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公旦的分封制采取了什么原则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鲁,燕,晋 是周王姬姓封国。分封的作用是: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拓展了疆域。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崩溃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葵丘会盟,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志着分封制极致灭亡。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结束[1] 。
2、周公旦是被封在鲁国还是周国啊??
周朝分封给卿大夫或王室子弟的采邑,与周姓却有直接关系:
一是西周周公旦的采邑。周公旦因辅佐武王伐纣灭殷有功,封于鲁(今山东省西南部),但他本人没有就封,由他的长子伯禽就封于鲁。他本人留在镐京,辅佐武王与成王,他的采邑在周,故称周公。召公爽,封于燕(今河北省北部),他本人未就封,留在镐京辅佐武王与成王,召公的采邑在召。因为周公旦的采邑在周,他的次子的采邑也在周,故他的次子的子孙,后来姓周。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672064.html
3、周公旦为什么不根据自己封地的名字改名为鲁公?
周公旦由于辅佐周武王伐纣灭商有功,被封在鲁地,但周公旦没有就封,而是派自己的长子姬禽就国于鲁,建立鲁国,姬禽是为鲁国第一代国君——鲁公伯禽。周公旦则留在了镐京,辅佐周武王。
按理说,就算你不就封,也应该被称为鲁公,因为那毕竟是你的封地,封地的名称就是你身份的象征,为什么周公旦一直不被人们称为“鲁公”呢?
因为,周公旦还有其它封地!
在武王伐纣之前,武王的有些弟弟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封地,不过由于周原都不大,所以这些封地很小,小到可能只有一个县,一个部落,但这是他们自己的地盘,一切权益都归自己。当时的周公旦、召公奭等都有自己的封地。周公旦的在周原之中,召公奭的在周原西侧的召地。所以召公奭和周公旦一样,虽然后来的封地在燕国,但仍被称为召公,而周公旦就自然被称为周公了。
后来鲁国人尊周公旦为“文公”,但又不是鲁文公,因为后世还有一个鲁文公。还有人称周公旦为“鲁周公”,总之,就是没有人直接称之为“鲁公”的。
那么周公旦前后就有两个封国了?非也,他的封国有八个!
周公旦一共有八个儿子,除了老大伯禽,还有七个后来都封了国。这事儿得从周公东征说起。
武王死后,周成王姬诵即位,武王的四弟周公旦辅政,但周公旦的三哥管叔鲜不同意(武王是老二),于是就爆发了西周开国后不久的“三监之乱”。周公旦就用“宗周六师”东征平叛,最终平息了叛乱。为了巩固关东地区的统治,周公旦在河洛地区建立新都洛邑,史称“成周”,并用原三监的人马组建“成周八师”,西周才算稳定下来。
此后,周成王再次大封姬姓诸侯(其实是由周公旦主持的),周公旦的其他七个儿子全部得封。分封如下:
次子姬陈封于周国(原周公旦的封地),第三子封于凡国,第四子姬龄封于蒋国(蒋姓始祖),第五子姬苴封于邢国,第六子封于茅国,第七子封于胙国,第八子封于祭国。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周公八子,七子得封”。
周公旦虽然功劳大,但他捞到的好处也不少。有这么多封国,他还会叫鲁公吗?唯独周原的周国才是他的最初封地,所以,他被称为“周公”最合适。
4、周公旦住的宫殿叫什么?
成周洛邑
周公称王的第五年(前1020年),正式营建成周洛邑。三月初五,召公先来到洛邑,经过占卜,把城址确定在涧水和洛水的交汇处,并进而规划城廓、宗庙、朝、市的具体位置,五月十一日规划成功。第二天,周公来到洛邑,全面视察了新邑规划,重新占卜。卜兆表明瀍水西和涧水东,洛水之滨营建新都大吉。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城方一千七百二十丈,外城方七十里。城内宫殿富丽堂皇,新都叫“新邑”或“新洛邑”;因此地原有鄂邑,北有郏山,故又称“郏郫”。新都为周王所居,又叫“王城”。新邑东郊,瀍水以东殷民住地叫“成周”,意思是成就周道。原来的镐京就称作“宗周”了。
5、周文王的儿子叫什么名字
周文王 姓“姬”, 周文王的一百多个儿子,姓“姬”,后面是“封地”或“官职”,最后才是“名”。 例如:伯邑考,姓姬,名考,他被封了个官就是邑,伯是长的意思同时也是尊称, 周文王,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载.....
6、周公旦的封地在鲁,为什么不叫鲁公呢?
周公旦由于辅佐周武王伐纣灭商有功,被封在鲁地,但周公旦没有就封,而是派自己的长子姬禽就国于鲁,建立鲁国,姬禽是为鲁国第一代国君——鲁公伯禽。周公旦则留在了镐京,辅佐周武王。
按理说,就算你不就封,也应该被称为鲁公,因为那毕竟是你的封地,封地的名称就是你身份的象征,为什么周公旦一直不被人们称为“鲁公”呢?
因为,周公旦还有其它封地!
在武王伐纣之前,武王的有些弟弟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封地,不过由于周原都不大,所以这些封地很小,小到可能只有一个县,一个部落,但这是他们自己的地盘,一切权益都归自己。当时的周公旦、召公?]等都有自己的封地。周公旦的在周原之中,召公?]的在周原西侧的召地。所以召公?]和周公旦一样,虽然后来的封地在燕国,但仍被称为召公,而周公旦就自然被称为周公了。
后来鲁国人尊周公旦为“文公”,但又不是鲁文公,因为后世还有一个鲁文公。还有人称周公旦为“鲁周公”,总之,就是没有人直接称之为“鲁公”的。
那么周公旦前后就有两个封国了?非也,他的封国有八个!
周公旦一共有八个儿子,除了老大伯禽,还有七个后来都封了国。这事儿得从周公东征说起。
武王死后,周成王姬诵即位,武王的四弟周公旦辅政,但周公旦的三哥管叔鲜不同意(武王是老二),于是就爆发了西周开国后不久的“三监之乱”。周公旦就用“宗周六师”东征平叛,最终平息了叛乱。为了巩固关东地区的统治,周公旦在河洛地区建立新都洛邑,史称“成周”,并用原三监的人马组建“成周八师”,西周才算稳定下来。
此后,周成王再次大封姬姓诸侯(其实是由周公旦主持的),周公旦的其他七个儿子全部得封。分封如下:
次子姬陈封于周国(原周公旦的封地),第三子封于凡国,第四子姬龄封于蒋国(蒋姓始祖),第五子姬苴封于邢国,第六子封于茅国,第七子封于胙国,第八子封于祭国。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周公八子,七子得封”。
周公旦虽然功劳大,但他捞到的好处也不少。有这么多封国,他还会叫鲁公吗?唯独周原的周国才是他的最初封地,所以,他被称为“周公”最合适。
作者本人申明:该文章独家发布于百家号平台,抄袭必究。
7、周公旦敬天保民思想及意义
周初统治者的新认识:认为“上天”只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有“德”者,一旦统治者“失德”,也就会失去上天的庇护,新的有德者即可以应运而生,取而代之。因此,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
统治者要恭行天命,尊崇天帝与祖宗的教诲,爱护天下的百姓,做有德有道之君。
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通过道德教化的办法使天下人民臣服;
在适用法律、实施刑罚时应该宽缓、谨慎,而不应一味用严刑峻罚来迫使臣民服从。
即要求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都按既有的“礼”的秩序去生活,从而达到一种和谐安定的境界,使天下长治久安。
周初期统治的基本政治和基本的治国方针;
从而为以“礼法结合”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法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