字号全聚德的牌匾,注意一下德字,为什么少了一横呢?
全聚德创始人叫杨全仁。他初到北京时在前门外肉市街做生鸡鸭买卖,由于深谙此道,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当时这个市场上有一间名叫德聚全的干果铺,招牌虽然醒目,但生意不好。精明的杨全仁抓住这个机会,拿出他多年的积蓄,买下了德聚全的店铺。
有了自己的铺子,该起个什么字号呢?杨全仁便请来一位风水先生商议。这位风水先生围着店铺转了两圈,突然站定,捻着胡子说:啊呀,这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啊!您看这店铺两边的两条小胡同,就像两根轿杆儿,将来盖起一座楼房,便如同一顶八抬大轿,前程不可限量!
风水先生眼珠一转,又说:不过,以前这间店铺甚为倒运,晦气难除。除非将其‘德聚全’的旧字号倒过来,即称全聚德,方可冲其霉运,踏上坦途。 风水先生一席话,说得杨全仁眉开眼笑。
对此,很多人解释说,是钱秀才多喝了,德字忘写了一横。还有人说,当时杨全仁创业时,一共雇了13个伙计,为了让大家同心协力,所以让钱秀才少写一横,表示大家心上不能横一把刀。
这些当然都是猜测和传说,其实真正的原因是缘于中国的汉字文化。早在一千多年前,德字的写法是多样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唐宋元明清书法名家的墨迹中得到印证,很多古代碑帖和书籍都有过德字少一横的写法。
附历代德字写法
曹全碑中的德
唐 柳公权 玄秘塔碑中的德
唐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的德
宋 米芾 德
元 赵孟頫 仇锷墓志铭中的德
明 文徵明 行书自作诗卷中的德
朱瞻基《一笑图》御笔题款中的德
明宣宗 朱瞻基《一笑图》
到了清初,事情来了一次出人意料的颠覆。康熙49年(1710年),下旨编《康熙字典》。康熙55年(1716年)书成,在《康熙字典》中,收入的德字,赫然是有一横的德字。这样的结果是,清以前,无一横的德字是通用的规范字,有一横的德字是书家偶一为之的异体字,《康熙字典》问世后,这种情况就倒了过来。
清代在典籍文书中要求必须使用有一横的德字,民间亦通用成例,但对书法家的书写则并不限制。
清 邓石如
吴昌硕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