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十大风水名墓

1.中国十大著名风水大师有哪些

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擅诗赋,是游仙诗的祖师。

郭璞除家传易学外,还承袭了道教的术数学,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传说他擅长预卜先知和诸多奇异的方术。西晋末为宣城太守殷祐参军,晋元帝拜著作佐郎,与王隐共撰《晋史》,后为王敦记室参军,以卜筮不吉阻敦谋反,被杀,后追赠弘农太守,北宋时被追封为闻喜伯。

郭璞为正统的正一道教徒,长于赋文,以《游仙诗》名重当世。《诗品》称其“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文心雕龙》也说:“景纯仙篇,挺拔而俊矣”。

曾为《尔雅》、《方言》、《山海经》、《穆天子传》、《葬经》作注,传于世,明人有辑本《郭弘农集》。[2] 丘延翰 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闻喜人。

相传其堪舆术授自白鹤仙人。唐玄宗开元中,星气为异,朝廷患之,遗使断其山。

究其实,则丘翰所作之山也,捕之弗得,诏原其罪,乃诣阙,进图经三卷(天机书),自撰《理气心印》。玄宗爵以亚父,乃以金匮玉函藏其书。

杨筠松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名益,别号亦玄,世称‘救贫先生’。著《疑龙经》、《撼龙经》、《一粒粟》、《天元乌兔经》 《风水对联》自然山水好风水 ,天地乾坤良云天;横批:风生水起,据杨筠松国师记载,大门张贴此对联风水好。

.廖瑀 廖瑀(943--1018年),著名堪舆家。派名克纯,字伯禹,号平庵居士,又号金精山人,故后世称其为廖金精。

宁都县黄陂镇黄陂村人。远世居河南,先祖廖崇德于唐贞观庚子任虔化(今宁都)县令,遂落籍虔化,为廖氏始祖。

瑀即崇德之十世孙,也是迁黄陂始祖廖銮之四世孙。世孙,黄陂廖姓始祖銮之四世孙。

瑀天赋聪敏,博学强记;好奇幻之术,谙天文地理。年十五,通五经,乡人称廖五经。

宋初,以茂异荐,不第,于是潜心研究祖父廖三传、父廖通之堪舆术,即继承杨筠松与仆都监所授之术。曾师事德兴吴景鸾。

一生专为人卜地建房筑坟寻找“风水宝地”,足迹遍及赣、闽、粤。曾为饶州许氏卜宅,对主人说:“日后贵府子孙当有为吾州守者。”

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许氏一裔孙考中进士,授赣州知府,回忆廖瑀遗言,遂派人致祭并为瑀立碑记。瑀在其父辞世时,年仅十二,中年时,精堪舆术,遂将其父骸骨迁葬大墓岭人形,复将其父之骸骨迁葬福建宁热水狮形。

瑀从此未回黄陂,隐居金精山,专心著述。殁于宋天禧二年,寿七十六岁。

葬本里雷坑金钗形右股穴(墓无存)。子二,长千五郎,次千八郎,均迁福建,故宁都已无瑀之嫡裔。

瑀将其术传二子,均迁福建,其术亦传福建;又传其三第克谦之子十九郎(讳邦),迁兴国山寮,其术亦传兴国;还传德兴高徒傅伯通与邹宽。瑀著有《怀玉经》、《扒沙经》、《入式歌》、《金精鳌极》、《地理泄天机》、《葬法新印》等行世。

省、府、州、县志均载瑀虔化(今宁都)人,对照家谱记载无讹,独《中国人名大辞典》载瑀雩都籍,有误。曾文迪 曾文迪 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为江西雩都县人,父曾求己(号公安,著青囊序)。

文迪于经纬、黄庭、内景之书,无所不究,而地理尤精,粱·贞明 年间(915年―920年),游至袁州府万载县(江西庐陵),爱其县北西山之丘,谓其徒曰:(死葬我于此)。及卒,葬其地。

后其徒在豫章(江西南昌)忽见之,骇然而归,启其坟墓视之,乃空棺也。人以为尸解。

著《寻龙记》、《阴阳问答》。刘江东 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杨公弟子,江西雩都县上牢人,子刘颖(次子),婿谭文谟,皆世世相传。

