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时期埋葬方式一葬式(原始时期的耕作方式)

(一)葬式

仰葬式

仰葬指人死后直接入土安葬,死者面朝天,平放四肢,呈现出生前最自然的仰卧姿态。这种方式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经盛行,裴李岗墓地上的墓葬,也是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另外大地湾遗址发现的11座墓葬,能辩别的葬式均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山西襄汾陶寺龙山文化类型的墓葬,都是身体仰着四肢伸直,头朝东南。山东大汶口遗址发掘的近百座墓葬中,大部分是单人仰身直肢葬。还有王因遗址的墓葬,仍是仰身直肢葬为主。800多座齐家文化墓葬中,也是仰身直肢葬最为常见。同一时期的南方墓葬,盛行单人仰身直肢葬。如马桥、广富林、越城、草鞋山、张陵山、寺墩等地的墓葬里,能辨别出葬式者,大都是单人仰身直肢葬。崧泽墓地的97座墓葬中,大部分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南京北阴阳营266座墓葬中,仰身直肢的为最多,被发掘的上百座屈家岭文化慕葬中,成年死者基本上都是实行单人仰身直肢葬。而福建昙石山墓葬均为单人葬,一般为头向东北的仰身直肢。从此以后,这种葬式成为我国汉族地区非常普遍的葬式。

原始时期埋葬方式一葬式(原始时期的耕作方式)
侧葬式

死者尸体入埋时,身体侧卧,双手垂直贴身,两脚伸直并拢的葬式叫做侧身直肢葬。这种葬式在新石器时代墓葬中都有发现,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葬式形式。

屈肢葬式

一种将死者的肢体弯曲、紧缩后安葬的葬式叫做屈肢葬。它分为蹲式和卧式两种。蹲式像活人蹲坐姿势,两只手紧缩在一起,大腿、胫骨紧贴并且臀部不着地。卧式分为侧卧、仰卧、俯卧三种。其下肢弯曲的程度由股胫骨之间的内角大小而定。

原始时期埋葬方式一葬式(原始时期的耕作方式)
就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屈肢葬的历史大约能够追溯到十万年以前的更新世晚期和旧石器时代中期莫梯利亚文化时代。这一时期在法国、巴勒斯堆与克里米亚发现的尼安德特人的墓葬已经有了这种葬式,可是不流行。旧石器时代晚期,大部分都已是屈肢葬,方法是把腿折叠起来,紧靠身体,使人深信曾用绳子捆绑过。进人新石器时期,这种方式更加流行,遍及世界各地。在中国的墓葬中均发现有屈肢葬式。根据统计,出土的单人屈肢葬超过600例。其中,单人侧身屈肢葬在西北地区盛行,四川巫山大溪文化遗址则以仰身屈肢葬尤为盛行,广西一带还是以屈肢蹲葬为主。

屈肢葬的意义,按照国内外学者的意见,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认为这种葬式可以节省墓地和人工,其次是认为这种做法合乎休息和睡眠的一般姿态,再次是认为这种姿势象征母体内胎儿的样子;最后是认为用绳索将死者捆绑起来,能够阻止死者灵魂离开身体,向生人作祟。

原始时期埋葬方式一葬式(原始时期的耕作方式)
俯葬式

俯葬是指一种扑倒姿态的形式。它的形成发展大约与仰身葬一个时期这种葬式在新石器时代颇为流行。例如长江下游的马家浜文化,主要实行单人俯身葬。仰韶文化墓地中也有一些俯身葬例发现,如半坡遗址的成人慕中,有15座为俯身葬;北首岭墓地有十多座俯身墓葬;此外姜寨遗址也有俯身葬发现。大汶口文化和黄河下游的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墓地,以及大溪文化墓地等都曾发现过这种葬式。考古学者在青海贵南县尕马台遗址中发现四十多座俯身墓葬,不论男女老少都是采用俯身葬。这种现象在我国考故探索中极为少见。以前有学者认为,俯身葬的墓主身份是奴隶或近似奴隶的人,但从尕马台墓地的情况分析,还不能表明这种俯身葬的墓主都是奴隶因为处在这个发展阶段上的齐家文化,尽管已出现殉葬墓,但还没有可能出现成批殉葬的奴隶墓。俯身葬的意义,一是可能与当时人们的观念有关,工是在个别地方,这种葬式被专门用于对凶死者的安葬。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