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丧又称讣告、讣闻、报亡、报死等,新乡一带老人去世,忌讳说死、亡二字。报丧旨在告诉亲友前来参加丧事,同时通告与死者有相冲、相克的人(孕妇等)不要近前。
当地报丧习俗由来已久,经过历代相传形成的报丧习俗,很受当地人的重视。当地报丧的方式有三种,一种是老人去世后(或第二天)鸣铳炮或鞭炮告知亲友邻居,同时要在丧家大门门框上张贴讣告。
讣告一般用白纸,上书某府某某先生(女士)丧事或某府某某先生(女士)千古之类的字样,然后用蓝墨水圈起来,待出殡后要用红笔或墨笔将讣告划掉。讣告上的字数按生、旺死绝四字进行推衍,周而复始,最后一个字以套上生、旺二字为佳,如果碰到死、绝二字,则要增删字数,使之合套生、旺二字。
如果老人90岁以上死亡,且配偶健在、子孙满堂。门框上贴的讣告要用红纸书写,表示死者是有福的人。旧时的有钱人家,还要在大门上挂两盏白色的大灯笼,上书某旬寿考或某旬寿妣和某代其昌或某代同堂。门上讣告一般要写严父或母字样。若父亲去世,用方形浆纸或白纸书写严、制角朝上下贴在大门两旁;若母亲去世,则写慈、制二字贴在大门两旁。
现代城镇工作人员死亡,由所在单位发讣告,一方面把讣告邮寄或电告死者的生前友好,或在报纸上刊登讣告。另一方面在单位的大门口张贴的讣告,内容不外是死者的生卒年、病因、主要工作经历和对国家的贡献,向遗体告别或召开追悼会的时间、地点等。
第二种报丧形式是由族人持丧帖书或口头到亲友家报丧。旧时丧帖书有一定程式,遣词用句和称谓都十分考究,父亲去世,要写正寝严制,自称孤子。母亲去世,则写内寝、慈制, 自称哀子。若父母双亡,自称孤哀子。结尾用词要按丧服轻重分别写上泣血稽颡、稽首、拉泪、拭泪、泻泪 等。
分发丧帖书的习俗各地不大相同。报丧者可以进入报丧对象的家门,讲明详细事由,忌讳说死字, 一般用老了、过世了 来代替。并一定要吃些东西,至少要抽根烟、喝杯茶才离去。
若是到死者的出嫁女儿家报丧,女儿应立即跟随报丧者一同前往娘家,一定要痛哭一场。母亲亡故,由一名深谙丧礼的叔伯父率所有孝子、孝孙到外祖家报丧,然后再向外祖父、外祖母或母舅等禀告告家母的病因、治疗经过及死亡时间、后事安排等。
若平时不孝,外祖家人则迟迟不把孝长子扶起,让他一直跪在那里。进入外祖家后,先在厅堂上烧香、点烛,众孝子、孝孙下跪痛哭,由叔伯父禀报病因、治疗经过及病故时间等。(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