据《地理枢要》云;(唐国师筠松于焉祖岩授之,曾、刘诸子焚香发誓,地坐、面乾,相愿不语,书地作图,图毕,相舆礼拜而退,当时文迪契其旨。江东既退,又从而质诸,然后尽得其义。)

世传有《画荚图》乃刘公子、婿之后代所著,又有《金函经》为雩都谭宽(字仲简,号敦素)著,又传《倒杖法》为杨公所授。司马头陀 相传为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其生平不详,《地理人子须知》引用诸名家堪舆书目,载《司马头陀水法》云:(司仙著荆门州马仙观,有台基尚存,即其成道之所也)。

《消遣集地理辨证补》载有(玄关同窍歌)。江西通志谓其名曦,唐时人。

何令通 我国南唐南唐国师,著名的堪舆大师,名何溥,赐号(紫霞),庐江郡 唐代益昌县令何易於第五代孙子,其祖从庐江迁居河南颍阴县(今属漯河市);因得罪皇帝遭贬至海宁县县令,今(休宁县)县令,晚年隐居安徽婺源, 精堪舆术,著《灵城精义》,修道精灵,用心火自灼而化身。其书分两卷;上卷论形气,下卷论理气。

吴景峦 宋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字仲祥,德兴人(江西省),父授青囊术于陈搏。庆历间诏选阴阳者,郡学举景峦。

入京,入对称旨,授司天监正。未几,以上(牛头山山陵议状)奏言过直;有(坤风侧射,厄当国毋。

离宫坎水直流,祸应至尊下殿)之语,上不悦,下狱。寻以帝晏驾遇救。

后徽、钦二帝北狩,卒果如其言。后弃仕途,修真于天门西岸,曰《云山洞》,著有。

2.墓地风水的选择

潮汕墓葬(阴宅)风水的选择,遵循“阴非一线不敛”以紧拱入首处专以细合为合法。

主要是依据《河图》、《洛书》及阴阳八卦,察看周围的龙、砂、水、穴、向五方面内容,其中“龙认生死,穴认真假,砂认粗秀,水认曲直,向辩纯疵”,并参考元运衰旺情况而定。1、隐喻性。

俗话说叶落归根,根作为人类的安息地、灵魂的栖寄所,能归根于大地,就意味着人伦之本,种族之源,人生存在之始和生命之归。穴星诸形不同,行龙结穴处也不同。

金星形圆,木星形直,土星形方,水星形星,火星形尖。潮汕民间流行的葬法有:木星葬节,火星葬焰,水星葬泡,金星葬窝,土星葬角(均以正体论)。

在木龙与穴地的关系上,龙贵阴,阴则脉气强盛有力,穴贵阳,阳则和气有济。穴也有阴阳之分,阴来阳受,阳来阴受,惟凹凸分明,形如龟盖,土分五色,即是真穴。

如穴结在山窝者则多杂土,结在山陵者则多风化土。2、技术性(1)点穴。

传统的点穴及下经法是:如后龙如首丰肥,形如龟盖,方为正气。(2)认向。

一方好的墓地,除了辨认来龙生死贵贱和穴的肪气有无外,尚有砂、水、向等要素。不少姓氏对先祖的墓地因符合风水术中的龙、砂、穴、山、向五大要素而赞美有加。

(3)潮汕墓茔泥水建筑的作法。潮汕墓茔的作体形局主要由山龙走势和分金字向、墓地大小等方面决定。

(4)数理性。至于茔体大小圹位深阔,除受结穴星体影响外,深度及阔窄采用紫白洛书说,即潮汕所称的丈杆法,作墓茔用天父卦尺法和寸白起例,尺法起例如乾弼(水)离破军等。

(5)祝诀和忌讳。对于舆师及泥水匠来说,能寻到一处好地后,还不能算万事大吉,施工也并非八方无忌,祖宗传下自我保护意识和措施还相当多。

筑坟墓时,还有一定的讳忌和祝诀。起工时,如遇《通书》上所说的杀师日杀师时巡山罗猴、穿山罗猴等神煞,就要采取避让、制化等措施。

为谋求筑工时的顺利和彩头,可念祝诀或祷告,以祈求未来好运。 潮汕各地迷信地理之说由来尚久,受江西和福建两地风水学说的影响以及宋明理学在潮汕的传播,特别是朱熹出于礼制目的而倡导的葬说,无疑促进了潮汕地区民风对墓葬的崇尚。

