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私立培正中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典范


广州培正中学的历史沿革

培正中学的前身,培正书院,最初是一所由浸信会教友发起的书塾。
广州私立培正中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典范

书院的创办始于1889年,次年春天正式开学,校址设在德政街,当时学生人数达到44名。随后,书院多次搬迁,历经大塘街、雅荷塘、珠光七约等地。
1893年,书院更名为培正书塾,1903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颁布学堂章程,学校更名为培正学堂。1906年秋季,学校迁至榨粉街,更名为羊城培正师范传习所,由廖卓担任所长,林秉伦担任监学,学生人数增至50人。1907年,学校在秉正街增设培正小学。
广州私立培正中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典范

1908年,在东山新建校舍(现广州师范学院),学校更名为培正学堂。李锦纶担任监督,林秉伦担任监学,并由两广浸信总会管理。1912年,学校更名为培正学校,1916年改为私立培正中学,增设培正小学,由杨元勋担任监督,黄启明担任校长,学生人数增至400多人。
1921年,学校接办培坤女校,改为培正女校。1922年,增设师范班,并将中学、小学分校设立。黄启明担任监督,杨元勋担任校长。1923年,停办培正女校,将女生并入培道女中,同时接收培道附小的蒙学班,并入培道小学初小部,中、小学生总数超过1600人。
1924年,学校实行新学制,取消“圣经”课程,但学生仍需参加校内宗教活动。1928年至1930年间,通过校友及美洲、澳洲华侨的捐助,学校扩建宿舍、科学馆、课室、图书馆,购置仪器、图书,成为广州市区内教学设备较为完善的学校之一。校长由黄启明接任。
1931年,学校在西关永庆一巷增设分校,1933年在香港何文田设立香港分校。
抗战期间,学校迁至鹤山县,后迁至澳门,由杨元勋担任校长。1941年,香港沦陷后,与培道中学在坪石成立培正培道联校,赵恩赐担任校长。1942年,在桂林增设培正培道联校分校。1945年初,迁至湖南桂东县,抗战胜利后结束联校,各在广州原校址复课,由冯棠担任校长,高中有12个班,初中13个班。
广州私立培正中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典范

解放后,学校更名为广州市第七中学。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