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把字写好,看就得写得平稳端正,整整齐齐。其实,这样写在书法中恰恰属于比较低级的审美层次。长期停留在这样的层次,对于艺术的境界提升是有阻碍的。这就像英国将军蒙哥马利,看到自己别墅里的树木搭配非常不满,立即下令把树木全都排列的整整齐齐齐的,像供自己检阅站岗的哨。这样布置别墅,虽然看起来整齐了,但是艺术的美感却降低了。
对于书法来说也是如此,为了考试的需要将字体写成接近印刷体的衡水体当然有助于考试,毕竟古代科考也流行馆阁体。但是,在日常书写中再写这样的字,那就会缺少艺术魅力而贻笑大方了。田英章的字甜美端庄,在书法培训班一时风靡,但是在书法界业内却评价不高,其主要原因也正是如此。这是因为他的字虽有助于速成,但是千字一面,不利于书法艺术境界的提高。
那么怎么样将字写好看,尽早让自己的书法登堂入室呢?就一定要排除这种屈原笔法。为什么叫屈原笔法?因为屈原名平,字正则,又字灵均,他的名字中刚好含有平、正、均三个字,而这三个字正好是美术字书法的典型特点。
所以,要让书法进阶,就得尽快破除屈原笔法!也就是说,要破正、破平、破均。比如董其昌说作书所最忌者,位置等匀,再如颜真卿说每为一平画,皆需纵横有象,王羲之说笔忌直过。这都是对屈原笔法的反叛。
中国哲学家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所以,要想写好字体,就要琢磨出来怎么样实现破平、正、均,让字顺利进阶!比如康有为在参加殿试时,用的是当时中规中矩的考试字体——馆阁体。但是,他之所以成为书法家则是因为魏碑体,其拍卖出1495万元的书法作品《飞白书势铭》用的就是魏碑体。
怎么样实现书法创作由平、正、均的屈原笔法,向更高境界前进呢?有几个原则可以供参考遵守的。
第一,三紧三松。
董其昌说:一字中,须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处。王大令之书,从无左右并头者。这就是对汉字结构中左右对称齐平,主张收放有致,写出字形的参差变化。那一个字的点画怎样收放之中避免左右并头,将汉字书法之美给体现出来?
在汉字的收放问题上,古人有个很著名的法则——中宫收紧!以潔字为例,做到中宫收紧、内收外外显然会显得比较好看。书法家启功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来写字的三紧三松原则(紧为收,松为放,即以松紧来代指收放),也就是——上紧下松、左紧右松、内紧外松。这几个原则可以体现出书法结构体上的破正原则,把作书所最忌位置等匀这个法则给具体展示出来。
中宫空灵与中宫收紧
第二次是字势原则。
汉字结构中最重要的一个书写规律,就是要遵从字势,无遏其势(卢肇《拨镫序》:大凡点画,不在拘之长短远近,但无遏其势。俾令筋骨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汉字有扁、长、方、圆之态,书写时又有封闭笔画和延伸笔画之分。写汉字时要遵从字的整体字势和笔画特点予以相应的调整。王羲之的字即具有五形(正、左侧、右侧、仰、俯)六态(方、圆、肥、瘦、纵、横),汪洋恣肆,叹为观止。
第三,古腾堡法则。
古腾堡法则认为人们在浏览页面的时候,视觉遵循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眼动规律,因此:左下和右上是视觉盲区;左上角是视觉的第一落点区,而右下角是视觉最终落点区。所以写汉字时一般要把左下和右上给空出来,这正符合弱者道之用的原理。点画有空有实、有放有收,所形成的字体才容易显得好看。
古腾堡法则所反映的视线移动原理,适合于大量同质信息的平衡分布,所以确定按钮放置右侧,取消按钮放左侧更有助于用户操作。不过其它设计元素会影响眼球运动,如色块的大小及深浅等,这反映到书法中也就是点画的大小及墨色的深浅等影响因素。
第四,书体原则。
不同的书体有不同的书写规范。比如隶书写横画大多,蚕头雁尾,写得比较长。楷书写竖画时较长。这也是汉字书写时的一个重要的破正规律。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