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线自驾游记(川藏线自驾游有哪些景点)

为什么去西藏自驾的不见房车?2016年,我开2驱2.3不带丅,汽油皮卡房车。在沒有任何后援的情况下,独车、全程自我驾驶,带着女儿和1只猫6只狗,拖家带口。青藏线进藏,登顶唐古拉山,走昌都317国道,艾拉山到德格,过雀儿山,往色达五明佛学院,常年雪山,都在6000米海拨左右,雪山上也是317国道,只有泥泞的土路,那里有柏油路呀。

从雀儿山下,开始翻越雀儿山,40公里的无人区山路,我整整行驶4个小时。

翻过雀儿山后,都不好意思在和大家吹嘘,我曾经登顶唐古拉山了。

因为和雀儿山比,唐古拉就不能称之为山了。

就这样,我横穿了西藏,成功的从四川走出到成都。

由此,成为了第一位单车独驾房车,横穿西藏的女自驾。

现在我在整理,我在三年的時间,间断性的,行驶了十万多公里的环游中国的旅行的游记。

借助头条这个,优秀的平台,让我在旅行中看到的、感悟的、冲击心灵的东西,都在此展现给大家。

与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祖国大好河山的景色和56个民族的民俗文化。

自驾游怎么玩才不累?自从有了私家车以后,我外出旅游基本上都是采取自驾游的方式。

几年下来,几乎走遍了全国各个省份,有个别的省份已经走遍了县城。

我想从自驾游“累”的表现形式、如何避免“累”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自驾游途中“累”的表现形式经常开车的人,在疲劳驾驶时,都有过拧自己大腿的经历。

这是我们潜意识已经很疲惫了,需要靠自己的意志去克服潜意识的疲惫。

但是,请记住:我们每一个人永远无法用意识去说服潜意识。

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因为人生路途很长,中间难免需要有一些停靠的地方。

自驾游的累,可以分为心累和身累两大类。

心累心累,是最难说的清道的明的。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都有不同的人生轨迹,不可能完全复制。

因此心累也就有着千万种不同。

最近一段时间在头条上刷到几位旅游自媒体人,因为身体原因结束了自驾游做自媒体,回到家乡到医院检查,发现身体已经有了重大疾病。

这几位博主都是30多岁的年纪,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却因为长期在外自驾游,而导致生病,实在令人惋惜和担忧。

反而在他们几个博主的镜头里,有不少退休老人自驾游的,以前身体不太好,通过自驾游,身体啥毛病没有了。

虽说这一正一反,也许因为各自身体素质的原因,没有多少可比性,但从中也可以看出一点端倪:心态决定了自驾游的方式,自驾游的方式决定了心情,心情决定了身体状况。

几位自媒体博主,把自驾游当成了职业,当成了谋生手段;他们镜头中的退休老人,把自驾游当成了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当成了休闲娱乐,衣食无忧,剩下的只有快乐。

两种心情的自驾游对身体的影响,我想高下立判,在无忧无虑中的自驾游,是不会觉得心累的。

在网上看到的几位生病的自驾游自媒体博主,他们估计和我一样,最开始的时候在视频拍摄、剪辑、制作都是一个小白吧。

我每次制作一个四五分钟的视频,拍摄就要花掉好几个小时,剪辑、配音也会花掉六七个小时,有的视频或许要连续拍摄好几周。

而他们这些旅游博主常常是每天都要更新,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因为他们不得不这样去做,这是他们谋生的手段,这是他们的衣食父母。

同时还要时刻关注视频发布后的流量,每天还要琢磨第二天拍啥,总不能千篇一律吧。

所以旅游博主,尤其是没有团队的旅游博主,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既游山玩水,又有很高的收入。

导致他们身体生病的原因不外乎是担心每天收入的多少、积劳成疾、长期户外风餐露宿、高海拔无人区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而大多数旅游者,是攒够了一定的资金,想着这一趟自驾游,把这些钱花出去。

为的是游山玩水,放松心情,享受视觉和味觉。

说说我吧,我每年都会长途自驾游几次,有时是与家人、同事朋友结伴而行,更多的是一人一车自驾游,每次自驾游后都会觉得心情大好,更加积极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

因为我把每年的稿费、奖金用来奖励我自己自驾游,自驾游是为了释放生活、工作的压力,慢慢悠悠,不急着赶路,遇到环境好的小镇,甚至可以住上一个星期。

旅途中几乎不发视频,不写稿件,完全让自己静下来,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让各地的美味在舌尖跳跃。

因此,每当临近寒暑假的时候,我就会早早做好自驾游的攻略,绘制好线路图,准备好携行物品,让自己的心自由飞翔。

当然,我并不是说旅行博主不好,看到他们生病,其实我也很揪心,只是希望他们在自驾游途中,要注意劳逸结合,有了好身体才会有一切。

谋生的手段很多,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让自己健康快乐地生活着多好。

我每次自驾游也有自己的一本账:每天的吃、住、行、游,还不加上购物,平均花费大约500元,我不知道这些旅游博主每天发视频能够挣到多少,我也算是一个有着7万多粉丝的“优质旅游创作者”了,也发布了那么多内容,每天的收入基本上都是个位数,试想一下,每天通过发布视频收入超过500元,那要多累呀。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