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欧阳山故居: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之地
欧阳山:一代文学巨匠
欧阳山,1908年至2000年,是我国现代文学界的杰出代表。他本名杨凤岐,笔名多变,曾用凡鸟、罗西、龙贡公等。这位荆楚才子,1923年首度在上海展露文采,短篇小说《广州文学》周刊1926年问世,标志着他文学创作的起点。不久,长篇小说《广州文学》问世,并在郭沫若的引荐下,他得以在中山大学旁听。欧阳山笔耕不辍,多部小说问世,成为职业小说家。1933年,他加入中国“左联”和左翼文化总同盟,抗战时期,投身于广州、重庆的抗战文艺活动。1941年,他赴延安,担任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室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他不仅在广东领导文艺工作,同时继续文学创作。欧阳山身兼多职,曾是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副主席,华南文联、广东省文联主席,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院长,中国作协广东分会主席,国际笔会广州中心主任,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他当选为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2年,成为中顾委委员。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对人物塑造、主题挖掘、艺术构思、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对文艺的民族化、大众化和地方特色探索贡献巨大。创作和翻译长、中、短篇小说50余部,代表作《一代风流》更是传世佳作。1985年,他开始编选《欧阳山文集》,1989年以后,致力于杂文创作,撰写《广语丝》系列杂文50余篇。
欧阳山故居:历史的记忆
欧阳山的故居位于中山一路梅花村36号,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一栋两层的水泥、砖、木混合框架结构楼房。故居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3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0平方米,每层三间房,木门框、木窗框、木楼梯扶手,古朴而典雅。大门前的花园中有两个风雨亭和一个喷水池,别有一番风味。1983年,欧阳山被安排在此居住,一楼用作陈列图书、会客和创作,二楼则是卧室。晚年,他在此专心致志于散文创作。由于年久失修,故居的外墙严重脱落。1998年,欧阳山迁至梅花村22号后,对该楼进行了维修和粉饰。2001年,梅花村街道办事处决定保留故居原貌,并将门前花园命名为欧阳山广场,让这栋历史建筑成为永恒的记忆。(资料来源:东山区政协)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