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闻强志bo wen qiáng zhi
【词源】战国·苟况《荀子·解蔽》:析辞而为察,言物而为辨,君子贱之。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此之谓也。
【注】博:广博。闻:见闻。志:通识,记忆。
【释义】荀子原文的意思是:见识广而记忆力强,但不符合圣王的法度,君子鄙视这种人。后多为褒义,指学识广博,见闻丰富,记忆力强。
【书证】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以治乱,娴于辞令。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普·陈寿《三国志·魏书·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1] 三国时时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 [2-4] ,母为武宣皇后卞夫人 [5] 。
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累迁五官中郎将。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成为魏国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即位,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制定实施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地区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为文,庙号世祖,安葬于首阳陵。曹丕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选自《邯郸成语典故》苑清民主编(侵权马上删)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