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研读《周易》经文中往往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64个重卦的卦名会在象辞中有一个对应的解读,比如,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这些象辞实际上在解释为何这个重卦要取这个卦义,在这个卦义卦时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效法而行动。
所以,象辞的内涵应该是很值得深入研究分析的,因为直接关系对卦时卦德卦义的深入理解。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周易》象辞在确定重卦中上下两卦如何搭配成卦,并以此确定卦时卦德时,有如下规律:首先是看以哪个卦为静象,比如风行地上,那么静象就是地。其次,看以谁为动象,比如同样是风地观卦,因为风行地上,那么风就是动象,是风这个动象行于地这个静象之上。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类情况:
其一:当乾坤兑艮与震巽坎离搭配上下卦时,都以乾坤兑艮为静象来描述,比如水天需,就是云上于天,天是这个卦的空间静象,云为动象。天水讼就说成天与水违行,这个虽然有并列结构(后面有说明),但从水与天的关系看,实质还是水为动象,比如讼卦九二爻辞有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的意象。
地风升就是地中有木,风地观则是风行地上,都是以坤地为静象,巽风为动象。泽水困就是泽无水,水泽节就是泽上有水,都以泽为静象,坎为动象。山风蛊就是风落山下,风山渐就是山上有木,以艮山为静象;雷山小过为山上有雷,山雷颐为雷鸣山下,以艮为静象,震为动象。类似这样的卦基本都符合这个规律。
这个规律与乾坤兑艮的原始类象就是天地山泽四个空间静象(其中乾天可动可静,后面会提及),而坎离震巽为水火雷风恰好都是四个动象有很大关系。
所以,八卦象本身就分了四个静象和四个动象,只是这个动静之象,与邵雍先生传的乾兑坤艮为动象,震离巽坎为静象恰好反过来了。
按先天象看,乾兑坤艮分别为日月水火,都是动象;震离巽坎分别为辰星石土,均为静象。至于为何邵雍先生在先天象反其道而为之,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二:当乾坤兑艮之间互相组合时,乾遇兑则兑为动象,泽天夬为泽上于天;乾遇坤,乾卦在下时则坤为静象,如地天泰为天地交泰,交泰之意主要是天气下降交于地;乾遇艮卦,山天大畜为天在山中(这里乾天就为动象了);天山遁为天下有山,乾天也是动象,所以才有阳遁之义。兑遇坤,地泽临为地中有泽,泽地萃为泽上于地,都以坤地为静象,兑为动象;兑遇艮,山泽损为山下有泽,泽山咸为泽上于山,以艮山为静象。
其三:当震巽坎离互相搭配时,震巽搭配都是并列结构(二卦都是动象,属于两动搭配);震坎搭配也是并列结构;震离搭配以离为静象,火雷噬盍,有日中为市之象,雷火丰取日中见斗之象;巽坎搭配,巽为动象,坎为静象,风水涣取风行水上象,水风井取木下于水的象;巽与离搭配,火风鼎取木在火下的象,风火家人取风自火发的象,都以巽木为动象(巽在鼎卦为木,在家人卦为烟象),离为静象;坎离搭配均为并列结构。
其四:并列结构就是两卦均取动象,比如天地否为天地不交;天泽履为上天下泽;天水讼为天与水违行;火水未济为上火下水;火泽睽为上火下泽;雷风恒直接说雷风,恒;风雷益说风雷,益;水雷屯为云雷;雷水解为雷雨作;等等。
综上所述,无论卦与卦是动静关系,还是两动关系,目的都是为了确定重卦的卦时卦德,同时,也体现了动静之间的主动与被动、时空变化等内涵。比如风天小畜卦,其空间位置按密云不语,自我西郊看,和乾西北有一定关系,密云为动象为巽。大畜卦的天入山中,显然就是看艮东北的时空了。至于水山蹇的不利东北,乃艮上见坎险,可知艮卦时空上有问题;而山下出泉的蒙卦,也可见艮卦时空有水泉之动象也。
当然,或许有人说,其实上卦与下卦均可互为动静关系,诚哉斯言也。不过《周易》卦辞中告知的这种固定关系,直接决定了一卦之卦时卦德,倘若将动静二象做一个颠倒,其卦时卦德或许就发生了变化了,暂时不在本文探讨之列了。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