清郑昌时《韩江闻见录》记明历万历癸末进士林熙春的祖墓在桑浦山东麓,其墓喝形为,“莲叶盖金龟”,诚为一方美地。据《榕东郭氏族谱》载:南明兵部尚书郭之奇祖墓在普宁黄坑都山步乡五龙尖,其山分支特起,五屏山西北向,屏角曜气乱石林立,中脱嫩龙数十丈,平关无片石,但仍吐火唇作顺局,且左右坑风射立,此地难入一般地师时眼,实此穴麒麟吐火,传说奇之父择此穴。

葬后不数十年,即出郭书奇。明清的潮汕社会名流喜谈风水,与职业舆家过从甚密,除讲究墓葬风水外,还对山川形势、城市规划建设等方面多采纳舆家意见,形成了一道奇特的风水文化现象。

政治上的失意及科举上的失败等原因,潮汕不少仕宦人物也将注意力转移到风水术的研究上来,清末丰顺丁日昌第二子丁乃潜(字讷庵),入民国后,绝意仕路,深居简出,“治医及诗,穷年益专,闻及堪舆星卜”。舆师徐展绥,是晚清揭阳名人姚秋园妹夫,因为姚家营筑几口坟墓后,不出四五年,姚家即儿孙次第诞生(男女孙媳大小25人,外甥10人),子辈又学业有成,遂声名大著(当然不能排除姚秋园的推介和宣传)。

针对潮俗民风中为择一善地葬其亲而停丧不葬陋习,不少潮籍士大夫在得到教训中逐渐觉醒起来。明嘉靖十一年(1532)状元林大钦在《潮州风俗考》一文中,也将潮汕这陋习列为应当及早改革内容之一。

尽管对阴宅风水的吉凶影响在人们的头脑中一时难以清除,但人口的急剧增长,耕地面积日趋减少,移风易俗,破旧立新是当今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墓葬而大兴土木毁林占地现象被视为荒唐,特别是20世纪21世纪以来为节约用地,社会全面推行火葬,真正的使注重墓葬风水现象成为过去。 古人相地、首先是要会用罗盘。

《儒林外史》第36日记载,有个姓郑的人家请风水先生去看葬坟,“虞博士带了罗盘,去用心用意的替他看了地。”清末修光绪崇陵,也是先用罗盘测定一块祥瑞的土地,做出标志。

最简单的罗盘上都有干支,如:西方是申酉戌,北方是亥子丑。如果盘上的指针跳个不停,说明不吉。

相地要善于格物致知。宋谢和卿《神宝经》云:“学者当精于格物,审于致知,一理才通,皎若秋空之月,万疑顿释,涣若春冶之冰,体用充周,显微洞贯,存之在我,应之在彼,妙夺神功,知窥天巧,地学只是产个理字。”

 

3.古代墓碑上刻着信公墓碑记是什么意思啊

清待赠是在碑文或牌位的格式中会出现的字样在表现与立碑人关系之外,有时“中榜”行文的最上端会出现“清”、“皇清”、“皇明”、“中华”、“民国”、“皇清待赠”的字样。

这些虽都说明自认客死异乡的先人的归属感,但政治立场则显然已不相同。尤其是同一时代的死者各用“皇清”与“皇明”的刻文,或者反清复明组织领袖碑上被刻上“皇清待赠”的字样,都表明政治立场的变化。

其中也有些墓碑会把清朝或本地政府所赐给墓中人的官衔,或会党的私谥赠号刻在中榜的姓名之上端,藉以说明墓中人生前的荣耀。而你说的高阳,我猜测很有可能是籍贯,因为别的地方都找不到这两个字的由来。

另外附上墓碑的相关信息,以粤代墓葬为主(因为沿袭的最为彻底,而中原大部分古时的习俗已经丧失):人在去世下葬后,接下去最重要的工作是立碑。一般上,竖立墓碑是造坟的重点,立碑也是造坟工作的第一步。

