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的这一问题上,学界一直争论不休。那么,的问题究竟是谁?
我们先来看看“红学”,听到这个词,大家都感觉到很高深、很有学问、很了不起的样子。事实并不是这样的,「红学」这个词,从诞生开始,就有一种反讽的意思。「红学」一词最早见于清代李放的《八旗画录》,这个书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
「光绪初,京朝上大夫尤喜读之,自相矜为红学云。」
意为:光绪初年,文人们,都不好好的读专业图书,写学术论文。每天呢,都抱着《红楼梦》研究剧情。就有人批评他们说:你们一群文学博士,天天不搞学问,净扯这些没用的问题,丢不丢人?其实这个文学批评,是非常有道理的。
但是,这些文人们呢,也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不务正业,于是就说:怎么不务正业呢?我们研究《红楼梦》就是在做学问啊。我们在研究红学啊,红学也是学问啊。
注意,这句话里有个「矜」字,这个矜就是傲娇的意思,也就是用强词夺理的话,掩盖自己追剧的事实。
那么,这些人到底是不是真正地把《红楼梦》当成学问研究呢?
并不是!
他们研究红学,就跟我们现在研究六学一样,都是打发时间的!孙雄《道咸同光四朝诗史一斑录》就记载了这帮人的无聊。「都人喜谈《石头记》,谓之『红学』。新政风行,谈红学者改谈经济;康、梁事败,谈经济者又改谈红学。」
你看看,这些人,研究《红楼梦》,就是临时打发时间。就跟我们现在看《琅琊榜》一样,有事就去忙正事,没有事就打开随便看几集。
但是,这里又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们研究《红楼梦》,不研究别的书呢?
其实,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因为《红楼梦》本身写的好。就好像盗墓系列小说出了这么多,只有《鬼吹灯》卖得好;宫斗剧那么多,只有《甄嬛传》热播。
「红学」这个名称呢,就诞生在这个傲娇的语境中。
而在红学的流派上,从红学产生到现在两百多年的历史期间,产生了林林种种的学术流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四派。
第一,评点派。
《红楼梦》早期以手抄本流行的时候,就有很多人用红笔在书的旁边写弹幕。这些弹幕水平参差不齐,有好有坏。其中一个叫脂砚斋的发的弹幕比较多,比较可信。
除了脂砚斋以外,还有几个弹幕党提供的信息也比较可信。护花主人、明斋主人、大某山民、太平闲人这几个家伙的弹幕质量也比较高。
这一派红学家研究的主要方法就两个:剧透和舔屏。
先说剧透,我们都知道曹雪芹的《红楼梦》只写完了前八十回,后边的是高鹗的续作。但是这,这些弹幕党各个都摆出一副自己看完了全文的样子,时不时就来个剧透。这些剧透呢,十有八九就是不靠谱的。
接下来说舔屏,就和 B 站弹幕上叫爸爸一个道理。就是在曹雪芹的原文旁边,隔三差五的写个「好」!「妙」!「大好」!「大妙」!之类的批语。
第二,索隐派。
这一派红学家,有个坚定的信念——《红楼梦》不可能是简简单单的小说,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个惊天的秘密!那么这个秘密是啥呢?那可就是百花齐放了。
比如有人认为《红楼梦》写的就是纳兰明珠家的故事;有人认为主人公就是袁枚,大观园就是袁枚家的随园;有人认为《红楼梦》写的是顺治皇帝和董鄂妃的爱情故事。
索隐派的代表人物是蔡元培。他老人家多年悉心探究,于 1915 年 11 月,写出了四万余言的《石头记索隐》。贾宝玉,即传国玉玺之义也,乃影射康熙时的废太子胤礽。
提到索隐派,不得不提的就是霍国玲兄妹的「解梦派」,那真是脑洞大开。比如他们认为《红楼梦》背后有一个惊天的秘密——小说记录了曹雪芹和他的情人竺香玉谋杀雍正帝的过程!
索隐派一个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就是还原。就是坚定地认为《红楼梦》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有真实的历史原型的。仅就贾宝玉来说,就有人认为他是纳兰性德、明珠、废太子胤礽……反正基本套路就是找出个历史上的人物,把他跟贾宝玉相对比,一对比呢,有 12345 点相似,这样的话呢,就建立了联系。这种方法被胡适嘲笑为「大笨伯猜笨谜」,虽然有点讽刺的意味,但是对于这种方法的看法是非常准确的。
第三,考证派。
二十世纪以来,一些学院派专家开始研究《红楼梦》,他们一方面吸收传统文史研究的方法,一方面借助西方的文化理论,对于《红楼梦》进行了现代化的学术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就是胡适、俞平伯和周汝昌三位先生。
这些专家和学者从科学的方法,对《红楼梦》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基本构成了现代的红学体系。
在这其中,胡适先生的《红楼梦考证》是开风气之作,被称为新红的代表作品。
这些著作,学术性都比较强,在可读性上属实有些枯燥。如果不是专门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的小伙伴们,可以直接跳过。
第四,江湖派。
这些红学的主要阵地就是网络,他们秉承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从各种稀奇古怪的角度研究《红楼梦》。
总结一下:根据《红楼梦》原文、脂批,曹雪芹并不是《红楼梦》的第一(唯一),在他之前已经有无名氏写了《风月宝鉴》、《石头记》,曹雪芹只是在其基础上增删修改。也就是,曹雪芹不是《红楼梦》原。增删者曹雪芹是个汉军旗人(旗下包衣),这与清人笔记和现本八十回中大量存在的满俗吻合。他很可能是正白旗曹家的某位后人,但主流红学界钦定的曹寅之孙的身份是不合理的,他究竟是谁尚待进一步考证。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