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商丘日报-商丘网
蹈常袭故中的蹈即踩的意思,引伸为遵循;常指常规,老规矩;袭为沿袭之意;故指老办法。这一成语的意思是照老规矩办事。同蹈常习故。
典故出自宋朝苏轼《伊尹论》:孟子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非其道也,非其义也,虽禄之天下,弗受也。’夫天下不能动其心,是故其才全。以其全才而制天下,是故临大事而不乱。古之君子,必有高世之行,非苟求为异而已。卿相之位,千金之富,有所不屑,将以自广其心,使穷达利害不能为之芥蒂,以全其才,而欲有所为耳。后之君子,盖亦尝有其志矣,得失乱其中,而荣辱夺其外,是以役役至于老死而不暇,亦足悲矣。孔子叙书至于舜、禹、皋陶相让之际,盖未尝不太息也。夫以朝廷之尊,而行匹夫之让,孔子安取哉?取其不汲汲于富贵,有以大服天下之心焉耳。夫太甲之废天下未尝有是,而伊尹始行之天下,不以为惊,以臣放君天下不以为僭,既放而复立太甲不以为专。何则?其素所不屑者,足以取信于天下也。彼其视天下眇然不足以动其心,而岂忍以废放其君求利也哉?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一为希阔之行,则天下群起而诮之。不知求其素,而以为古今之变时有所不可者,亦已过矣夫。
这段话的意思是:孟子说:伊尹在有莘国的郊外耕作,倘若不合乎道,又不合乎义,就是拿整个天下作为他的俸禄,他也不接受。天下都不能打动他的心,所以他的品德完美了;凭借他完美的品德来执掌天下,所以面临大事而不惑乱。古时候有道德的人,一定有超出世人的品行,并不是贪求想跟一般人不同罢了。卿相这样的高官显位,价值千金的财富,也有所不顾,要用这个来使自己的心胸宽广,使得困窘、得志、利益、祸害都不能成为他心中的芥蒂,来完善他的道德,想要有所作为罢了。后代有道德的人,大概也曾有过这样的志向,但得与失在他心中扰乱,荣与辱在他身外纠缠,所以辛辛苦苦地直到老死也无暇顾及自己的志向,也够可悲的了!孔子为《书经》作序说到虞舜、夏禹、皋陶相互推让天下的时候,未尝不长长地叹息。朝廷多么尊贵,可他们却像普通人那样将它推来让去。孔子看中了他们的哪一点呢?孔子看中了他们对富贵不急切地追求,有用来使天下人的心完全折服的功效罢了。太甲被废黜,天下未尝有过这种做法,而伊尹开始推行它,天下的人不以为骇怪;以臣下的身份放逐国君,天下的人不以为僭越;已经放逐又重新扶立,太甲不认为是独断专行。为什么呢?因为伊尹平常不屑一顾的东西,足够用来取得天下人的信任。伊尹看待天下,感到十分渺小,不足以打动他的心,难道忍心用废黜放逐他的国君来求得好处吗?后代有道德的人,遵循常规,习惯旧例,惴惴不安,害怕不被天下的人宽赦,一做出罕见的行为,天下的人就群起嘲讽他,不知道探求他平素的行为,却认为古今是有变化的,现今就是有不能去做的事,这其实是大错特错了啊!
伊尹是夏朝末年和商朝初年的圣人。夏朝末年,他被商汤聘请到商国,做了商汤的右相,以他经天纬地的知识赤心耿耿辅佐商汤,使商国兴盛了起来。他以尧舜之道劝说商汤肩起拯救天下的大任,推翻腐败透顶的夏桀,救民于水火。他辅佐商汤推翻了夏桀,建立了商朝,又一心辅佐商汤治理好天下。商汤在逝世时曾嘱咐他:我的子孙如果不屑,你可以废黜他而做国君。伊尹坚辞。因此,孟子说就是拿整个天下作为他的俸禄,他也不接受。商汤逝世后,他力保商汤的子孙登位。在他保商汤的嫡长孙太甲做了商王之后,太甲开始听他的教导,三年后就不听他的教导,不按商汤制定的法典行事,为非作歹,善谏不听。伊尹为了救大厦之将倾,将他放逐到商汤的墓地,反省错误,自己代太甲主政。三年后太甲改过悔咎,伊尹又亲自带领群臣把太甲迎回亳都,还政予他,自己仍做丞相。苏轼说臣将君王放逐,从来不曾有人敢这样做,因为很容易被人们误为篡政。但伊尹破天荒这样做,天下人都不以为骇怪,不认为他是篡政;已被放逐又重新扶立的太甲不认为他是独断专行,原因就是伊尹本来就不谋私利,不贪权位,他的高尚品德足够取得天下人的信任。
蹈常袭故这一成语,就是从《伊尹论》中的蹈常而习故转化来的
例句:学者蹈常袭故,漫不复有所寻者。(明代焦竑《焦氏笔乘·〈尚书〉叙录》) (689)
本文来自【商丘日报-商丘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