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夕,浙江推出一种全新的骨灰处理方式——生命晶石,甚至可做成首饰佩戴上身。据介绍,骨灰变晶石的整个制作过程,大约需要1个小时。已故成年人的骨灰可形成100—400粒晶石,其密度、硬度都高于骨灰,而体积仅为原来骨灰体积的10%—15%。(3月29日 新华网)
将亲人骨灰制成晶石佩戴,既节省了土地,又可以把亲人一直带在身边,就好像亲人从未远离一样。此举看起来很好,但也有不妥。
首先有违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我国,人死了之后,对死者最大的尊重就是将其入土为安。但将亲人骨灰制成晶石佩戴后,死者就难以入土为安了。佩戴在手腕上,到处碰的,一不注意,说不定就会给碰坏了。就算戴在胸前,平时也会被汗珠等浸入,搞得都是汗臭味。这样,显得对逝者很不尊重。
其次,可能会影响工作和生活。将亲人骨灰制成晶石佩戴后,一直把亲人带在身边。平时在工作和生活时,一看到、一触摸到这些晶石,可能会对亲人产生思念。特别是一些人想起非正常死亡的亲人,难免会产生情绪波动,不但容易引起伤感,沉浸在痛苦和悲愤之中,而且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试想,如果在工作时,触摸到晶石,想起亲人离世时的场景,还会有心思工作吗?
另外,也会影响周边的生活环境。生者将亲人骨灰制成晶石佩戴,就算自己不顾忌,那也应该考虑考虑别人的感受。在我国,许多人对逝者的东西还是十分避讳的。有人戴了亲人骨灰制成晶石,同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同一个餐桌上吃饭的朋友,知道了,心里不知会是什么感受?
将亲人骨灰制成晶石这个办法不错,便于民众将亲人骨灰保存得更加长久,但佩戴在身上不妥。民众可以在把逝去亲人的骨灰制成晶石后,最好还是用陶罐、瓷罐等将其密封好,葬在地下,树个墓碑,便于后人祭奠。这样既节约了土地,又让亲人入土为安,毕竟在我国,对死者最大的尊重是让他们重归自然。
文/胡建兵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