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哪些少数民族村寨值得去(贵州境内少数民族)

摆贝苗寨

贵州哪些少数民族村寨值得去(贵州境内少数民族)

摆贝苗寨是月亮山里最古老的苗寨之一,历史非常悠久,他们的服饰被称为百鸟衣,衣上绣满鸟儿的图案,还缝有鸟儿的羽毛,十分精致。

这种服饰是专门为了祭祖活动(即“鼓藏节”)和跳芦笙舞时使用。百鸟衣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诗”,央视鉴宝栏目鉴评一件价值60万元。

麻塘亻革(gě)家寨

后羿子孙居住的地方。

亻革(gě)家寨位于凯里市城北的龙场镇境内,居住着500多口亻革(gě)家人,寨子被群山环抱、田野围绕,木质黑顶楼房让革家村寨如同黑色绸缎披挂于青山绿树间。

亻革(gě)家女子服装奇特,好似古代的战袍。亻革(gě)家人自称“后羿的子孙”,从他们身上你能看到许多射日的图案,能听到许多射日的故事。

小黄侗寨

会唱歌的寨子。

小黄侗寨最出名的莫过于侗族大歌,没有经过任何专业合唱训练的侗家姑娘,凭着天生对音乐的敏感,将生活中的种种心情通过歌声表达,荡气回肠。

小黄侗寨如今早已是天下闻名的“侗歌之乡”和“音乐天堂”了,因为小黄村不仅人人会唱歌也爱唱歌,而且村中正式的歌队就有20多支,成员有1000余人。这样的情况在别的地方显然是不多见的。

郎德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相较于旅游开发日趋成熟的西江千户苗寨,郎德上寨少了太多商业化气息,更不会有那种游人如织的热闹场面,多了几分宁静和原生态。

这里更像是一个干净、安静、风景秀美的苗家古寨,依山傍水,风光迤逦,对于喜欢安静的驴友来说,郎德上寨是感受原生态苗族风情不可多得的目的地之一。

堂安侗寨

堂安侗寨位于距离肇兴侗寨7公里的山顶上,这里的鼓楼、戏楼、吊脚楼民居、石板路、古瓢井以及水碾、石碓等古朴典雅的实物,每个角落,都蕴藏着深厚的侗族文化内涵的实物。

这里有着深远的历史科学研究价值,有着侗族文化以及侗族风情研究价值,1999年被入选为挪威与中国政府共同保护建立的民族生态博物馆。

鼓楼上坎有一处清泉,冬暖夏凉,四季长流。据说正是因为有这股泉水,才有了堂安。而且,瓢井的水特别清爽甘甜,不仅寨子里的人喜欢喝,就是7公里之外的肇兴人也常常来这里挑水喝。

从肇兴到堂安的山间小路上,漫山遍野,除了森林,到处是风景入胜的梯田。这一条小道被驴友们称作“堂兴古道”,也是贵州经典的徒步线路之一。

瑶山古寨

瑶山古寨地处荔波县瑶山瑶族乡拉片村、菇类村境内,距县城35公里,是白裤瑶的主要聚居地,古寨保存完好,浓郁多彩的瑶族民俗民风,在这里得到充分展示,是人们体验和感受瑶族文化的理想之地。

瑶族是个史载不多的神秘民族,人类第一个社会组织——图腾群体之一,“先有瑶,后有朝”,可见瑶族的历史之远古,贵州省荔波县瑶山乡瑶寨是瑶族聚居的地方,而荔波瑶山白裤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白裤瑶开放的服饰文化也是最具特色的。她们被称为“两片瑶”。女性的衣着由前后两片布拼接起来、左右不封口、不遮双乳、上下里面全真空的性感服饰,并不是“两片瑶”妇女情欲上的展露,而是该民族对母性和生殖上的至高无上的崇拜。

银潭侗寨

银潭,一个宁静、祥和的侗寨。距从江县城20.5公里,全村共240多户、1300余人。坐落在一个深遂的山谷中,四面群山环绕,山上林木青翠。站在山上俯瞰银潭,一条清澈的小溪蜿蜒流淌,吊脚木楼鳞次栉比,青色瓦檐排列有序,两座鼓楼遥遥相望。

村寨四周生长着140余棵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红豆杉。这里景色怡人,民族风情浓郁,节日内容丰富多彩。节日里有斗牛、青年男女红豆杉下荡秋千、唱歌传情等习俗,其中银潭婚俗更为独特。

贵州哪些少数民族村寨值得去(贵州境内少数民族)

坐在鼓楼里的长凳上,静观寨中老人栖息、编织,村妇舂米、纺线,村姑浣纱、捶布,孩童玩耍、嬉戏,一派悠闲自得的怡然景象,堪称“世外桃源”,是一个让人“发呆”的好地方。被誉为“人类疲惫心灵栖息的家园”。

