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碑前的血泪史》
黄华碑:铭记历史的一座丰碑
在广州市黄华路黄华塘附近,矗立着一座名为“血泪洒黄华”的碑石。这座碑石高1.71米,宽0.76米,由花岗石雕刻而成,其上铭刻着1946年7月的悲壮历史。
碑文中央以隶书书写着“血泪洒黄华”五个大字,两侧详细描述了日寇轰炸黄华塘乡民的惨状。回顾抗日战争初期,广州沦陷前,日军的飞机对广州进行了疯狂的轰炸,许多家园被毁,无数市民在炸弹的阴影下失去了生命。1938年5月30日和6月10日,黄华塘乡遭受了两次敌机的轰炸。
抗战胜利后,1946年,黄华塘乡的民众为了纪念死难者,举行了追悼大会,并在被炸地点树立了这座石碑,以警示后人勿忘国耻。
根据《广州抗战史迹图文集》记载,从1937年8月31日到1938年10月21日,日军对广州进行了长达14个月的狂轰滥炸,投弹超过10000枚,造成5000多人死伤,几千栋民房被毁。其中,5月28日至6月9日,仅13天,日机对广州市区进行了30余次轰炸,广州城陷入了一片废墟。
血泪洒黄华碑:见证历史的一页
日本战机的轰炸不仅摧毁了无数房屋和田园,更让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水路、公路和铁路交通遭受严重破坏,整个广州城陷入瘫痪。
香港英文《中国邮报》记者在报告中描述了当时的惨状,他写道:“我曾目睹三所学校被炸毁,其中一所学校还有数十名童尸躺在地上……我还看到一个妇女背着已经死去的孩子,这个孩子已经死去很久,但母亲却依然不忍放下,抱头痛哭;还有一个孩子坐在死猫旁边痛哭,他不知道自己的家人已经全部在轰炸中丧生……”
1938年5月30日和6月10日,位于黄华路的黄华塘乡遭受了16架次敌机的夜袭轰炸,全村死伤百余人。抗战胜利后,乡民们在1946年组织了“追悼殉敌会”,在乡中被炸处刻石立碑,正面刻“血泪洒黄华”,碑文将日军的暴行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血泪洒黄华碑:市级文物保护
这座碑石在1993年8月被广州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让我们能更清楚地了解历史,铭记苦难。
血泪洒黄华碑:追悼意义
自“七七”事变以来,日本侵略者肆虐我国,滥炸无辜民众,侵略我国领土,其凶暴行径令人发指。我乡在民国二十七年五月初二日和十三日下午遭受了两次敌机轰炸,共计死伤百余人,田园庐墓尽成丘壑,一片荒凉。粤为敌陷,妖氛益炽,乡民们虽身处敌占区,但无不痛心疾首,敌忾同仇,沦陷八载,被其残害无数。如今敌人屈服,我们终于迎来了胜利。
复员建设伊始,为了慰藉忠魂,激励生者,我们刻石立碑,题曰:“血泪洒黄华”,以永垂纪念。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七月,追悼殉敌会立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