由於华人相信风水,风水上又传统以来便有“以碑为向”的说法,即以碑的形式与中线的方向决定吉凶;因此,传统的造坟工程中,立碑并不是可随时随地进行的。一座坟墓的立碑必须根据风水上的吉向择日择时,若按过去的风俗,造墓工作选择动土的日子和时辰,也不会太近埋葬日(除非是特别加工),这是为了让雨水使泥土结合,免得碑石容易凹陷。

客观上,由於这是说明死者身份的重要环节,因此风水上的安排亦表现得极谨慎,风水师及家属也不会在先人下葬后立即立碑。他们除了可能要根据风水考虑碑的颜色和定向,也会在竖碑前让大家有一段时间去斟酌碑文的字眼及吉凶意义。

因此,择日择时除了是风水上的需要,也给了大家足够的时间去思考碑文的内容。闽粤省籍的华人墓碑,其碑文格式是有一套传统法则,有着特定的基本格式。

碑文必须完整地交待死者的姓名、籍贯、身份、子孙、安葬或重修墓碑的日期。由於造坟墓和立碑时是为了后人而选择风水,因此风水状况亦须藉立碑交代清楚。

另外,墓碑的高和宽、字体的尺寸大小,也受到传统信仰以丁兰尺订吉凶的限制。丁兰尺一尺约合公尺的38.01公分,每尺分10格,依次刻着“财、失、兴、死、官、义、苦、旺、害、丁”等字,以“财”、“兴”、“官”、“旺”、“丁”、“义”为吉。

墓碑的所有文字须编排在合乎丁兰尺吉度的面积里,甚至对文字大小也相当讲究,当然是以符合吉度为佳。墓碑的面积,不论大小,在刻上碑文时,基本上都遵守着相同的原则,既要简单明白地交代死者与立碑者的身份关系,以维持孝道与慎终追远的精神,又要考虑到风水的吉凶。

(A)葬者的籍贯对南洋华人来说,墓中人的籍贯相当重要。因此本地的坟墓,墓碑上端多刻有对阴宅主人原籍的说明文字。

这类文字多数以横排形式刻在墓碑平面的最上端。在中国大陆,也许是由於死者都落葬家乡的土地,因此死者墓碑上并不一定要说明阴宅主人的原籍。

尤其是宗族村落的公冢,墓碑上说明死者籍贯更是多此一举。然而,在马来西亚独立之前,所有在本地去世的先人都被认为是“客死异乡”,同时,他们的埋葬地点也往往是葬在与其他各县籍人共同使用的公冢,因此,在墓碑的最上方注明阴宅主人的原籍,也相对地重要起来。

一般墓碑碑文最上边的左右两个角落的字眼通常就成为考证死者祖籍的凭证。它往往是刻了由右到左的横排双字,说明阴宅主人的原乡。

墓碑上表明原乡这些字眼有些只是刻上府治名称,如“惠州”、“潮州”,有些则刻上县份名称,如“台山”、“潮安”,或者,亦有的刻字“X邑”称县份。还有些墓碑上的籍贯说明,不是皆一府一县,而是专指死者所源自的宗族村落,墓碑上刻着其姓氏本宗族村落的发源地名称,如槟城福帮五大姓之一的杨姓族人不用“同安”县而用“霞阳”村,邱姓族人也常用“新江”,而“石塘”谢姓则用“石塘”之类。

这种专指宗族村落的籍贯说明,明确地交待了死者与其他同姓者有小宗之别,这是宗族社会移殖大马,并各自形成地方势力的证明。过去,那种人物命名不复杂,而且可能雷同的时代,碑文上强调原乡可加深辨认坟墓的作用;另外,这一作法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诲,提醒后人记住本身祖先的原乡。

(B)风水的交待华人相信风水,尤其是富贵人家的坟墓,为要子孙万代昌盛,更加注重风水的设计。墓碑的左边俗称“龙边”。

在华人看来,左尊右卑,左边为大;严格来说,如果是讲究的造墓,墓地大而墓碑尺寸也相对的大;墓碑的左上角是用来说明风水的状况。一般的墓碑,如果立碑的后人讲究风水,则左上角亦会刻上墓碑的座向以说明坟墓是处於风水上二十四山的哪一个座山,及说明碑文正对的向山。

