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汪沐
首先请允许小编卖个小小的关子,
今天的微信推送,我们要从成语说起。
一言九鼎、春秋鼎盛、大名鼎鼎、鼎力相助、拔山扛鼎……
一起来找亮点,是时候展现真正的心有灵犀了。
相信此刻一定有朋友会说:
你今天要介绍鼎对不对?
没错了。而且,是不一样的鼎哦。
往下看。
其实,在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中,鼎这个字有着举足轻重的独特意义,与生俱来就有一种霸气和至高无上之感。
中国历史悠久的青铜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至宝。而作为其中的代表,鼎几千年来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其诞生之初是烹煮食物的实用器,但随着时代的更迭,逐渐成为了王权的象征、国家的重宝。
鼎是中国青铜文化中尤为重要、至高无上的代表。如今,人们想一睹鼎的风采,大多只能到博物馆一饱眼福。
早在周代,就有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使用数量的规定,统治者往往会以举国之力来铸造大鼎。很显然,此时的鼎,已经逐渐完成了从实用器到祭祀礼器的转变。
古人秉承着天圆地方的观念。远古传说中,黄帝造三鼎象征天、地、人,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可见鼎是立国重器的一种代表,象征着高大、尊贵和显赫。因其特别的身份,其在铸造过程中无论材质、造型都相当考究,繁复的纹饰和精湛的工艺令人惊叹。
今天,大家所能看到的传世青铜鼎,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后母戊鼎。此外,还有名扬天下的海内三宝——大盂鼎、毛公鼎和大克鼎这三件于晚清年间在陕西出土的重器。
就拿西周大克鼎来说,方唇宽沿,口沿微敛,大立耳,蹄足,为圆鼎的经典式样。特别是鼎腹部装饰的宽大波曲纹,尤为精彩,令人赏心悦目。其上所铸的长篇铭文,更为该鼎平添价值。而近些年的博物馆热,让苏州望族潘家当年保护大克鼎的故事广为人知,也让今人对于鼎所富含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
可以说,和谐有序、德之表征、韧性包容和革新进取,这是传统鼎文化的精髓。也正因为这种王者气质,即便是今天,身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于鼎仍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崇敬。
所以,在继承的基础之上,加入具有时代性的理解,借助技术的发达尝试跨门类、跨领域的融合,成为了今天的艺术家最为隆重的向经典致敬。
比如这件华堂玉鼎,其以西周大克鼎为原型,采用殊为难得的整块和田碧玉为原材料,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毅进先生亲自设计,历经一年半、五易其稿,才精雕细琢出这样一款值得大书一笔的玉鼎。
华堂玉鼎
由北京华堂礼品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昆玉源国际艺术品有限公司出品
限量发行60件
全鼎通高约26厘米至28厘米 口径约22厘米
(每尊鼎的通高、口径及重量都会有差异,故每尊都是唯一的)
细细观之,该玉鼎鼎圆禁方,三足立于鼎禁之上,再现了青铜的雄伟大气之风。而琢制的工艺,在细节的处理上又极具时代感。鼎的上部饰以回纹一周,腹部浮雕饕餮纹,鼎足则刻兽面纹,在勾勒出古朴典雅意蕴的同时,更凸显出玉鼎的圆润与柔美。纹饰的琢刻足见大师的超凡功底与独具匠心——纤细巧密又不失刚劲矫健,重在展现厚实稳健之感的同时,也彰显了今人对鼎文化的阐释。
该玉鼎以西周大克鼎为原型,采用殊为难得的整块和田碧玉为原材料,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毅进先生亲自参与其中。鼎身正圆,两只立耳外曲,鼎腹饱满,上琢回纹绕鼎一周,腹部浮雕饕餮纹,鼎足均饰兽面纹,持重端正,匠心独具。
在专家看来,这件作品的横空出世,堪为青铜文化与玉文化这两种最具中华文明因子有机融合的经典之作。一鼎在手,拥有的不仅是一尊艺术瑰宝,更是对一份千年传统文化的守护。而这份守护显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以制鼎而闻名的高毅进大师,此番参与制作的华堂玉鼎,在工艺上有怎样了不起的绝活?如此完整的和田碧玉原材料又是如何被采集到的?一尊玉鼎,除了材质之别,与青铜鼎有何不同?今天,我们为什么还需珍藏一尊鼎……想知道玉鼎背后更多的故事吗?9月、10月出版的《中国收藏》杂志将一一为您揭秘,敬请关注。
对华堂玉鼎有兴趣的朋友可与编辑部咨询:010-63173324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