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级别的人死后可以进八宝山公墓
第一区,安葬县级以上干部及革命军人团级以上干部。墓穴地长12尺,宽6尺或长12尺,宽12尺。
第二区,安葬省级以上干部及革命军人军级以上干部。墓穴地长18尺,宽18尺或长24尺,宽24尺。
第三区,安葬对革命有特殊功绩的,其墓穴地大小另行规定,
根据此规定,公墓墓区的划分是:庙前是县团级干部墓区;庙后东侧是地委级干部墓区;西侧是省委级干部墓区;再向上是中央领导干部的墓区。
后来建立了骨灰堂,骨灰安放也有严格的规定。骨灰分为一、二、三、四……室,中央领导,部队兵团级以上领导,地方部级以上领导的骨灰可以安放在一室。但一室又分为正面和侧面。正面安放的是中央领导同志的骨灰,侧面则安放其他领导同志的骨灰。
八宝山原名黑山,主要是由东西两座山峰构成的,最高处海拔103米,是西山山前岗阜。全山东西长约1.2公里,南北宽约 0.6公里。八宝山历史名胜颇多,明代时有延寿寺、灵福寺、朝阳庵,西峰上建有娘娘庙,其中最著名的还是褒忠护国寺。褒忠护国寺又名黑山护国寺,是明代永乐年间为纪念名将刚炳所建,寺内有刚炳墓,现仅存墓碑和墓前石龟。日本侵华时期侵略者为纪念死难的日军于山上建忠灵塔,1946年改建为忠烈祠,纪念抗战中牺牲的国民党官兵,包括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等38位将领。建国后陆续于山上建八宝山革命公墓、八宝山第二公墓和北京西郊殡仪馆。
八宝山革命公墓,位于八宝山南麓,占地150亩,元代为灵福寺旧址,明代改称褒忠护国寺,1950年改建为革命公墓,1970年改称八宝山革命公墓。公墓分骨灰堂和墓区两部分,中央为骨灰堂,是1958年将原褒忠护国寺第一、二进大殿及配殿改建而成的,其中分为十一室,第一室安放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科学家的骨灰。公墓内遍植苍松翠柏,庄严肃穆,1984年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2.什么人可以放在八宝山公墓骨灰墙
从按级别定面积到以价格杠杆进行调整八宝山革命公墓原定安葬对象为革命烈士,后扩大到一定级别的干部。1951年颁布执行的《革命公墓安葬暂行规则》规定,牺牲或积劳病故的革命军人和革命工作人员,经过申请批准后,均可安葬在革命公墓。而干部的级别,最初定为“县级以上及革命军人团级以上”。
到了1992年,革命公墓安置骨灰者的范围由县团级调整为司局(师)级以上干部,这一规定一直延续。《北京青年报》报道所称“目前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主要是革命烈士或者副部级以上干部”并不准确。
墓地的方位和墓穴的大小,和干部的级别正相关。按照规定,公墓庙前为县团级干部墓区,庙后东侧是地委级干部墓区,西侧是省委级干部墓区,再向上是中央领导干部墓区。墓穴用地,根据干部级别划分为三级区,安葬者需按各区级别顺序及面积大小使用,不得挑选和扩大。至于墓盖、石碑、月台的尺寸,也都针对不同级别干部有详细的规定。
前来办丧者,一律凭上级单位的介绍信(注明死者生前级别、担任职务)来确定入葬者安葬在哪个墓区,没有丝毫通融。公墓建立骨灰堂后,也分为1、2、3……室,不同级别领导的骨灰应安放何室,置于正面或侧面,均有明确规定。所以,从遗体或骨灰的安置情况,即可看出逝者的行政级别。
3.为什么要选择北京的八宝山做革命公墓
八宝山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东部,其得名缘于山上所产建筑材料“八宝”,即马牙石、白垩、青灰、红土、坩土、黄浆、板岩、砂岩八种黏土矿物。
八宝山原名黑山,历史名胜颇多,明代时有延寿寺、灵福寺、朝阳庵,西峰上建有娘娘庙,最著名的是褒忠护国寺(又名黑山护国寺)。日本侵华时期,侵略者为纪念死难的日军于山上建忠灵塔,1946年改建为忠烈祠,纪念抗战中牺牲的国民党官兵,包括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等38位将领。建国后陆续于山上建八宝山革命公墓、八宝山第二公墓和北京西郊殡仪馆。八宝山革命公墓位于八宝山南麓,占地150亩。公墓内遍植苍松翠柏,庄严肃穆,1984年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