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三陵的风水
十三陵的风水怎么样,后人不好怎么评判。
明朝风水大师,明十三陵风水总设计师,江西三僚廖均卿。
他对永乐皇帝朱棣,上奏的奏折中说:
奉天承运
十八岭峰巍巍乎, 四势呈祥,形肖铜锣,穴居中央。礼部尚书赵ب相六秀皆足, 八景堪评。天门山拱震垣,地户水流囚谢,风阁龙横,卓列罗城,捍门华表镇塞星,河山如万马奔趋,水似黄龙踊跃,内有圣人登殿之水,世产明君,外有公侯拜午之山, 永丰朝贡,四维趋伏,八极森罗,青龙奇特,白虎恭降。太维天马尊于银潢之南,少府紫微起于天河之北,维皇作极,俾世其昌,发龙气旺,帝业若胜,山河巩固,地势宽平,艮亥脉作癸山丁向卦,例相合王星聚会,主大臣股肱协力。木火得局王叶庆,衍蕃昌悉合仙经,宜任陵室。
臣谨绘图献,伏乞亲临,高张慧目,广迈皇风,玉烛清明,并立辰而永曜,金符浩荡,亘万古以长存,国祚无疆,邦家有庆,臣不胜战栗,俟命之至。
2.十三陵为什么是块风水宝地
风水宝地十三陵 朱棣为什么选定黄土山为陵址,按封建迷信的“风水”讲,这里的山脉是太行余脉的延续。
黄土山挺拔于正北,左有蟒山,右有虎峪山;前有凤凰山,后有黄花城。四面群山环绕,若封似闭。
中间为周长二十公里的山间盆地。盆地中间有一条河水呈东西向横贯全境。
盆地南端偏西开口处又有两座小山,东面小山山石纹横色青称龙山,西面小山山石纹竖色白称虎山。 传说,当年军师姚广孝陪成祖看过这里后,形容黄土山上承紫微、星垣笼罩、王气云集;下布祖陵龙穴、天赐福祚;陵域左有青龙(蟒山),右有白虎(虎峪山),前有朱雀(凤凰山),后有玄武(黄花城),南有龙虎(指东、西两座山)二将守门;三道龙砂(石牌坊、大宫门、龙凤门三处东西横向的土岗),封闭三气以遏外泄;中间明堂广阔,有寿山(又称大宝山)象征帝王长寿,有福海(宝山下面河水漫溢地带),预兆大明鸿业绵长。
尤以祖陵建在康家庄,龙穴旁有康老坟,康家庄前有干水河。地势得天独厚,朱(猪)有康(糠)吃,又有干(泔)水喝,真可谓朱氏王朝的好寿域。
朱棣听了军师这番话,心中大喜。又问他:“照你这么说我子孙的帝陵将由哪里建起,建到哪才算到头。
大明江山能有多少年的气数?”姚广孝听后答道:“由于龙穴集结北方,以祖陵展列,可自山东葬到山西,自河北葬到河南。大明天祚可逾万年之久。
但因孽龙为祟作怪,万岁可斩其一永镇其余。” 姚广孝当时被看作有“姬旦演易之才,孔明决断之智”的人,他的这段双关隐语所指:山东是黄土山以东,山西是黄土山以西。
并非指山东、山西两省域。所谓河北、河南只不过是陵区内天寿山水南北而已,也不是指河北、河南两省域。
然而这隐语却从后来明陵的演变中得到了附会与巧合。比如十三座帝陵,其中十二座都建在天寿山水以北,只末帝崇祯葬在河的南边。
天寿山的风水形胜,是明人按照风水理论而选定和建造的帝王陵寝,它是自<>刊行以来最符合书中所描绘的风水地理,其最基本的框架如一马蹄形,就是一个封闭的地形空间,这个空间里的山川必须符合如下的法则: 坐于北的山峰要高大,因为它是整个空间的主峰,但要呈降势,并向两翼张开,如玄武坐镇.主峰不能突兀,坚硬,呈绝壁状.东西两旁的砂山相对低矮,呈向南逐渐降低的走势,但东边的砂山与西边的砂山其形式不能相同.西边的砂山要呈白虎蹲伏状,东边的砂山要呈青龙蜿蜒状.位于南的山峰要与主峰相对,比主峰矮小,山体要圆润,如朱雀朝揖状.这样的地形风水名\"四象完备\"如四神守护,把持东南西北四方,形成一个相对封闭,安全的空间.位于中间的区域要腹部广阔,众水缠绕,但水的来向与去向不能乱了方向.水必须是从西北放而来,因为西北方是天门,水在经过主峰时,要呈朝拱状,即形成一个回水湾,形状呈反弓形,风水称为\"金城环抱\"这样的水也称朝水,然后再从东南流过,因东南方为地户.水从天门进,则是把天上的元气带了进来,水到了东南方即地户时,必须要有山峰把持,形成水口,这样才不至于元气随水流而被带出,水口的关锁是风水地形中的最后关子,水口地形的完美直接影响到生气是否留于这个空间内. 在主峰与朝水之间的区域,便是明堂所在之处,明堂所在的地方既称为穴位,它是整个空间的中心,这一点如天上的北辰星,众山川所形成的合抱形势,都是绕着这一点而分布的. 《葬书》对自然山川的选择,产生着十分强烈的影响,它把山川赋予宇宙之道,使它所定下的这种地理,便成为万世无法更改的地理标准. 尽管风水的内容越来越复杂,其中不乏荒诞无稽的说教和蛊惑人心的骗局,但在它的合理思想指导下,在中国历史上确曾出现过许多优秀的建筑作品。北京昌平明十三陵和皖南徽州地区的村镇就是其中的典范。
十三陵始建于永乐七年(1409年)。为了求得吉祥的墓地,明成祖命江西风水师在昌平境内找到了这一片山地,经朱棣亲自踏勘确认后并封为“天寿山”。
以后的十二代明朝皇帝也相继把陵墓建造在这里,在具体确定他们的墓址时,都有风水师参与其间。 十三陵所处的地形是北、东、西三面环山,南面开敞,山间众溪汇于陵前河道后,向东南奔泻而去。
陵前6公里处神道两侧有两座小山,东为“龙山”,西为“虎山”,符合东青龙、西白虎的四灵方位格局,用风水理论来衡量,天寿山山势延绵,“龙脉”旺盛,陵墓南面而立,背后主峰耸峙,左右“护砂(山)”环抱,向南远处一直伸展至北京小平原,前景开阔。陵墓的“明堂”(基址)平坦宽广,山上草木丰茂,地脉富有“生气”,无疑是一处天造地设的帝陵吉壤。
人们由大红门一路向内,可以领略到各陵建筑和雄伟山势和谐统一结合在一起所产生的感人效果。
3.北京故宫建成的风水先生,叫什么名
北京故宫由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开始建设,到明代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这个时间段中间发生了一个风水学上重大的事件——明十三陵的修建。
永乐五年,徐皇后病故,朱棣命礼部尚书赵羾在全国范围内寻找风水大师。
最后,由江西派风水大师廖均卿,被委以重任。廖均卿与曾从政奉明成祖朱棣诏,在北京昌平地区修建明朝陵寝,并负责故宫紫禁城的风水布局。
廖均卿是江西三僚人,是杨曾廖的风水传人,以至于明朝历代皇帝都以三僚风水师为御用风水师。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