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书院历史遗址探索
明心书院:历史的印记
坐落在荔湾区委东侧,芳村明心路5号,这里曾是占地15亩的明心书院,后来扩建至30多亩。东起明心路,南邻芳村大道,西接陆居路,北至二沙地,这所学府由美国基督教会女传教士马西于1882年创办。起初,它借用了鹤洞真光女子中学的场地作为盲人教养所,1884年迁至明心路(现名)并更名为“明心书院”。这所学府主要接纳失明儿童,教授文化知识和手工艺,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建国后,转由民政局管理,更名为“盲人教养所”。1978年,书院西部变为东升紧固件厂,东部则改为广州市塑料软包装厂。
明心书院旧址的历史
明心书院始建于1912年,但其源头可追溯至1889年。当年,广州博济医院的美籍华人医师冯西在医院收养了四名盲幼女,并将她们送入医院附设女塾。随着盲女人数的增加,冯西在仁济街租赁房屋设立盲人女塾,聘请赖玛女士教授盲文、音乐、编织等。女塾曾遭遇火灾,规模亟需扩大,1912年冯西在芳村明心路征地建筑校舍,将女塾改名为明心书院,成为广州第一所盲人学校。
明心书院的鼎盛与艰辛
上世纪30年代,明心书院达到鼎盛,拥有100多名盲童。在那个时代,盲童们一边上学,一边学习手艺。他们学习盲文、文化知识,还学习音乐等课程,同时掌握如编织竹筐等谋生技能。盲童们勤奋刻苦,有时编竹筐时会划伤手指,但他们打毛衣的速度甚至超过常人。这样的半工半读让盲童们不仅学会了生存技能,还能赚取生活费用。
明心书院的变迁与重生
抗战时期,明心书院由教会办学,战后增设初中班,直至解放前停办。解放后,由政府接管,改称“盲人教养所”,成为残疾人和盲人的收容中心。文革期间,书院一度成为工厂厂房,幸亏七八年前成为民办小学桃李小学的校址,校方筹资对校舍进行了维修。
明心书院旧址的风貌
桃李小学的校址位于芳村白鹅潭酒吧街附近,推门而入,左侧几十米处可见一座民国时期风格的楼房,红砖清水墙、木楼板、拱券廊、女儿墙,还有精美的西式图案灰塑,尽管历经风雨,却依然风韵犹存。这便是广州第一所盲人学校——明心书院的旧址。
明心书院旧址的建筑特点
1912年建的明心书院主教学楼采用无门槛设计,体现了广州在90多年前就有的无障碍设计理念。这栋珍贵的文物曾险些被拆除,但最终得以修复并恢复原貌。
明心书院旧址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市政府公布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明心书院旧址作为新增的64个文物之一,使广州市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近200处。这其中包括革命遗址、遗迹等,反映了广州这座2000多年历史名城的发展信息。
明心书院旧址附近的景点
1. 沙面
1. 沙面欧陆风情旅游区
1.3公里 天主教露德圣母堂
1.3公里 黄大仙祠
1.6公里 粤海关大楼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