镇山布依村

镇山村位于贵阳花溪风景区和天河潭风景点之间的花溪水库中段,依偎在花溪水畔的镇山布依村寨,至今已经有400年历史,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布依民俗生态博物馆。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时江西卢陵县协镇李仁宇因军务在此建堡屯兵,成就了一处依山傍水的桃源古堡,亦谱写了那个时代军民共建、汉布联姻的一段佳话。

于青石板铺就的小街小巷中走走停停,不经意间就能在布依族人平实生活的点滴中收获幸福与感动。

镇山村的传统节日有“跳花节”“六月六”“四月八”等。在这里对歌是青年男女恋爱的主要方式,青年男女们借歌传情。

黄岗侗寨

黄岗侗寨地处黎平县双江镇,距县城约60公里。始建于宋朝,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黄岗,坐落在一个东西走向的狭长山间谷地,一条小溪穿寨而过。有山有水,岗上起平地,犹如金盆。

寨内有五座鼓楼、一座花桥,四周古松环抱,寨边禾仓林立、禾晾有序排列,把村寨围在中间,收禾季节,层层禾晾,变成一道道金色屏障,而这道金色禾晾正是黄岗村名的由来。

黄岗男生侗族大歌原生地,保存有一人领众人合,无指挥无伴奏的男声侗族大歌,其曲调古朴,气势磅礴。

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侗语交流,穿侗装率达98%,被誉为侗族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文化保存最古老、最传统、最完好的侗寨。

黄岗村民族节日较多,最为隆重的有正月初七的“抬官人”节和“6.15”喊天节。

梭嘎苗寨

在贵州西部的六枝特区、织金县与纳雍县三地交界处,海拔1400至2000米的大山深处,世居着一支古老而神秘的苗族支系---长角苗。他们散布在12个自然村寨里,总人口不足六千人,独特的长牛角状头饰是他们的标志。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前,长角苗们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直到挪威人约翰杰斯特龙来到这里,中国和挪威政府在此地联合建立了亚洲第一座生态博物馆----贵州六枝梭嘎生态博物馆。

长角苗现在仍然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上身是白底蓝花的蜡染短衣,下穿黑底、红白横边的百褶裙,身后还拖着条画绣片,她们的发髻据说是盘得越大则越美。这巨大的发髻只节日盛装的时候才盘的,平日里,女人们通常只在头上插着个大木角。

纳灰布依村

纳灰村是万峰林环抱中的一个民族风情浓郁、田园风光的布依族村寨。已有300多年历史的下纳灰村,村寨依山傍水而建,积淀了浓厚原始的布依文化,风景优美、民风淳朴。

纳灰村布依族占总人数的40%左右,在上纳灰和下纳灰两个寨子占60%以上。错落有致的人家点缀在群山之中,宛如玉带的纳灰河从村寨里缓缓流过,从下五屯一直延伸到纳灰的田园,与气象万千的万峰林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自然生态图。古榕,小桥,流水,炊烟,讲述着布依人民与山相处、与水相融的朴素故事。

这里也是《爸爸去哪儿5》的拍摄点。

在万峰林下,纳灰村美丽田园中骑行是一种惬意与享受。

中洞苗寨

中洞苗寨位于贵州省紫云县格凸河畔水塘镇格井村,离紫云县城约30公里,距贵阳161公里。中洞苗寨被冠以“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的名号,这个100多米宽、200多米深的洞穴里,住着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18户人家共73个苗族人,他们的祖辈当年为躲避战乱而迁到山里,之后定居洞中。

为了让这近百口的苗族民众从洞穴中搬迁出来,当地政府花心思想了很多办法,甚至已经在不远的山下修建好新房,但是不知穴居生活有什么样的魅力,“中洞”中只有几户人家愿意走出洞穴。

中洞苗寨洞内人们自己纺纱织布,推磨碾谷,每周到15公里外的集市买些油、盐等生活用品,其余的日子在家种田、放牛或养猪。农闲时,男人们围着篝火喝着自酿的土酒,女人们则聚在一起谈论生活琐事。原来“中洞”苗寨还有一个洞中的小学,后来企业赞助加上政府行为,小学便从洞中搬了出来。洞内的生活平实而艰辛、简单而美好。虽然贫穷但洞中的苗家人知足于此。

2003年,一个叫胡兰克·博德的美国人来到中洞,看到这里苗民贫困窘迫的生活条件,捐款10多万人民币架通了从山下到中洞的输电线路。中洞苗寨从此过上了有电、有光明的生活。这还不是事情的结局,胡兰克·博德又先后三次来到中洞,为了让中洞苗民的生活得到真正的改善,他给每户人家捐赠800元人民币,让他们用这笔钱买牛、羊、鸡等畜类放养,作为生产的资本投资,使他们的生活水平有一个不断上升的良好循环。

贵州哪些少数民族村寨值得去(贵州境内少数民族)

个“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的省,也是时候,让全世界的人来好好认识藏在贵州的“宝贝”们了!如果你对这些小众民族村寨感兴趣的话,就赶紧收藏这份攻略吧,趁着它们还没被景区化、商业化之前,约上志同道合的朋友,来贵州“寻找世外桃源”吧!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