更讲究的作法则说明山向的线度,或进一步说明其分金线。另外,也有详细交代穴形及选择风水的起源。

这一作法是为了让后人可以从碑上的文字追溯前人下葬时所盼望的“风水效应”,从而理解前人的苦心。其实,这是担心后人移错风水、改错风水,事先以墓碑说明,就是让后代明了造墓的前辈们对后人的意愿。

本地的作法不能不由於公冢墓地一般大小,使阴宅遭到坟墓面积与方向难以选择的制约,因此墓碑碑文对“龙边”的处理则较简化,多是以。

4.跪问:汪藏海之墓具体位置大概在那里

汪藏海,明朝地理学家、勘舆家。

设计建造了明宫、曲靖城(曲靖市)等明代城市建筑,传说到过澳门。是明初有名的地理家,深得朱元璋信任,参与了明祖陵的修建。

这个人可以说是一个奇人,他在风水上的造诣可以说是登峰造极,就因为如此,他被任命直接参与设计了整个明皇宫,还附带设计了好几个中国的大城市,那个时候,他的一句话,甚至使得几个城市在中国彻底消失。有过千年古文明辉煌历史的麒麟城,曾经在漫漫长长的历史岁月中留下大量的文物古迹。

远的不说,就明清时期,我们从志书看到有明确记载的祠就有武侯祠、名宦祠、乡贤祠、忠义孝弟祠、节孝祠、昭忠祠等10余座。庙宇有关帝庙、文庙、城隍庙、旗庙、东狱庙、火神庙、财神庙、玄坛庙等20余座。

寺有观音寺、天王寺、报恩寺、圆通寺、正法寺、玉泉寺等20余座,宫有文昌宫、关圣宫、川主宫等10余座,阁有斗阁、奎阁、文昌阁等十余座,还有更多的庵、殿。这其中规模最大,建筑宏伟,最负盛名的当数明洪武十七年建的位于今天市彩印厂内的文庙。

这座文庙又叫孔庙、夫子庙,意思一样,都是为大儒孔夫子建的。据清咸丰《南宁县志》记载,当时的文庙“坐北面南,天马峙其左右。

堂居宽大,气象万千,直圣人居也。”中国的圣人中,孔子算是最富于求实精神的人,他对自己的政治主张执着得过分,尽管他一生奔走费尽唇舌去推行的政治主张,最后可以说毫无建树,然而,让他始料不及的是,在他后来无可奈何退而著书讲学之后,他的那些不合时宜的主张,迂阔难行的学说,竟在他的身后一下子热起来,终于使他成了仪范百王,师表万世的至圣先师。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他这个不语怪力乱神的务实家,竟被他的后学们塑成最大的怪神之一,被热热闹闹的供奉了两千多年。在旧时的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几乎有人口聚居的地方就没有不供这位先圣大师的庙宇。

曲靖的这座孔庙从落成之后,几乎每一任地方长官都作修葺扩建,使得这座孔庙越来越壮观雅致气派,到了康熙年间,仅仅是天子台下面东西两侧的庑殿就达28间。里面书籍,祭器、乐器、冠服应有尽有,庭院内还植有桂、柏以及各种名花异草,那真是适合圣人居住的地方。

然而时过境迁,这些古迹大都随风而逝。我们今天能看到的这座旧城的惟一古迹只有一段明代所筑的古城墙。

它历经几百年的风雨,如今还静静地活在康桥旁边国风剧院的一侧。 公元1381年,三十万明朝大军在麒麟城白石江畔击败了梁王的十万精兵,打通了云南通道,使其全境归服于明王朝之后的第二年三月,曲靖正式改路设府。

朱元璋这时诏谕明军统帅傅友德:“云南既平,留江西、浙江、湖南、河南四都兵守之,控制要害。”这是《明太祖实录》里记载的史实,这样进入云南的汉族军士中,有相当一部分被留了下来。

