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祭品,是指祭祀活动敬献给祭祀对象的物品用品。祭祀对象包括上苍神灵、天地日月、山川社稷、列祖列宗等。物品用品包括食材食物、谷物食粮、蔬品果品、酒水吃食、玉石珍帛等。丧事活动也用祭品,即以特定物品敬献给逝者,抒发家人的情怀,寄托亲人的哀思。
祭品与供品在使用上差不多,但礼仪上的具体意义有区别。祭祀活动是有特定的时空条件的,时间已过,事情已了,祭品即可撤除。而供品是供奉给特定对象的,如土地庙城隍庙等神祗,一直摆放供奉,坏了可以更换,但不能随意撤除。
现实生活中,祭祀活动不常有,丧事活动经常会遇到。我们就丧事操作的一般习俗规制,谈谈祭品的种类数量和要求,供大家参酌和评述。
1、关于猪牛羊三牲
祖宗文化是中华文化乃至中华文明原创设计的基本构成。祖宗祭祀活动就是祖宗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家庭、社会、国家日常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实现家事国事的基本手段。祭祀祖宗的地方就是供奉祖宗的地方,天子叫太庙,诸侯叫宗庙,大夫和士叫家庙。祭祀活动的祭品一开始用人,后来用牲畜。为祭祀而宰杀的牲畜叫牺牲,后来引申为为了正义目的而舍弃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祭品牛、羊、猪称三牲,牛、羊、猪三牲齐备叫太牢或大牢,只有羊和猪叫少牢。这就是从西周开始规范礼仪的基本规定,也是后世朝代礼仪传承的范本依据。
现实生活中,一般居民家庭,丧祭活动的祭品应当有牺牲,至少应当有三牲其一。古往今来,在全部绝大部分地区,猪是最常见的、数量最大的、性价比最高的饲养牲畜,所以,用猪做牺牲的相对较为普遍,也算是流行性习俗。
牺牲是祭品中的标志性大件飨物,所以一般可以用牺牲指代祭品。实际生活中,祭品用猪的,一般不用整猪,只用头尾,即有一个猪头和猪尾就行了。头尾代表整体。丧祭活动规模较大的,可以用牛,也可以牛、猪、羊三牲齐用。用牛用羊的,也可以只用头尾。
牲飨不用活体实物而用模型的,可以用牛猪羊整体。
2、关于食物食品
食物是维系人体生命的最基本的东西,也是生活中的每个人一生孜孜追求和拼命获取甚至争夺抢夺的东西,因而是对人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所谓民以食为天就是最朴素最直白的人生道理。所以,丧祭活动中,以食物包括食粮食品肉食品等作为祭品,表达人们最基本最普遍人生情怀。
《礼记–礼运》有: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可以致其敬于鬼神。意思是说,祭礼起源于向神灵奉献食物,只要燔烧黍稷并用猪肉供神享食,凿地为穴当作水壶而用手捧水献神,敲击土鼓作乐,就能够把人们的祈愿与敬意传达给鬼神。
现实生活中,以食物作为祭品的,可以用谷物原粮等,可以用馒头或特定形状形态的面食熟食品等,可以用当地常用美食或特色美食等,但较多的是使用包装好的食物制成品,如糕点、点心等。
3、关于蔬品果品
与粮食和肉类食物一样,蔬菜果品等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所以,蔬菜和果品也是祭品的重要组成。古典社会条件下,丧祭活动期间较长,蔬果容易变质腐烂,所以一般不用做祭品。
现实生活中,蔬菜果品用于祭品的较为普遍。苹果、香蕉、橘子、菠萝等都行,葱姜等也可以作为祭品。但应当注意,丧祭活动的祭品不用梨子和桃子。梨的谐音离,一般不用于礼仪场合。桃为长寿做寿之意象,丧祭活动一般不用。
酒也是丧祭活动中的常用祭品。丧祭活动中有一个基本词汇,叫奠,奠的本义就是酒。
4、关于珠玉珍帛
玉器和绢帛是贵重和稀罕之物,用作祭品,显得隆重厚重。先秦时期,玉帛用于祭品,典籍中常见。秦汉以后,玉帛一般多用于随葬,作为祭品少见。
《左传–曹刿论战》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墨子–尚同》有:其事鬼神也,圭璧币帛,不敢不中度量。这里的所谓玉帛,就是作为祭品的。玉帛包括各种玉制礼器和皮帛,这是食物之外最常用的祭祀手段。玉在祭祀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周礼》里有记载以玉做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之说。
应当明确的是,关于祭品,有定数但没有定论,啥意思呢?就是说,祭祀活动是最神圣最崇高的精神活动,人们都情愿把最好的东西敬献出来,但各地区、各地域、各民族、各人群等,由于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不同,作为祭品的种类和数量都是不一样的。在特定区域或特定居住方位的人形成特定的较为流行的祭品标准,即定数,也就是确定性的礼仪和习俗要求。现实生活中,沿海喜欢用鱼,内地喜欢用猪,就是这个道理。
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用什么作为祭品,只要不影响表达情感,都是可以的,用牛、猪、羊行,用鸡、鸭、鹅、兔等也行。三牲是先秦古法礼仪规定,也不适用于一般庶民百姓。现实生活中,一般居民家庭,可以根据生活实际情况确定祭品,可以遵循当地习俗常规,不必拘泥和恪守礼仪原典文本规定。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