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7日,云南滇池日落时分出现绚丽的火烧云。 新华社记者 陈海宁 摄
新华网昆明3月24日电(念新洪)云南为什么叫做云南?云南的简称滇又是怎么来的?近日,云南师范大学教授、云南省中国近代史研究会会长吴宝璋做客云南文化大讲堂,详细讲解了云南及其简称滇的由来,一起来长知识吧!
云岭以南vs彩云南现 哪种说法更靠谱?
关于云南名称的来历,长期以来有不同的说法,究竟哪种说法更符合历史的真相呢?吴宝璋介绍,多个版本的《中国地图册》都将云南省的来历说成是因其在云岭以南而得名,《辞海》中关于云南省的释文也持这一观点:旧以在云岭以南得名。
那么云岭以南的说法是否靠谱呢?吴宝璋给出的答案是NO!他介绍,云岭一词最早出现在《资治通鉴》卷234,卷中记载,唐德宗贞元八年,四川节度韦皋致书云南王,提出与他联合袭击吐蕃,将吐蕃势力驱逐到云岭之外。那么如果按云岭以南这一说法,云南一词只能在唐代以后才有,然而事实上云南一词早在汉代就已有之,汉武帝设立的云南县就是证据。
云南驿古道(2015年6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海宁 摄
云岭以南这一说法站不住脚,那么云南是怎么来的呢?吴宝璋介绍,在《云南辞典》中,关于云南省的解释是以云南县之彩云南现得名。吴宝璋认为,这一说法是更符合历史真相的。
吴宝璋分析,以云南县之彩云南现得名这一表述包含两层意思。其一,云南一词来源于云南县,汉武帝时期设置了以滇池地区为中心的益州郡,下辖24个县,其中一个就是云南县,其县治在今天的祥云县云南驿。其二,汉武帝设立的云南县又源自彩云南现,吴宝璋说,此种说法最早起于何时已难考证,但明代编撰的地方志书《滇略》中有这样的记载:汉武元狩间,彩云现于南中,遣使迹之,云南之名始此。
吴宝璋说,汉武帝遣使察看彩云现于南中的具体情况不得而知,但其结果是汉武帝设置郡县的时候将一个县命名为云南,而云南一词也就始于此。
昆明滇池景色(2016年10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宗友 摄
滇比云南出现得早,明代起被用作云南省简称
搞清楚了云南是怎么来的,再来了解下云南简称滇的由来吧!吴宝璋介绍,滇的出现事实上比云南要早,滇原为古代西南夷地区滇池畔的民族(或部落)的名称,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战国末年,楚将庄蹻率部众到滇池地区建立了滇国。
然而无论是滇族还是滇国,又都得名于滇池的滇。那么滇池的滇又是怎么来的呢?吴宝璋介绍,一共有3种说法,其一,高山之巅有池,而名巅池,意思是滇池是高原上的湖泊;其二,滇池上源深广而下流浅狭,有似倒流,谓之颠池。意思是说滇池上源深广而下流浅狭,与自然规律相反,是颠倒的;其三,古夷语(或曰古代彝、白语)谓山间平地为甸,甸中有池,谓甸池。甸池进入汉语后,按汉语的习惯,被同音的滇池所代替。
吴宝璋说,云南带甸的地名很多,意思是山间平地,也就是云南人说的坝子,比如寻甸、中甸、施甸等等。由此来推,吴宝璋说,关于滇的由来,他更倾向于第三种说法。
吴宝璋还介绍,自明代中期起,滇就成为了云南省的代称或简称,比如兰茂的《滇南本草》、杨慎的《滇程记》等等,都以滇代称云南。
2014年12月30日,昆明朝霞美景。新华社记者 王长山 摄
【阅读延伸:名人赞云】
因彩云南现而得名的云南,其美丽多变的云,从古到今被不少文人墨客歌咏吟唱,讲座中吴宝璋也选取了一些段落,一起来长知识吧!特别是云南的小伙伴们,下次再在朋友圈中晒云,就可以配段高大上的文字啦!
徐霞客:瑞色南云列彩筵
徐霞客晚年曾登鸡足山,称赞四观中的南观是瑞色南云列彩筵。
在七绝《云观》中,徐霞客还写道:白云本是山中物,南极祥光五色偏。蓦地兜罗成世界,一身却在玉毫巅。
沈从文:云南是因云而得名的
沈从文写有《云南看云》,文中开篇即写道:云南是因云而得名的。他还用灵动的文笔,描写了云的神奇与美丽:
云南特点之一,就是天上的云变化得出奇,尤其是傍晚时候,云的颜色,云的形状,云的风度,实在动人。
云南的云似乎是用西藏高山的冰雪,和南海长年的热浪,两种原料经过一种神奇的手续完成的。
若在黄昏前后,到城郊外一个小丘上去,或坐船在滇池中,看到这种云彩时,低下头一定轻轻地叹一口气,具体一点将发生‘大好河山’感想,抽象一点将发生‘逝者如斯’感想。
宗璞:三千里地九霄云
冯友兰的女儿,著名作家宗璞从小在昆明生活,数十年后再次回到春城,找到了记忆中的云,她用饱含深情的笔调写道:昆明的云!美丽的云!在我的记忆井中注满了活水。‘三千里地九霄云’,我拟下了一个作文题目。
宗璞还记录下在昆期间天空忽现彩云的情景:哦!彩云!就在太阳的右下方,一朵椭圆形的彩云!刚看见时是玫瑰红,一会儿变作金色,一会儿又变作很浅的藕合色。太亮了,我们不得不闭上眼睛,再看时,可能我的不正常的视力作了加工,只见彩云后面透出彩色的光,许多亮点儿成串地从云朵上流下,更让人不能逼视。
宗璞自豪地写道:云南这个名称,据说始于汉代,因彩云出现而得此名。有谁真正看到过彩云?如今有我。(完)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