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仙观:道教圣地,历史与神秘交织的传奇之地
五仙观的古韵今风
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的五仙观,是一座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古建筑。始建于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这座谷神庙是祭拜五仙的圣地。
道教的五仙观面南而立,门前的匾额上镌刻着“五仙古观”四个大字,字体遒劲有力,为清朝两广总督瑞麟所书。
五仙观依山傍水,建筑错落有致。头门、后殿、东斋和西斋等古迹保存完好,其绿琉璃瓦、重檐歇山顶和木构架都显现出古建筑的韵味。后殿东侧的红砂岩上,巨大的脚印凹穴,被称为“仙人拇迹”,是古人的信仰象征,至今仍被重点保护。
五仙观的沧桑岁月
五仙观历经多次变迁,从北宋初期的祀奉五仙人的寺院,到南宋嘉定年间迁至西湖玉液池畔,再到南宋末年迁至今广仁路,直至明洪武十年(1377年)迁建于现址。明清时期,五仙观规模宏大,殿堂众多。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古建筑如照壁、牌坊等已经消失,仅剩仪门、后殿、东斋、西斋和“岭南第一楼”等部分建筑,继续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五仙观的仪门与后殿
五仙观的仪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歇山顶,青砖石脚。门额上“五仙古观”四字为清同治十年(1871年)两广总督瑞麟手书。仪门内,一对用漱珠岗火山岩刻制的石麒麟,是国内罕见的珍贵文物。
后殿面阔三间,长12米,进深三间宽10米,高7米,重檐歇山顶,上盖绿琉璃瓦。殿内六铺作三抄斗拱,玲拢精巧,四壁作间隔用,原为方格门窗,灵巧通透。整座后殿具有广东明代古建筑的特色,是广州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
五仙观的岭南第一楼与禁钟
五仙观内还有一座楼——岭南第一楼,这是一座城楼式的古建筑物,建于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楼基用红砂石砌筑,楼高7米,中通往来,作城门状,上建栋宇巨檐,构成一座轩敞的楼台。
楼内悬挂着一口大钟,高3米多,口径2米多,厚3寸,重5吨,是广东最大的铁钟。这口大钟撞击起来,声音很响,“扣之声闻十里”。传说此钟只有遇着火警之类灾难时才撞击鸣钟,无事禁止撞钟,故又称之为“禁钟”,该楼也被称为禁钟楼。
五仙观的文化价值
五仙观不仅是广州的历史标志,也是岭南地区重要的文化遗址。据越秀区政府规划,未来五仙景区将以五仙观和岭南第一楼为中心,结合广场建设和周边环境的整治,开展民间曲艺演出,风俗展示。
此外,还计划打造三处民居景区:甜水巷、金城巷、怡乐里,通过特色建筑群的整治和开发,展现地方传统建筑群体的独特风情。
五仙观的传说与考证
关于五仙观的传说,有多个版本。其中,最为流传的是关于五仙骑羊赠稻穗的故事。传说在远古时代,五位仙人骑着五色羊,五羊衔着谷穗降临广州海珠广场原五仙门电厂附近,为广州带来了福祉。
此外,还有关于五羊衔谷的神话故事,源于裴渊《广州记》。故事的发生地点据载最先在楚而不在广州,但后来随着这个神话传说的建祠立祀,广州的古之“楚庭”一名就逐渐让位于“羊城”这个别称。
五仙观作为广州历史文化悠久的一个象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古建筑的韵味,了解广州的历史文化,感受五羊城的独特魅力。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