1368年,朱元璋又下诏谕说:“云南土地甚广,而荒芜居多,宜置屯,令军士开耕,以备储蓄。”于是,有了把军戌与屯田相结合起来的卫所屯田制度,使军士及其家属长期定居下来。

实行“七分耕种,三分操备”。曲靖成了军事屯垦的主要地区之一。

这时候,朱元璋为了巩固曲靖这道入滇重要门户,遂批准在此兴建府城。 古人建城,在选址上一般所遵循的原则是“非于广川之上,必于大山之下,高勿近旱而水足,低勿近而沟防省”,这话来自于管子,他老人家这番教导曾经影响了中国上千年的城建。

曲靖府城的建设应该也是遵循了这一原则的结果,这座府城在坝子边缘,北临麒麟山、南倚寥廓山,东临南盘江,又有潇湘江、白石江环绕,倚山面水,居高临下,不能不说是个好地方。有意思的是,这座古城的建筑六百年后还引出了一段与澳门的佳话。

1999年澳门回归前夕,中央电视台组织了一台“庆祝澳门回归倒计时100天‘世纪龙腾’晚会”,在晚会上,邀请了来自澳门、珠海、北京和云南曲靖的四位嘉宾,现场进行“澳门古今谈”。分离四百年的同胞兄弟就将在这个世纪末回到祖国怀抱,没有比这更让人激动的事了。

让人没想到的是,来自云南曲靖的赵宏逵先生谈的是曲靖与澳门两座城市早在六百年的一段渊缘。按赵先生所谈,澳门和曲靖古城出自同一位设计者,并同时先后两年建造的一模一样的姊妹城。

那位设计者就是曾设计建造了明宫,很受朱元璋赏识的著名勘舆家,或者通俗一点说是风水学家的汪藏海。一座城市的建筑设计请勘舆家来主持,这也算是中国特色。

在旧中国,上到皇宫城池的建造,下到一般贫民百姓砌个灶台猪厩都离不了风水先生。当然汪藏海不仅只是风水先生,他还懂建筑科学。

曲靖与澳门两城市的设计据说都是仿照古城西安的形式建造的。仿造自然仅限于形式。

从城池规模上,曲靖只有不足一平方里。清咸丰二年《南宁县志》上我们看到的是,这座府城从1387年开始筑砖城,城周长六里三分,高有三丈,厚如之,雉碟高一丈,垛口有一千六百三十个,设了四门。

东门为乐耕门,南门为莱薰门,西门叫胜峰门,北门为迎恩门。每道城门下部用的是五面石,中部和上部用条石和青砖砌成。

同时在4座城门上建了木结构的城门楼,双重楼飞檐式。东为“太阳阁”,阁上悬“平瀚滇云”匾,南名“纯阳阁”,。

5.潮汕地区的丧葬习俗是怎样的

潮汕地区老人将要断气时,会将其移入厅堂。

断气后,其亲属必须带上锅钵到江边或泉边,丢下钱币“买”回水。然后用这水为死者举行沐浴礼。

接着为死者理发整容,并脱去身上衣服,换上寿衣。 亡殓前要等死者兄弟姐妹儿女都见上一面,然后才可入棺。

入棺前棺底要铺上纸钱,再用纸钱叠成五朵“柿花”加在上面。尸体下棺后又在额上、肚脐、脚尖各添放一朵“柿花”,然后封棺,用斧头钉上六颗钉。

大殓后,死者家属亲眷要披麻戴孝,“成服上孝”,这也是古礼之一。棺材抬到大路口或桥头,送葬的人,无论亲疏内外,一律与死者拜别回家。

扩展资料潮汕地区信“风水”,死前便多选择风水宝地来“筑生居”。所谓“生居”就是为未死的人修的墓。

除了预先选择墓地外,潮汕地区有的还提前准备棺木、寿衣。棺材通常选用梓木、樟木、柏木等细密坚固的优质木材。

民间丧葬用棺视其家资而定,富者置棺不惜千金,精雕细作,髹漆结彩,极尽奢华;穷者薄板白棺,简易粗糙。寿衣的制作要择日选时,制成后要单独收藏,不能被其它衣物所压。

每年六月初六这一天,应该拿出来晒晒太阳,以除去霉气。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