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文艺要为强军服务、为官兵服务、为基层服务。新时代军事文艺工作者如何创作出官兵爱听爱唱、思想性艺术性兼具的军旅歌曲?带着这些思考,我们推出《激荡红色旋律》专栏,通过回望经典军歌背后的创作故事,探讨军旅音乐创作规律和特点,以期对新时代的军歌创作乃至基层文化建设有所启示。本期请关注经典军歌《走上练兵场》的相关故事。
——编 者
彩霞飞舞红旗扬,风吹树叶哗哗响。我们的步伐多雄壮,歌声(那个)嘹亮走向练兵场。一天不摸枪,我手指就发痒;一枪没瞄好,我吃饭都不香。苦练巧练铆足劲儿练哪,我们的本领强,嘿!才能打胜仗。
这首简短有力的队列歌曲名叫《走上练兵场》,歌词由词作家刘薇于1979年5月创作。
去年,我采访著名军旅词作家王晓岭时,同他聊起军歌创作规律和经验,也由此谈到了他的母亲刘薇以及《走上练兵场》的创作故事。
刘薇,1922年出生于北京,18岁时投奔抗大,20岁时到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任演员和创作员。她一生共创作3000余首歌曲,其中《看见你们格外亲》《老房东查铺》《祖国一片新面貌》《战士歌唱东方红》《走上练兵场》《打靶歌》等歌曲经久流传。
1979年春末,刘薇正在河北驻军一个连队里采风。当时,全国上下欣欣向荣,军营掀起练兵热潮。官兵走上训练场时,那精神饱满、意气昂扬的模样和热爱训练、渴盼提高本领的心声,让刘薇很受触动。她在很短时间内便创作出《走上练兵场》的歌词。著名作曲家生茂拿到歌词后,非常激动,很快就为其谱好曲。1980年,这首歌被原总政列入向全军推荐的12首歌曲。因其真实展现战士生活、反映战士心声,既集中概括、又形象生动,这首队列歌曲受到广大基层官兵的喜爱,很快在军内外传唱开来。后来,这首歌曲还获得了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
歌为战士写,曲为战士唱是刘薇的口头禅。她创作的大多数歌曲的风格,都像这首歌一样,简短、朴实、有力,贴近基层士兵的情感与生活。她也因此被人们称赞写出了士兵的真实生活,烙在了战士们的心里。热爱生活、热爱部队、热爱官兵,她是这样教育王晓岭的,也是这样实践的。
王晓岭在多个场合讲过他的创作观:要想文艺作品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我们创作者就要耐得住、蹲得下、沉得稳。要想文艺作品能在大地上踏石留印,我们的创作者就要在生活中抓铁有痕。王晓岭这种深深扎根生活、向生活要灵感的创作态度,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母亲刘薇的影响。虽然已经创作过《当那一天来临》《当兵的人》《强军战歌》等广为流传的经典军歌,但他仍深有感触地告诉我:论对军人的深厚情感与洞察入微,我远远比不上母亲。
她下部队从来不是走马观花。他们老一辈常常打着背包、蹲连住班,和战士们打成一片。王晓岭回忆起和母亲一起去基层部队采风的情景,每到一个连队,她都会像老大姐一样,用小本子记下战士们的名字,战士们喜欢什么、平时爱说什么,她都会记下来。让王晓岭印象最深刻的是1986年年底,他们一起随某任务部队深入生活。当时,已经64岁的刘薇,钻进步兵连队的闷罐车里,搭乘稻草铺成的软卧,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同行了6天6夜。1998年,原战友文工团组织慰问演出队到内蒙古呼伦贝尔某边防部队为兵服务。已经离休、年近八旬的刘薇,依然要求跟着大家一起去部队。她满怀激情地登上满洲里的哨塔,穿过加格达奇的白桦林,还为值勤在额尔古纳河上的边防巡逻艇大队写了艇歌。
写过《十五的月亮》《望星空》等歌曲的著名词作家石祥,曾和刘薇有过长达20年之久的合作。他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刘薇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下基层深入连队生活的背包精神。每次下连队,刘薇都要亲自背上背包,一竿子插到连队,和战士一起行军、一起演练。刘薇采访,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甚至连队的一日作息时刻表和战士的生平、爱好、有没有对象等都详细地记录在采访本里。石祥真挚地评价刘薇,是一位与时俱进的巾帼词家,永远行进在战士的歌声中。
母亲的言传身教让王晓岭受益匪浅:她的词风非常朴实,基本不用形容词,都是战士们的大白话。比如‘一天不摸枪,我手指就发痒;一枪没瞄好,我吃饭都不香’这段歌词,就是来自战士的生活语言。像这样质朴亲切、兵味十足的传神之笔,真的让我自叹弗如。的确,刘薇的歌词中没有富丽堂皇的辞藻和哗众取宠的文字游戏,那些简单的语句,总能让官兵觉得亲切和发自内心的喜爱。王晓岭说:战士们质朴的语言是最接地气最生动、更能打动人心的。我们创作中一定要注意掌握战士的语言、了解战士的心声。
而且,在王晓岭看来,这种掌握了解,一定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真实的情感表达。他说,母亲很关心爱护官兵,与很多战士成了忘年交。当年,有的新兵感觉训练太苦,她就偷偷塞给人家一块糖;有的战士家庭困难,她就寄钱、粮票给战士老家。母亲是真正把心、情、思沉到了官兵中,真正做到了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王晓岭反思道:扪心自问,如果不能像他们那代人那样扑下身子与指战员们打成一片,我们还能对战士的情感有如此真切的体验么?
在采访中,王晓岭向我展示了一些珍贵的老照片。其中有张照片,刘薇正趴在训练场地上,跟战士们一起练习据枪。十几年后,王晓岭也在训练场留下了一张类似的照片。
这是两代军队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的缩影与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歌为战士写,曲为战士唱,军队文艺工作者的这种优秀品格,应该铭刻在年轻一代创作者们的心中,并发扬光大。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