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日主为庚辛金和壬癸水的人,生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吉凶祸福

日主为金时,生于一年四季中的告凶祸福。

生于春天时的一生吉凶祸福

春天的正,可同是一年四季中五行之木最旺的时候,而此时五行之金则非带衰弱,金本克木,但此时金衰不旺,金不仅不能克木,反而还要被木接伤。所以,八字中一定要有土来生金,才算是好命。

若八字中无土生金,其他干支上又无金来扶助日主,则此命有半路天折的危险。

初春时节,余寒未尽,喜火来驱寒,若八字中,再有土来生日主,则必为大富大贵之命。

八字日主为庚辛金和壬癸水的人,生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吉凶祸福

生于夏天时的一生吉凶祸福

夏天的四、五、六三个月,是一年四季中五行之金最衰弱的时候,而此时五行之火最旺,所以八字中必须要有水来克火润金,只有这样才能福寿双全。否则的话,日主之金将被熊熊大火所熔化,导致半路天折。

八字中也不宜木多,因为木能生火来克日主,更增加火的气焰,虽然日上主之金以木为财星,但此时不但无财还会因财伤身。

生于秋天时的一生吉凶祸福

秋天的七、八、九三个月,是一年四季中五行之金最旺的时候,也就是说此时白主的气势最旺,必得有火来锻炼,才能将这旺盛之金铸成有用之才。所以,八字中已有火出现,若得到旺盛之火来锻炼日主,必可成为将帅之才。若八字中土多火少,金本已旺盛,再得土以相生,则生之太过,打破五行平衡而成为无用之金,碌碌无为度过一生。

若八字中有旺木生火,则一生之中必可白手起家,家财万贯。

八字日主为庚辛金和壬癸水的人,生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吉凶祸福

生于冬天时的一生吉凶祸福

冬天的十、十一、十二三个月,是一年四季中五行之水最旺的季节,此时天寒地冻,金沉于水中难以发号施令,必得有火来驱寒,土来制水,才能大有作为,取得功名富贵。

若八字中缺少火与土,而金水两旺,则有折载沉沙的危险,也就是说,具有此种命格的人要谨防水灾。

若八字中木旺,而又没有火出现,具有此种命格的人必定困苦一生,难以享受人间的温暖。

日主为水时,生于一年四季中的吉凶祸福。

生于春天时的一生吉凶祸福

春天的正、二、三月,是一年四季中五行之木最旺的时候,此时五行之水也依然滔滔不绝,八字中若没有土来制水,则必然木随水流,撞击堤岸,有提坝崩溃的危险。所以,有此种八字的人,往往不受世俗的约束,容易走极端,对他人与社会构成犯罪的行为,难免有牢狱之灾。

若八字中有土制水,又得五行之火驱除初春的寒冷,则水能灌溉万物,有生长万物之功效。具有此种命格的人,必可白手起家,获取功名富贵。

若八字中只有少量的金,则金能生水,帮扶日主,可以担当大任;若八字中金太多,则旺金能使水星泛滥,无法约束,对他人或自身造成危害。

生于夏天时的一生吉凶祸福

夏天的四、五、六三个月,是一年四季中五行之火最旺盛的时候,也是五行文水最衰竭的时候,若八字中没有金来生水,则日干的点滴之水,有被熊熊大火烧干的危险。因此,生得此种命格的人,有中途天折的危险。

若八字中日主得到其他干支的五行之金来相生,则金能生水,增加日主的气势和力量,使日主能够担当得起熊熊烈火的烧烤,那么,因火为日主的财星,则此人必可发财升官,一生富贵双全

若八字中木太旺,因木能生火,同时木又盗日主的水气,使日主更加衰弱,则此人一生必然贫困缭倒,多灾多难。

八字日主为庚辛金和壬癸水的人,生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吉凶祸福

生于秋天时的一生吉凶祸福

秋天的七、八、九三个月,是一年四季中五行之金最旺盛的季节,也是五行之水长生得气的时候,金能生水,金白水清,只要八字上没有土来混杂,则此人一定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若八字中有土来混杂,则格局全破,为下贱愚鲁之人。

若八字中火多,因日干以火为财,则必然一生之中财运亨通;若八字中再有木来生火,则必定富贵双全。

若八字中其他干支上再有金水出现,则有水势泛滥的危险,此时必要有土来制水,否则,一生将多成多败,波折不宁。

生于冬天时的一生吉凶福福

冬天的十、十一、十二三个月,是一年四季中五行之水最旺盛的季节,此时,天寒水冷,万物收藏,必须得火驱寒,才能化冰冻之水,浇灌万物。所以,此时出生的人,八字中一定要有火出现,这样才能大有作为,成名成家。否则的话,只能是一介寒儒而已。

若八字中金太多,金能生水,水太多,打破了八字中的五行平衡,物极必反,必然要招致灾难。

若八字中的水多,则水能生木,木能化解水的波浪,使水势平和,同时木又能生火驱寒,所以,具有此种八字的人,一定是福寿双全、大福大贵之人。

八字日主为庚辛金和壬癸水的人,生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吉凶祸福

非常感谢各位朋友关注、转发、点赞,大家一起弘扬周易研究预测。大家如果有八字命理知识的疑惑、姻缘合婚,起名改名,婚姻情感不顺,事业财运阻塞,健康状态等诸多问题,欢迎留言、转发、关注。

本期内容就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白师周易研究,有什么问题可以在留言区评论,我们下期再见~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